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鑫

作品数:30 被引量:14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军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海温
  • 4篇热带
  • 4篇海域
  • 4篇风险评估
  • 3篇印度洋偶极子
  • 3篇丝路
  • 3篇热带太平洋
  • 3篇环流
  • 3篇海上丝路
  • 3篇海温异常
  • 3篇风险区划
  • 3篇EL
  • 2篇中国海
  • 2篇丝绸之路
  • 2篇太平洋年代际...
  • 2篇突变
  • 2篇年代际
  • 2篇年代际振荡
  • 2篇气候
  • 2篇中太平洋

机构

  • 25篇解放军理工大...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国防科技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西昌卫星发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0篇黎鑫
  • 9篇张韧
  • 9篇郑崇伟
  • 8篇李崇银
  • 4篇谭言科
  • 4篇卢扬
  • 4篇钱龙霞
  • 4篇陈璇
  • 3篇王博
  • 3篇杨理智
  • 3篇葛珊珊
  • 2篇潘静
  • 2篇周爱霞
  • 2篇洪梅
  • 2篇万娟娟
  • 2篇李刚
  • 2篇桂发银
  • 2篇殷明
  • 1篇杨辉
  • 1篇余丹丹

传媒

  • 4篇气候与环境研...
  • 3篇海洋开发与管...
  • 3篇解放军理工大...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海洋通报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2篇海洋科学前沿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国防科技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指挥控制与仿...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灾害防御...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无El Ni?o情况下印度洋偶极子演变特征及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NCEP、SODA等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和2.5层简化海洋模型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El Ni?o和正印度洋偶极子(IOD)事件不同配置情形下印度洋海温异常的演变特征,并重点探讨了联合IOD和独立IOD事件中,关键海区海温异常的发展演变及其可能机制。对于联合IOD事件,初期马里沿岸的增暖可能对其发生起主要的激发作用;而对于独立IOD事件的发生,则可能是赤道东南印度洋的降温起主导作用。不同类型IOD事件中,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和海面高度异常(SSHA)的演变特征有明显差别,孟加拉湾上空降水异常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印度洋不同海区混合层温度异常的演变机制也有显著不同。基于2.5层简化海洋模式结果的分析表明,各个海区的热力、动力过程在不同IOD事件有着不同的作用。例如在索马里沿岸海区:对于联合IOD事件,西印度洋赤道东风异常和索马里沿岸东北风异常,有利于该海区出现纬向平流热输送和海表热通量正异常,从而增暖。而对于独立IOD事件,阿拉伯海上空的强西南风异常,加强了索马里沿岸底层冷水的上翻和海表的热通量损失,导致前期纬向平流和夹卷混合的负异常以及后期海表热通量的负异常,使得该海区变冷。
桂发银李崇银李崇银谭言科黎鑫
湖南省夏季高温热浪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20
2017年
利用1960~2014年夏季(6~8月)湖南省77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对该地区高温热浪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大部分地区常年遭受高温热浪袭击,年均发生1.53次,部分地区年均出现2次以上。高频次、高强度的高温热浪主要集中于湘中偏东(衡阳盆地一带)地区,株洲、长沙、益阳等地为次大值区,湘西地区高温热浪的发生频次及强度则低于全省平均值。近年来,湖南高温热浪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炎热程度不断增强。近55年高温热浪频次及强度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前呈减少(减弱)趋势,此后呈增多(增强)趋势,21世纪以来高温热浪增多增强尤其明显。对一次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极端高温热浪过程研究发现:南亚高压东伸扩展,西太副高异常偏西、偏北且稳定少动,下沉运动强盛等条件的配合有利于湖南省持续性高温的发生。
张曦黎鑫
关键词:高温热浪频次
