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德民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哲学
  • 1篇德主刑辅
  • 1篇刑罚
  • 1篇学说
  • 1篇哲学研究
  • 1篇秩序
  • 1篇中国文化
  • 1篇中国哲学
  • 1篇中国哲学研究
  • 1篇儒家
  • 1篇儒学
  • 1篇社会风习
  • 1篇社会共同体
  • 1篇社会秩序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模式
  • 1篇社会主义运动
  • 1篇思维
  • 1篇思维方式
  • 1篇天人观

机构

  • 4篇北京语言大学

作者

  • 5篇韩德民

传媒

  • 2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新东方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孔子研究

年份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90年代中国文化的开放与多元特征
1999年
作为80 年代中国社会探索过程的总结和解答,同时也是作为对后冷战时代国际战略格 局的自觉适应,90年代的中国文化呈现出鲜明的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特征。不同于传统社 会主义对“正统”、“纯粹”之类的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视的是基于具体国情的可操作 性。实践证明,在不同价值观念和不同生活方式的相互撞击中,恰恰是对话的而非唯我独尊 的姿态,有助于竞争过程中强势地位的取得。90年代中国文化的内在品格,直接塑造着我们 心目中的新世纪的形象。一个更加冷静、理智的中国,也必将是一个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富 于活力的中国。
韩德民
关键词:中国文化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模式相对主义思维方式多元主义
论荀子的天人观被引量:5
1999年
与诸子普遍强调天人的统一性不同,荀子更注意天与人不一致的侧面。“明于天人之分”意味着人与自然的静态分界,更意味着人不同于自然的实践使命。与天之不再具有道德人伦意义相应,和自然之天相连的自然生命,也丧失了天赋善端的可能,成了某种价值论意义上的一无所有者,由此而有对后天之“为”与“学”的强调。礼义和人道的内涵,都只有在这种后天的动态追求过程中,才能得到透视。孟子理解的性命之道,具有内倾的,往往局限于精神领域的特点,荀子理解的人道,则突出了人的外在实践性努力,突出了作为社会结构现实的礼乐制度,呈显出相对外倾的性格。荀子这种不同于孟子的展开向度,大大提高了儒学之道对文化结构的涵摄与生成功能。
韩德民
关键词:自然之天法先王天人相分天人之分
寻求中国哲学研究之方法论的自觉
1998年
一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同西方文明开始了全面的接触、交流和融合,但这种接触与交流的关系却是以西方文明的主动和相应的中国文明的被动为特征的。这种双方关系上的不平等所造成的民族危机感,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对本民族传统的审视性反思。伴...
韩德民
关键词:中国哲学研究西方哲学方法论逻各斯儒学逻辑理性
礼:从历史到哲学——孔子与儒家社会理想学说的创立被引量:11
1997年
礼:从历史到哲学——孔子与儒家社会理想学说的创立韩德民一三代时期,学在官府。春秋以后,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和封建的解体,王官之学逐渐连同王朝史官而分布流散于列国。王官之学,无非礼学。国之大事,惟祀与戎。礼源于各种原始的巫术礼仪、图腾禁忌,所以祭礼是礼的集...
韩德民
关键词:孔子儒家哲学礼仪制度社会风习
论荀子的礼法观被引量:13
1998年
荀子在阐发礼的起源时,注意到了礼所包含的相应于法的规范功能,从而异于孔盂对其道德教化功能、对其与血缘关系相联的那样一种脉脉温情的强调。他认为礼的社会功能涵盖了人生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能“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荣辱》)所以“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议兵》)。这种意义上的礼与法密不可分。荀子称礼义为“治之始”(《王制》),而法为“治之端”(《君道》),“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成相》),“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道》),这些强调的都是礼与法的一致性,他并由此提出了“礼法”的范畴:“故学也者,礼法也”(《修身》),“礼法之大分也”,“礼法之枢要也。”(《王霸》)
韩德民
关键词:荀子刑罚社会共同体德主刑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