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静

作品数:15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益气
  • 7篇结肠
  • 7篇结肠炎
  • 7篇解毒
  • 7篇溃疡
  • 7篇溃疡性
  • 7篇溃疡性结肠炎
  • 6篇益气解毒
  • 6篇益气解毒方
  • 6篇解毒方
  • 6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线粒体
  • 2篇炎性反应
  • 2篇远期
  • 2篇远期疗效
  • 2篇中药
  • 2篇疗效
  • 2篇慢性
  • 2篇急性
  • 2篇急性期

机构

  • 15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教育部
  • 2篇北京康仁堂药...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作者

  • 15篇李文静
  • 10篇林燕
  • 4篇乔延江
  • 4篇徐冰
  • 1篇张燕玲
  • 1篇王红彬

传媒

  • 3篇世界中医药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科正宗》对癣病的论治被引量:4
2015年
癣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以传染性、病程长、反复发作为特点。通过对明代医家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一书中有关癣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进行整理总结,探讨其学术思想、治疗特色。
李文静林燕
关键词:外科正宗辨证论治
基于化学成分群加和性分子描述符的中药浸膏粉溶化性预测研究
2022年
目的基于化学成分群加和性分子描述符建立中药浸膏粉溶化性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原位浊度传感器评价中药浸膏粉溶化性,对测试方法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验证;以13种代表性中药(广藿香、当归、薄荷、瞿麦、银柴胡、乌梅、葛根、细辛、益母草、苦参、熟地黄、荆芥和川芎)浸膏粉为研究对象,检索每种中药所含化学成分,根据成分的分子描述符计算出每种中药化学成分群平均性质,进而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法建立该平均性质与对应中药溶液浊度值的关联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中药浸膏粉溶化性客观评价方法的重复性和耐用性良好;对从13种中药中检索得到的1840种成分分子描述符进行主成分分析后,由得分图和载荷图结果可知分子描述符可以区分出溶解度有差异的化学成分类别;随机划分校正集和验证集后,基于化学成分群加和性分子描述符预测溶液浊度值的PLS预测模型的RX_(cum)^(2)=0.873,RY_(cum)^(2)=0.998,Qcum~2=0.869;川芎、荆芥和益母草的浊度预测误差分别为3.4%、9.3%、23.8%。结论基于化学成分群加和性分子描述符的中药浸膏粉溶化性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研究结果为从中药整体成分层面预测宏观物性提供参考。
李文静齐飞宇霍晓乾卢雪明张志强张燕玲张燕玲徐冰
关键词:浊度传感器广藿香瞿麦银柴胡荆芥偏最小二乘法
中药口服固体制剂制造分类系统(Ⅰ):工艺路线分类被引量:7
2023年
中药口服固体制剂(oral solid dosage, OSD)是已上市中成药和中药新药开发的主体,工艺路线设计是中药口服固体制剂研发的根基。该文依据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1 308例中药OSD的处方和制法信息,归纳了中药现代剂型(片剂、颗粒剂和胶囊剂)和传统剂型(丸剂和散剂)的工艺路线模式,构建了以工艺路线分类为基础的制造分类系统(manufacturing classification system, MCS),从工艺角度反映了中药复方制剂物质基础传递模式。基于MCS对处方药味、药用辅料、前处理工艺中提取溶剂、粉碎药味、浓缩和精制的方式,制粒以及干燥的工艺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剂型可依据不同的饮片处理方式和制剂成型原料实现工艺路线划分,中药复方OSD提取精制工艺具有“尊重传统用药经验”特点。中药OSD成型工艺原料均包括全浸膏、半浸膏和全粉3种形式,传统剂型的成型原料主要为饮片细粉,片剂与胶囊剂的成型原料主要为半浸膏(占比分别为64.8%和56.3%),颗粒剂成型原料主要为全浸膏(占比77.8%)。与片剂和胶囊相比,存在溶化性要求的中药颗粒剂具有水提工艺占比大、精制工艺占比高(34.7%)、且半浸膏颗粒中粉碎药味占比低的特点。在中药现代剂型中,挥发油存在4种加入方式。此外,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已运用于中药OSD浓缩、滤过和制粒等工序,药用辅料的应用呈多元化趋势。该文研究结果预期为中药OSD工艺路线设计、工艺二次开发或变更提供参考。
齐飞宇李文静赵晓庆曹君杰乔延江徐冰
关键词:中药口服固体制剂