东海黑潮暖舌的演变及其对我国气温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高分辨率的海温分析资料模式资料,分析了黑潮暖舌与我国气温的关系,初步探讨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等造成黑潮暖舌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冬季和春季东海黑潮暖舌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暖舌在1996/1997年发生了一次突变,此前暖舌处在偏冷的状态,之后转为偏暖的状态。我国冬季和春季气温存在一定的年代际变化,1997年之后,冬季除东北和新疆外,气温有所偏高,而春季气温全国表现为一致的显著偏高。冬季和春季气温对黑潮暖舌存在邻(域)响应。冬季东海黑潮暖舌指数与冬季我国东部气温存在正相关,并且这一相关性能够延续到次年春季。冬季黑潮暖舌指数与我国4月海陆热力差异指数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当冬季暖舌偏强(弱)时,4月海陆热力差异指数偏高(低),即东亚地区海陆热力差异偏大(小)。春季黑潮暖舌指数与春季我国中部及南方地区气温也存在正相关,当春季黑潮暖舌偏强(弱)时,上述地区气温将偏高(低)。PDO和黑潮暖舌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一个反馈机制。西风的增强,可通过使海洋向大气释放热量增加和向南的埃克曼(Ekman)输送,降低北太平洋中部的SST,而这一地区SST的降低对应着PDO的暖位相。增强的负风应力旋度在北太平洋副热带流涡中强迫出的向南斯维尔德鲁普(Sverdrup)流也偏强,而向北流动的东海黑潮的增强正是补偿了这一向南的海流。黑潮增强后经过两个月将大量热量输送至北太平洋中部,增强了这一地区的SST,而这对应着PDO的冷位相。
殷明肖子牛黎鑫李崇银
关键词:东海黑潮气温突变
1960~2011年江淮地区夏季极端高温日数的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21
2015年
基于江淮地区气象站1960-2011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江淮地区在北半球夏季极端高温日数的年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场和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江淮流域极端高温日偏多(少)时,其上空对流层中上层出现了具有正压结构的异常反气旋(气旋)环流,以及热成风涡度平流导致的下沉(上升)运动;亚洲西风急流的位置偏北(南),并且200 h Pa经向风场有明显的类似丝绸之路遥相关型的波列结构。在江淮地区极端高温日数偏多(少)的年份,前期的赤道太平洋中部,中国南海、孟加拉湾以及阿拉伯海海温呈现显著的正(负)异常,同期的中国东部海区、南日本海的海温呈现显著的正(负)异常。利用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中的8个模式的结果,评估了CMIP5模式对中国江淮地区夏季年平均极端高温的模拟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极端高温的变化进行了预估。模式结果表明,在RCP(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2.6情景下,21世纪末江淮地区夏季极端高温日数将可能达20 d左右;在RCP4.5情景下,21世纪末极端高温日数可能达40 d左右;在RCP8.5情景下,21世纪末极端高温日数将可能达约70 d。
李纵横李崇银宋洁谭言科黎鑫
关键词:极端高温事件遥相关海温
南海-印度洋海域海洋安全灾害评估与风险区划被引量:14
2012年
针对南海-印度洋海域丰富的海洋资源、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该海域的自然灾害风险和海盗活动、恐怖袭击与军事冲突等人为灾害风险,基于风险评估理论从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估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得到了该区域的自然灾害风险、人为灾害风险和综合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冬季(1月),综合风险最高的区域为亚丁湾、孟加拉湾湾顶、马六甲海峡附近以及越南东南部近海,其次为南海东北部海域、南沙群岛西部海域、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科摩林角附近海域、霍尔木兹海峡及索马里近海;夏季(7月),综合风险最高的区域为亚丁湾、孟加拉湾湾顶及马六甲海峡附近,其次为索马里东北部海域、阿拉伯海中西部、斯里兰卡西南近海、吕宋岛西部近海以及巴士海峡附近。
黎鑫洪梅王博张韧葛珊珊钱龙霞
