陈君虹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屈光参数对动态稳定法设计的环曲面软镜定位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 观察动态稳定法设计环曲面软性角膜接触镜(环曲面软镜)在国人眼中的配适定位,并探讨近视度、散光度及轴向对其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为191例散光志愿者验配动态稳定法设计环曲面软镜,根据患者的近视度、散光度及轴向进行分组.记录右眼的镜片旋转量、稳定性,分析患者的近视屈光度,散光轴向和散光量与两者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Fisher精确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动态稳定法设计型环曲面软镜的矫正视力与框架眼镜所达到的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61,P>0.05),镜片的中心定位和活动度良好.较高的和非斜轴散光眼的镜片能更迅速地达到相对稳定.高度近视组的镜片稳定性较中度近视组好(x2=5.371,R<0.05),斜轴散光组中镜片旋转量大的比例明显高于顺规和逆规散光组(x2=7.046,P<0.05;x2=6.462,P<0.05),散光度越高,镜片的稳定性越好,旋转量相对越小.结论 球镜量、散光轴向和度数对动态稳定设计的环曲面软镜的定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高度近视的逆规散光患者是配戴该设计镜片的理想人群.
- 徐菁菁张蓓蕾吴戈陈君虹王菲芙陈绮姜珺
- 关键词:近视散光
- 屈光参差患者周边屈光的研究
- 目的:通过对屈光参差患者双眼周边屈光及其他眼部参数的测量,探讨周边屈光与屈光参差发生、发展可能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共收入双眼等效球镜屈光值差异≥1D的受试者71名。根据受试者双眼等效球镜差值的不同分为3组,以1D为间隔,...
- 陈君虹
- 关键词:屈光参差统计学等效球镜
- 屈光参差患者周边屈光的研究
- 目的:通过对屈光参差患者双眼周边屈光及其他眼部参数的测量,探讨周边屈光与屈光参差发生、发展可能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共收入双眼等效球镜屈光值差异≥1D的受试者71名.根据受试者双眼等效球镜差值的不同分为3组,以1D为间隔,...
- 陈君虹
- 粘小管成形术对比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系统评价粘小管成形术对比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循证医学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共纳入7篇临床对照试验,共390眼,其中粘小管成形组218眼,小梁切换组172眼。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文献质量评价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然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1)术后眼压值:治疗后6、12个月,粘小管成形组眼压值均高于小梁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61,95%CI(2.69~0.52),P<0.05;WMD=2.60,95%CI(3.92~1.27),P<0.05]。(2)手术成功率:治疗1年后,粘小管成形组眼压控制成功率低于小梁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84,95%CI(0.74~0.94),P<0.01]。(3)住院时间:粘小管成形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小梁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5.30,95%CI(-6.05^-4.55),P<0.05]。(4)并发症:粘小管成形组术后早期前房积血发生率高于小梁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7.79,95%CI(2.82~21.50),P<0.05]。粘小管成形组术后早期低眼压发生率低于小梁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24,95%CI(0.06~0.89),P<0.05]。粘小管成形组术后脉络膜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小梁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6,95%CI(0.04~0.58),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和粘小管成形术在术后6个月及1年均能显著降低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值,粘小管成形术的降眼压效果及控制眼压成功率不及小梁切除术。但粘小管成形术术后低眼压、脉络膜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相对更安全。
- 张赟陈君虹吕喆王奇骅沈丽君陶继伟
-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青光眼
- 贝伐单抗联合曲安奈德与单独贝伐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Meta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背景临床上贝伐单抗(bevacizumab)和曲安奈德(TA)已广泛用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治疗,但由于二者单独治疗都存在一些弊端,因此一些学者尝试二者联合治疗,但其疗效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联合TA与单独注射bevacizumab治疗DME短期疗效的差异。方法用循证医学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循证医学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bevacizumab联合TA与单独注射bevacizumab治疗DME短期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文献进行二次分析,遵循Cochrane Handbook 5.0质量评价原则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分析的疗效结局指标包括中央黄斑厚度(CMT)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变化,安全性评价指标为局部和全身不良事件。连续变量的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作为合并效应量,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为疗效分析统计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Revman 5.0软件对效应合并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纳入9篇RCTs文献,共665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12周、18周时bevacizumab联合TA组CMT改善程度优于单独注射bevacizum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MD=-44.69,95%CI:25.27~64.11,P〈0.000001;WMD=-66.86,95%CI:40.67—93.05,P〈0.000001),而在治疗后6周及6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5.40,95%CI:-4.04—34.85,P=0.12;WMD=-2.57,95%CI:-19.62—24.75,P=0.82)。治疗后6周时bevacizumab联合TA组BCVA(LogMAR值)的改善值优于单独注射bevacizum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04,95%CI:-0.08--0.00,P=0.05),而在治疗后12周、18周及6个月时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MD=-0.04,95%CI:-0.12~0.05,P:0.36;WMD=-0.04,95%CI:-0.11~0.03,P=0.28;WMD=0.03,95%CI:-0.05~0.12,P=0.45)。�
- 陶继伟陈君虹朱莎毛剑波沈丽君
- 关键词:贝伐单抗曲安奈德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玻璃体腔内注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