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霜
- 作品数:28 被引量:81H指数:6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 FISH联合ISS分期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意义
- 姚颖魏炜王攀峰徐云颜霜傅琤琤
-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的代谢轮廓及其代谢通路
- 2022年
-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的代谢物轮廓和代谢通路。方法收集2016—2017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次确诊MM患者(55例)的血清,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37例)的血清作为对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初治MM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进行高通量检测及鉴定,通过计算质量控制(QC)样本的相对标准偏差值(RSD)对样品制备的重现性进行考察。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结合t检验校正的方法筛选MM患者及健康人群的差异性代谢物,使用代谢通路分析工具构建代谢通路。结果55例MM患者中,男34例,女21例,中位年龄60岁(42~73岁)。根据M蛋白类型进行分型,IgG型30例,IgA型9例,IgM型1例,未分泌型2例,双克隆型1例,轻链型12例(kappa轻链型3例,lambda轻链型9例)。通过对GC-MS实验数据重现性考察,QC样本检测显示代谢物相对含量的RSD<15%的化合物比例为70.21%,提示实验数据可靠。MM患者区别于健康对照人群的17种差异性代谢物为肉豆蔻酸、羟脯氨酸、半胱氨酸、软脂酸、L-亮氨酸、硬脂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甘油、丝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缬氨酸、柠檬酸、肌醇、苏氨酸、草酸(VIP>1,P<0.05)。MM患者的代谢紊乱主要涉及苯丙氨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磷酸肌醇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甘油脂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结论与健康对照人群比较,初诊MM患者存在明显的代谢轮廓差异和代谢通路扰动。
- 黄倩蕾赵冉冉杨冰玉蒋若雨杨露露颜霜傅铮铮吴德沛吴小津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代谢通路
- 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CD20表达及其对预后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CD20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临床特征与及其对治疗转归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血液科诊断和治疗的B-ALL患者126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比较CD20阳性患者及CD20阴性患者第1疗程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复发率及2年生存率、2年无事件生存率。结果:126例B-ALL患者中CD20阳性患者31例(24.4%),CD20阴性患者95例(75.6%);在性别及年龄分布中,CD20阳性组和CD20阴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20阳性与阴性患者经第1疗程诱导治疗后获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8.2%(15/17),90.5%(57/63)(P>0.05),复发率分别为53.3%(8/15),38%(19/50);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1%,92.3%;2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33.7%,70.8%。结论:CD20在B-ALL CD20表达与临床特点方面无明显相关性,但其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 周进王婧刘辉郑慧菲马玲王攀峰颜霜傅琤琤
- 关键词: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D20预后
- FISH联合ISS分期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意义
- 姚颖魏炜王攀峰徐云颜霜傅琤琤
- 西达苯胺联合抗骨髓瘤药物对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西达苯胺联合抗骨髓瘤药物对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变化。结果:西达苯胺以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骨髓瘤细胞的增殖(NCI-H929,r=0.720;MM.1s,r=0.636),同时促进原代骨髓瘤浆细胞的凋亡。在NCI-H929细胞系上,西达苯胺联合低剂量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具有协同作用,联合地塞米松、泊马度胺具有相加作用;在MM.1s细胞系上,西达苯胺联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来那度胺、泊马度胺均具有协同作用。结论:西达苯胺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抑制骨髓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原代骨髓瘤浆细胞的凋亡,并增强抗骨髓瘤药物的抑制作用。
- 刘咏徐云谢妍陈广华刘蔚姚卫芹颜霜颜灵芝吴德沛傅琤琤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
- PAD方案治疗56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与预后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眭的浆细胞疾病,目前仍无法治愈。近年来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等新药以及大剂量马法兰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使MM的疗效得到很大改善。2013年NCCN指南推荐采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案用于初治及复发难治MM患者的一线治疗。
- 颜霜傅琤琤马玲周进金松颜灵芝朱霞明王攀峰徐云吴德沛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一线治疗预后分析初治PAD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 姚鹓雏小说与南社
- 清末民初,南社在时代变革中独树一帜,引领风尚。作为南社重要成员,姚鹓雏在南社历史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将自身的南社经历渗透于小说创作中,使得小说具有鲜明的南社特色。置身南社文学场域之中,南社文学精神深刻影响着姚鹓雏的...
- 颜霜
- 关键词:清末民初小说创作
- CD137L分子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第一部分 CD137L分子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明确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和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细胞表面CD137L分子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探索CD137L分子在多发性...
- 颜霜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生物学指标
- 应用二代流式细胞术和二代测序评估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比较被引量:1
- 2023年
-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以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位,目前仍无法治愈[1]。近年来,随着免疫调节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CD38单抗等新药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技术的应用,MM的完全缓解(CR)率不断提高,但几乎所有病例仍会复发[2,3,4,5]。2016年,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将微小残留病(MRD)列入疗效评估[6]。MRD是治疗后或治疗期间持续存在少数恶性细胞的状态,被认为是复发的根源,故亟需更敏感的检测技术评估深层缓解程度。目前MRD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二代流式细胞术(NGF)、二代测序(NGS)、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聚合酶链反应技术(ASO-PCR)、体液活检及影像学技术等。这些技术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尚无统一的检测方法与评价标准。
- 王晴晴姚利朱明清颜灵芝金松商京晶施晓兰翟英颖颜霜姚卫芹尤红英吴德沛傅琤琤
- 关键词:免疫调节药物微小残留病恶性细胞等位基因特异性恶性增殖多发性骨髓瘤
- VRD方案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70岁及以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接受VRD方案(硼替佐米、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诱导治疗后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率和行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8年8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诊治的123例适合行VRD方案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诱导治疗后效果、动员自体干细胞方案、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率, 以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副作用和疗效。结果 123例患者中男性67例, 中位年龄为56岁(范围31~70岁), IgG、IgA、IgD、轻链型分别占47.2%(58例)、23.6%(29例)、3.2%(4例)、26.0%(32例);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40 ml/min)占25.2%(31例);修订的国际分期体系(R-ISS分期)Ⅲ期者占18.2%(22/121)。123例患者经过诱导治疗后部分缓解及以上率为82.1%(101例), 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及以上率为75.6%(93例), 完全缓解+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率为45.5%(56例)。90.3%(84/93)患者行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 8例患者因肌酐清除率<30 ml/min行G-CSF单药动员方案或G-CSF+普乐沙福方案动员, 1例患者因疾病进展行DECP(顺铂+依托泊苷+环磷酰胺+地塞米松)+G-CSF方案动员。自体干细胞采集CD34+细胞数≥2×106/kg体重的比例为89.1%(82/92), 细胞数≥5×106/kg体重的比例为56.5%(52/92)。77例行VRD方案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计数减少不良反应均达到4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消化道反应(76.6%, 59/77)、口腔黏膜炎(46.8%, 36/77)、转氨酶升高(44.2%, 34/77)、发热(37.7%, 29/77)、感染(16.9%, 13/77)、心脏相关不良反应(11.7%, 9/77);其中3级不良反应有恶心(6.5%, 5/77)、口腔黏膜炎(5.2%, 4/77)、呕吐(3.9%, 3/77)、感染(2.6%, 2/77)、输注后血压升高(
- 颜霜金松王攀峰颜灵芝商京晶施晓兰吴小津翟英颖姚卫芹王婧姚颖傅琤琤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造血干细胞移植硼替佐米来那度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