关键词:海洋灾害航行安全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温跃层海温异常联合模及其演变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SODA次表层海温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遥感海面高度异常数据,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温跃层海温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太平洋—印度洋温跃层海温异常联合模(PITM)的概念、并定义了该联合模指数.结果表明,联合模指数具有准两年和3~5年的年际变化周期以及2011—2012年的年际变化周期,并具有季节锁相和振幅不对称等特征.联合模的演变过程与温跃层海温异常(TOTA)的发展和传播过程紧密相联:在太平洋,TOTA一般从西太平洋出发沿赤道(5°S—5°N)向东传播,到达东太平洋之后折向北,再沿10°N—14°N纬度带向西传播到达太平洋西岸并向赤道西太平洋扩展,形成一条回路;南太平洋也有类似回路但信号较弱;在印度洋,则主要沿8°S—12°S纬度带向西传播,到达西岸后折向北,然后迅速沿赤道(1.25°S—1.25°N)向东扩展,也形成一条回路.对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的合成分析则表明,联合模的演变过程与大气环流尤其是纬向垂直环流(Walker环流)的变化密切相关,联合模的正位相对应着赤道印度洋区域顺时针的Walker环流以及赤道太平洋区域逆时针的Walker环流;而联合模的负相位则有相反的情况.此外,联合模演变过程中,TOTA的传播发展与850hPa异常纬向风的传播发展有很好的相关.
黎鑫李崇银谭言科张韧李刚
关键词:大气环流异常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我国海上能源通道海盗袭击风险分析与实验评估被引量:4
2014年
鉴于能源进口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及迫切性,针对海上能源通道海盗袭击事件的不确定性与突发性,基于风险理论、贝叶斯网络、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建立了海上能源通道海盗袭击风险的量化评估模型,探索了快速、量化评估突发性事件的技术途径,为保障我国能源进口安全提供时效性强、精确度高的决策依据。
杨理智张韧白成祖葛珊珊黎鑫王爱娟
关键词:海盗袭击贝叶斯网络蒙特卡洛模拟法风险评估
经略21世纪海上丝路:重要航线、节点及港口特征被引量:19
2016年
为了更好地认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上丝路"),文章对"海上丝路"涉及的重要航线、节点及港口的地理位置、气候状况、水文特征、商业价值、人文背景等进行梳理。重要航线、节点及港口的使用与管理作为"海上丝路"建设的基础要素,是与造船能力并列的核心资源,三者之间环环相扣,构成"海上丝路"健康运营的完整体系。与沿"海上丝路"国家稳步推进航线、节点及港口的管理、开发与维护,打造坚实的战略支撑点、现代之"海上驿站",是成功实现我国资源多样化、产业走出去、贸易全球化的最佳路径之一,以此为契机,融入现有国际海洋法公约并在践行过程中制定利我的海上政策体制,助力"海之梦"、"中国梦"。
郑崇伟孙威黎鑫何方陈璇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航线港口
经略21世纪海上丝路:海洋资源、相关国家开发状况被引量:22
2016年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上丝路")以南海—北印度洋为纽带,开启了人类合作、互助、共赢的新篇章。在常规能源日益紧缺的困境下,海洋资源必将是21世纪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文章探析了"海上丝路"涉及海域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化学资源、动力资源的分布特征,为高效、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供参考,助力我国引领国际海洋开发建设,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郑崇伟黎鑫陈璇万娟娟
关键词:生物资源化学资源动力资源
中国海海浪波周期季节特征的精细化模拟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海浪波周期是波浪能资源开发、舰船航行安全等重点关注的要素之一,也是目前海浪研究的瓶颈。由于资料稀缺的限制,针对海浪波周期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本文以CCMP风场驱动目前国际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W3 (WAVEWATCH-III),模拟得到首份覆盖整个中国海、长时间序列、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的海浪场数据,首次实现了中国海海浪波周期季节特征的精细化研究,期望可以为“海之梦”、“中国梦”尽绵薄之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海的海浪波周期存在较大的季节性、区域性差异,且与季风存在密切的关系:1) 中国海的波周期在1月和10月整体大于4月和7月。渤海的波周期在各个季节都小于其余海域。1月、4月和10月,海浪波周期的大值区主要分布在25?N以南,而7月主要分布于15?N以北。2) 从年平均海浪波周期的分布特征来看,南中国海大部分海域、东海大部分海域以及菲律宾以东近海的年平均波周期明显大于其余海域,高值中心分布于南海北部海域。3) 在季风期间(包含冬季风和夏季风),季风影响明显的区域波周期较小,而其余海域的波周期则偏高。
郑崇伟黎鑫孙成志苏轼鹏陈璇
关键词:中国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