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静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无创方法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8
- 2018年
- 目的 比较肝脏瞬时弹性探测仪(FS)、FIB-4(Fibrosis-4)、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和天冬氨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率(AAR)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并经肝脏活体组织检查(肝活检)确诊的213例慢性HBV携带者(A组),并按HBeAg状态再分为149例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B组)及64例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C组),使用FS测得肝硬度测定值(LSM),使用FIB-4、APRI及AAR公式计算出FIB-4、APRI及AAR数值,同期所有患者均进行肝活检,按Knodell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设定显著纤维化(S≥2)为判定点,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指标相关性并以肝活检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出LSM、FIB-4、APRI和AA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ROC),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回顾性分析FS、FIB-4、APRI及AAR对慢性HBV携带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 结果 无论是否按HBeAg状态分层,3组中只有LSM具有中等度评价S≥2的效能,且阳性预测值均达到94%以上,但诊断准确率不高,最小值为46.31% (B组),最大值为67.19%(C组);其余3种血清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模型的指标及诊断效能均低.3组的LSM均与S≥2呈正相关(P<0.001). 结论 FS较FIB-4、APRI和AAR诊断慢性HBV携带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准确性高,采用FS动态监测LSM的变化较上述3种血清学无创诊断模型能更早期地了解肝纤维化的进展有助于肝活检时机的选择.
- 张孝盈钱静李萍胡蕾华宓余强
- 关键词:无创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 健肝降脂丸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特点,抗病毒联合脂肪肝治疗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以98例慢乙肝合并NAFLD患者(肝脏病理G≥2且S≥2,HBV DNA>1×105copies/mL)为观察对象,给予干扰素α-1b抗病毒治疗24周。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干扰素α-1b联合健肝降脂丸)55例和对照组(单用干扰素α-1b)43例,并均应用利可君预防白细胞减少。观察2组血清生化指标改变,HBV DNA阴转率,分析应用健肝降脂丸治疗对干扰素α-1b抗病毒治疗的影响。结果合并NAFLD的慢乙肝患者经过24周抗病毒治疗,联合组与对照组ALT和AST均明显降低,治疗后联合组ALT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联合组TC、TG及对照组TC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联合组HBV DNA阴转率优于对照组(98.2%vs 86.0%,P<0.05)。结论抗病毒联合抗脂肪肝治疗能明显改善慢乙肝合并NAFLD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指标,提高HBVDNA阴转率。
- 韩玉香刘国旺钱静段毅力
- 关键词: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
- 2005年至2017年天津市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趋势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评估天津市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趋势及特点。方法分析2005年至2017年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艾滋病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根据年龄、传播途径和教育水平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频率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比较。结果3 062例患者的年龄为(38.2±11.9)岁;男2 867例(93.6%),年龄为(37.8±11.8)岁;女195例(6.4%),年龄(43.3±12.6)岁。2005年至2017年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增加趋势,各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871,P<0.05);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各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7,P<0.05)。2005年至2017年所有年龄段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增加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849、9.532、7.146、6.874、8.038、11.249和10.059,P均<0.05);男男性接触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增加趋势,各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038,P<0.05);受教育年限≥13年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73,P<0.05)。结论天津市艾滋病初治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逐年升高,重度抑制比例下降,通过男男性接触传播感染的患者和教育水平高的患者就医更早。
- 钱静马萍张德发高丽英刘均娟宓余强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CD4阳性T淋巴细胞流行病
-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后患者体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影响因素。方法对71例CHC患者予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随访48周,观察疗效;分别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年龄、性别、HCV基因型、基线血清HCV-RNA定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HCV-RNA表达、肝纤维化程度、肝脂肪变性、肝组织瘦素表达及治疗过程中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等因素与SVR的关系。结果 71例均完成48周疗程,其中59例(83.1%)获得RVR、64例(90.1%)获得EVR、67例(94.3%)获得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4例无病毒学应答,67例获得ETVR患者的SVR率随访24周时为82.1%、48周时为73.1%。年龄≥50岁、HCV基因Ⅰ型、基线血清HCV-RNA高载量、PBMC内HCV-RNA表达阳性、肝纤维化≥S2及肝组织瘦素表达阳性患者的SVR率明显降低,而性别、传播途径、肝脂肪变性及治疗过程中RVR、EVR与治疗后SVR率无明显相关;HCV基因Ⅰ型是影响停药24周SVR率的独立危险因素,CHCV基因Ⅰ型、PBMC内HCV-RNA阳性及外周血HCV-RNA高载量是影响停药48周SVR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V基因Ⅰ型、PBMC内HCV-RNA表达阳性、基线血清HCV-RNA高载量是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停药48周后SVR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瑞刘玉佩钱静梁树人段毅力
- 关键词: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持续病毒学应答
-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复发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应用抗病毒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71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前患者年龄、性别、基因型、HCV-RNA定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