益气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的探讨
目的:观察UC大鼠在急性期与慢性期不同时期的结肠黏膜线粒体结构变化,探讨益气解毒方对UC结肠黏膜线粒体结构的作用. 方法:采用家兔结肠黏膜组织致敏加TNBS乙醇灌肠的免疫复合法造模,将100只wistar大鼠随...
林燕李文静常孟然赵程博文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益气解毒方中药药理线粒体
文献传递
中医通调法治疗良性多发性甲状腺结节被引量:17
2016年
甲状腺结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内出现一个或多个组织结构异常的团块,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任何甲状腺疾病都能以结节的形式存在,所以甲状腺结节几乎涉及所有甲状腺疾病。近年来甲状腺结节发病率持续升高,甲状腺结节触诊发现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4%~7%,而高清晰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达20%~70%[1],多发于中青年人群,尤其是中年女性[2]。甲状腺结节通常无明显临床表现,多数患者于体检时发现。甲状腺结节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从病理上大致可分为恶性病变、
常孟然林燕李文静赵程博文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疾病良性结节单发性中青年人群
益气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线粒体结构与炎性反应因子的相关性影响
2016年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线粒体结构损伤与炎性反应因子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益气解毒方在UC急、慢性期2个时期的临床疗效,探讨益气解毒方对不同时期的结肠炎性反应因子与线粒体结构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家兔结肠黏膜组织致敏加TNBS-乙醇灌肠的免疫复合法造模,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益气解毒组和美沙拉嗪组,分别于造模后第1天、给药后第2周末、给药后第6周末3个时间点取材,观察电镜下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结肠线粒体Flameng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结肠黏膜TNF-α、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大鼠结肠黏膜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持续存在于UC急性期与慢性期的整个病程中,线粒体的损伤更为严重持久。结肠黏膜的TNF-α、ICAM-1表达显著升高,随着病情的进展这2个指标均有所下降,但至慢性期仍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UC整个病变过程中,线粒体的损伤与结肠黏膜TNF-α的表达基本同步。美沙拉嗪对急性期线粒体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但远期疗效不佳,慢性期其线粒体结构恢复不明显。益气解毒方可持续修复受损的线粒体,效果明显优于美沙拉嗪,至慢性期线粒体结构基本接近正常水平。在调节TNF-α、ICAM-1方面,急性期美沙拉嗪下调的幅度要大于益气解毒方。至慢性期益气解毒方后来居上,其下调幅度明显大于美沙拉嗪,更接近正常值。结论:慢性期线粒体结构损伤与炎性反应因子TNF-α的持续高表达具有相关性,可能是引起UC复发与结肠黏膜损伤的潜在因素。美沙拉嗪可快速地控制炎性反应的急性发作,益气解毒方则对持续的慢性炎性反应有更好的抑制作用,特别是能够持续修复受损的线粒体,对慢性期抗复发更具疗效与优势。
林燕李文静常孟然赵程博文
关键词:益气解毒方溃疡性结肠炎线粒体结构炎性反应因子
颗粒粒径对中药二元混合粉体密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颗粒粒径对中药二元混合粉体密度的影响,为中药制剂处方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构建3组具有不同粒径比(α)的中药二元混合体系,即木蝴蝶-微晶纤维素PH102(MCC PH102)(α=0.071 7),银柴胡-MCC PH200(α=0.158 7)和当归-MCC KG802(α=0.840 6)。每组按9个质量配比(90∶10,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和10∶90)制备混合粉体,共得到27种含中药的二元混合粉体。对6种单一粉体和27种二元混合粉体的粒径分布、密度等参数进行表征。基于堆积理论和多变量分析阐释粒径相关参数对中药二元混合粉体的填充结构和密度的影响。结果:当归-MCC KG802二元混合体系的α大于替换置换率(αr=0.741 0),其密度与质量配比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符合替换机制。木蝴蝶-MCC PH102二元混合体系的α小于临界比率(αc=0.154 0),其密度随组分质量比呈非线性变化,符合填隙机制。银柴胡-MCC PH200二元混合体系的α介于αc和αr之间,其密度受填隙机制和替换机制的双重影响。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混合质量配比(VIP值=1.62),α(VIP值=1.13)和D10(粒径分布累积至10%时对应的粒径,VIP值=1.06)是影响二元混合粉体密度的关键因素。结论:在中药二元混合粉体中,2种粉体的粒径差异越小,混合粉体密度和组分质量配比之间的关系越接近于线性。
