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晓静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多甫拉托夫
  • 1篇印象主义
  • 1篇永恒
  • 1篇身份
  • 1篇身份构建
  • 1篇身份问题
  • 1篇诗歌
  • 1篇手艺
  • 1篇抒情
  • 1篇抒情诗
  • 1篇情诗
  • 1篇中篇
  • 1篇中篇小说
  • 1篇主人
  • 1篇主人公
  • 1篇晚期作品
  • 1篇小说
  • 1篇报纸

机构

  • 3篇北京外国语大...

作者

  • 3篇胡晓静

传媒

  • 1篇俄语学习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年份

  • 3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论多甫拉托夫三部晚期作品主人公的身份问题
2015年
谢尔盖·多甫拉托夫是俄罗斯侨民文学"第三浪潮"的著名代表作家,苏联知识分子在美国的边缘生存状态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中篇小说《看不见的报纸》《外国女人》《分支》分别以报刊编辑多甫拉托夫、单亲母亲玛鲁夏、电台主持人多尔马托夫为主人公,记录了他们在追寻文化身份过程中所遭遇的失落、漂泊和无根感。三位主人公代表移民者三种不同的社会身份,并分别以职业定位、爱情归属及苏联回忆为策略来实现身份构建。通过对三位主人公身份问题的解读,我们也可探究出作家多甫拉托夫对其本人身份问题的态度。
胡晓静
关键词:身份构建
两个时空的对话——评多甫拉托夫的中篇小说《手艺活》
2015年
谢尔盖·多纳托维奇·多甫拉托夫的中篇小说《手艺活》是一部基于作者生平经历而创作的伪纪实主义作品。小说中设置了两个平行并置的时空,即以列宁格勒为中心的"苏联时空"和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时空",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苏联和美国两种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背景下的城市生活图景。苏联时空是多甫拉托夫对"自由在何处"的追问,而美国时空则是对追问的回答,作家通过"问—答"对话模式的构建来表现人在两个不同的时空下对自由不断求索的生命体验,揭示自由的本质和人之忧郁的根源。
胡晓静
阿·费特诗歌的印象主义特征解析
2015年
阿·费特19世纪俄国著名的"纯艺术派"诗人。他的清新朦胧的诗风被认为受到了印象主义的影响。本文以费特的两首抒情诗为研究对象,试图对其诗歌的印象主义特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挖掘其内在的哲理思考。
胡晓静
关键词:抒情诗永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