- 王瑞刘玉佩钱静梁树人段毅利
-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复发率疗效评价
-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复发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应用抗病毒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71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前患者年龄、性别、基因型、HCV-RNA定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
- 王瑞刘玉佩钱静梁树人段毅利
-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感染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83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预防用药组210例和未预防用药组173例。预防用药组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对其过敏者(共2例)选用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7 d;未预防用药组不使用抗生素。比较治疗10 d两组各类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上消化道再出血情况。结果预防用药组感染率为13.80%,未预防用药组感染率为36.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分布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未预防用药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20.23%,高于预防用药组患者的10.95%(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防应用抗生素可降低相关细菌感染的发生和上消化道再出血。
- 刘莉朱文艳冯姝李胜男钱静梁树人陆伟高斌
-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抗生素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5
- 2018年
- 目的分析活动性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培养的细菌学及耐药变化趋势,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诊断符合SBP且腹水细菌学培养阳性患者140例,根据腹水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革兰阳性(G^+)菌感染组50例和革兰阴性(G-)菌感染组9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细菌学资料及耐药情况。结果从2012至2016年G^+菌感染在SBP细菌谱中的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3、4、10、12、21例),SBP条件致病菌比例逐年增多,从2012年的33.3%增长到2016年的41.9%。G^+菌感染组血中性粒细胞比例(N)、腹水白细胞计数(WBC)、多核粒细胞数、降钙素原(PCT)均较G-菌感染组明显减少(均P〈0.05)。从2012年至2016年G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50.O%(45例),其中耐药率较低的3种抗菌药物为头孢哌酮/舒巴坦(0)、亚胺培南(3.33%)、阿米卡星(7.78%),头孢菌素类耐药率最高,依次是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分别为47.78%、38.89%、34.44%;G^+菌感染葡萄球菌33例(占64.7%)、肠球菌13例(占25.5%)、链球菌4例(占7.8%),耐药率较低的3种抗菌药物为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分别为0、4.0%、8.0%,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为0,肠球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0。结论对于SBP患者,致病菌仍以菌为主,但G^+菌感染比例呈上升趋势;治疗首选的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头孢哌酮/舒巴坦,肾功能较好者可加用阿米卡星;经验治疗效果欠佳,需要考虑应用抗G^+菌的药物。
- 钱静刘均娟王瑞刘钰佩刘国旺张宁宁陈岭岭梁树人陆伟
- 关键词:活动性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细菌培养
- 利用Mohamadnejad模型和FibroScan诊断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 探讨Mohamadnejad肝纤维化模型(M模型)及肝脏瞬时弹性探测仪(fibro scan, FS)诊断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携带者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共选择217例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运用M模型公式计算肝纤维化数值、用FS测定肝硬度(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s,LSM)值;同期所有患者均进行肝活检,按Knodell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设定显著纤维化(S≥2)为判定点.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指标相关性并绘制出M模型和F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结果 LSM值及M模型数值与肝活检纤维化分期均呈正相关(r=0.64、0.80,P均=0.000<0.01).M模型及FS对于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显著肝纤维化(S≥2)诊断的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特异性、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PLR)、敏感度分别为92.50%、93.23%、13.02、88.10%及88.20%、84.21%、5.20、82.14%;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ROC分别为0.927及0.8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2.12,P<0.05).结论 M模型及FS是筛选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显著肝纤维化无创的、较为理想的工具,且M模型诊断此类患者显著肝纤维化的价值高于FS.
- 张孝盈钱静侯伟李萍宓余强徐亮王会清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无创诊断肝活检
- 新冠病毒感染"乙类甲管"期间定点医院集束化院感防控体系的建设体会
- 2024年
- 波及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持续3年,对人类生命健康和经济活动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国的疫情防控经历了应急性超常规防控阶段、应急常态化防控阶段和应急常态化向"乙类乙管"常态化过渡转段阶段,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天津市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定点医院在疫情防控的各阶段均圆满完任务,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文总结定点医院"乙类甲管"期间院感防控(感控)体系建设经验,概括为集束化"3、2、1"感控体系,即外、中、内"三环",绿、橙、红"三区",前、中、后"三事";"两天预净化"和"双点长制";"一个模块"化管理。应急情况下,可采用简化版的集束化感控体系,其特点为:一是强调"集束化",即关键措施的整体效能,避免任何短板的发生。二是强调感控理念的转变,使感控最大化地为医疗服务提供安全保障。三是强调流程的优化,防控措施既要全面和重点突出,又要防止过度;利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最佳的感控效果。四是强调对感控工作的质量控制,关注流程的重要性,提倡"制度瘦身,流程增肥"的理念。五是强调未来的发展寄希望于人工智能,以期最大程度地提高防控质量和效率。六是强化持续的培训和再培训,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多样化的培训方法,确保感染控制的政策和程序清晰易懂、易于遵循,并建立实施评估和反馈机制,使医务人员随时保持应急状态。
- 杨万杰刘先夺王西墨徐卫国张磊傅强杨积明钱静张富玉田丽张文龙张宇陈征邵世峰王湘耿莉任怡王莹史丽霞万振谢祎刘媛媛于维莉韩晶刘莉朱欢于自江刘宏阳王士梅
- 关键词: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