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液
  • 4篇血液流变
  • 4篇血液流变学
  • 3篇中风
  • 2篇徐疾补泻
  • 2篇血液流变学研...
  • 2篇中风偏瘫
  • 2篇脑出血
  • 2篇辨证
  • 2篇补泻
  • 2篇出血
  • 1篇血压
  • 1篇血液流变学指...
  • 1篇阳性
  • 1篇阳性率
  • 1篇掌颏反射
  • 1篇针灸
  • 1篇针灸疗法
  • 1篇针灸治疗
  • 1篇散发性脑炎

机构

  • 7篇泸州医学院附...
  • 4篇泸州医学院附...

作者

  • 7篇谭琦
  • 3篇熊先骥
  • 2篇张泽兰
  • 1篇刘进先
  • 1篇郑伟
  • 1篇谌业华
  • 1篇江永生
  • 1篇何本超
  • 1篇李小刚

传媒

  • 6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89
  • 2篇198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脑出血存活与死亡病例的血液流变学研究被引量:9
1997年
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存活(47例)及死亡(30例)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作对比研究,方法:两组病人均于入院2天内袖清晨空腹血查血液流变学9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后者有7项指标显著高于前者(P<0.05或P<0.01)、结论:脑出血的病死率与血液流变学的严重程度有关.提示在治疗上应从血液流变学角度出发去寻求降低病死率的最佳方案。
谭琦熊先骥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存活血液流变学
头皮针徐疾补泻法对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1989年
采用《头皮针穴名方案》的顶颞前后斜线,顶旁一二线,用改进的徐疾补泻法针刺,对100例中风偏瘫病人由针前五项主要体征记分15.290±0.461,增进为20.490±0.406疗效很显著(P<0.01)。补泻组53例有效率92.5%.对照组47例有效率72.5%,疗效显著(P<0.05),提示补泻手法明显优于持续捻转的平针法。
陈静操江永生谌业华周建伟熊学琼王锋蒋保华刘进先何明英李永宁张泽兰孙光瑜谭琦
关键词:中风偏瘫徐疾补泻
散发性脑炎急性期中医针灸治疗探索
1994年
提出“风、火、痰、湿、郁”为散发性脑炎的主要病因病机.以此建立清热解毒、除湿化瘀、疏肝解郁、益气养阴大法。治法强调分期论治,早期宜清热解毒、熄风比痰止痉、中期宜涤痰开窍、化瘀解郁,后期宜益气补血化瘀,并重点介绍了一组行之有效的针灸治疗穴位及操作方法。
刘进先谭琦曹勇张泽兰
关键词:散发性脑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针灸疗法
脑出血的血液流变学研究被引量:3
1994年
分析60例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的血液流变学资料,并与30例正常人及55例脑血栓形成病例的血液流变学资料作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脑出血9项指标均较正常组增高.有显著及非常显著性意义。脑出血与脑血栓组比,除高切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及血小板吸附率3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外,另6项指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从而表明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本致病因素相似。
谭琦何本超熊先骥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脑出血脑血栓形成
头皮针补泻手法治疗中风偏瘫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初报
1987年
对40例中风偏瘫病人,采用头皮针标准线行变通徐疾补泻手法,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针刺二个疗程后.补泻组与平针组比较,提示补泻级具有明显(P<0.05)改善脑络的作用。
陈静操江永生谌业华蒋保华熊学琼周建伟刘进先李跃英李永宁谭琦李小刚
关键词:中风偏瘫补泻手法血液流变学指标徐疾补泻
3,162例健康人掌颏反射霍夫曼反射的调查
1987年
本文报告3,162例健康人的掌颏反射和Hoffmann反射的调查结果,两个反射的阳性率分别为14.8%和0.25%,同时阳性者极少,无一致性。前者阳性率高于国内资料。后者阳性率远低于国内资料。掌颏反射的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各年龄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并随年龄增长,阳性率逐渐增高,与文献报道一致,未发现地理、城乡差异。
熊先骥谭琦
关键词:掌颏反射阳性率健康人
中风115例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3
1995年
本文对1992年5月至1994年4月2年内收治的115例中风急性期住院病人,按全国中风病协作组1988年11月青岛会议修订的“中医中风病急症诊疗规范”进行分型,着重观察其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辨证分型间的关系.兹报告于下.1 资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及标准 115例中风患者中,出血型中风60例(男4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3岁;缺血型中风55例(男43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岁.均于发病1~72小时入院.其临床诊断标准符合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关于CVD的分类和诊断要点,均经CT扫描确诊.对照组为30例年龄在45岁以下(男12例、女18例),无高血压病史,体检阴性,血糖、血脂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的健康查体人员.
郑伟谭琦
关键词:中风辩证分型血液流变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