唐正馨李婉婷曹君杰李文静徐冰乔延江
关键词:粒径处方设计
清热解毒法与益气健脾法对急性期和慢性期溃疡性结肠炎大鼠NO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阐明益气健脾法和清热解毒法对急性期和慢性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为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NO水平,通过观察不同治法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治疗UC的抗炎及免疫机制。[结果]造模完成后,模型组急性期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慢性期有降低趋势(P<0.01),但仍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在急性期,血清NO水平清热解毒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且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益气健脾组、西药组高于正常组(P<0.01);在慢性期,清热解毒组、益气健脾组、西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益气健脾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也低于清热解毒组和西药组(P<0.05);益气健脾组NO水平慢性期显著低于其急性期(P<0.01)。[结论]免疫损伤和炎症反应持续存在于UC全病程,急性期尤为突出,慢性期虽然有所减轻但仍然存在。急性期UC以标实为主,湿热瘀毒为其主要病机,所以清热解毒法能更好地发挥抗炎作用,取得明显疗效。慢性期,以正虚为主,正气不足,邪气衰弱,益气健脾法通过提高免疫力来改善免疫损伤情况,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为UC的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
李文静林燕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益气健脾清热解毒
益气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慢性期结肠炎症远期疗效的观察
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结肠黏膜溃疡和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其病因复杂,易反复发作,治愈难度大,与结肠癌关系密切,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难...
林燕李文静常孟然赵程博文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益气解毒方抗炎作用
中药口服固体制剂制造分类系统(Ⅲ):颗粒剂溶化行为分类被引量:2
2023年
溶化性是中药颗粒剂的重要感官质量属性。该文以90批颗粒剂(30批中药配方颗粒、30批中成药颗粒剂和30批汉方颗粒)为研究对象,使用浊度传感器对颗粒溶化过程浊度曲线进行表征,从溶化程度、溶化时间和溶化机制3个维度构建了颗粒剂溶化行为分类系统。依据溶化时间将颗粒溶化速度分为较快(<100 s)、一般(101~300 s)和慢(>301 s);依据浊度曲线轮廓,将颗粒溶化机制分为溶解控制型(α型)、分散控制型(β型)和先分散控制后溶解控制型(γ型)。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颗粒和汉方颗粒在溶化终点呈完全溶化和轻微浑浊的品种占比分别为46.7%、96.7%和10.0%。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颗粒和汉方颗粒溶化速度较快(<100 s)的品种占比分别为23.3%、26.7%和40.0%。汉方颗粒的平均溶化速度快于中药配方颗粒,并略优于中成药颗粒的平均溶化速度。中成药颗粒的溶化机制以α型为主,汉方颗粒的溶化机制主要为β型,中药配方颗粒3类溶化机制占比较为平均。汉方颗粒剂量小、辅料添加空间大,结合多种功能性辅料的综合应用,可达成提高颗粒溶解性和分散性的目的。在中药复方制剂由处方转变为制剂的过程中,在配方辅料和工艺优化上仍存在较大的创新空间。
齐飞宇于佳琦李文静周永康张志强乔延江徐冰
关键词:颗粒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