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明
- 作品数:18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306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结合全脑照射治疗脑转移瘤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 分析立体定向放疗结合全脑照射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和预后,同时观察服用替莫唑胺(TMZ)与放疗结合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脑转移瘤患者5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一组为全脑照射(WBRT)+立体定向放疗(SRT,伽玛刀),共35例,一组为单纯SRT,共17例.全脑放疗分次剂量为1.8 ~3.0 Gy/次,1次/d,5次/周,总剂量DT 30 ~40 Gy,WBRT+ SRT组全脑后伽玛刀补量采用45% ~ 75%等剂量曲线包绕PTV,边缘剂量12 ~ 15 Gy,中心剂量20~30 Gy.单纯SRT组分次立体定向放疗采用45%~75%等剂量曲线包绕PTV,边缘剂量36 ~ 40 Gy,中心剂量70 ~ 80 Gy.随访1~2年.所选52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放疗期间及放疗后服用替莫唑胺胶囊,同步化疗组化疗方案为:口服替莫唑胺75 mg/m2,1次/d,直至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再服用3~6个月,剂量改为150 mg/m2.结果 放射治疗后1~3个月,复查CT/MRI显示总有效率(CR+PR)为84.62%,WBRT +SRT组有效率为88.57%,SRT组有效率为76.47%;肿瘤的6个月及1年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2.10%和85.20%.WBRT+ SRT组的平均生存期13.2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71.40%,12个月生存率为54.30%,18个月生存率为14.30%.SRT组的平均生存期10.2个月,中位生存期9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41.20%,12个月生存率为23.50%,18个月生存率为5.88%.替莫唑胺+放疗与单纯放疗的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0.00%和56.30%、60.00%和37.50%、10.00%和12.50%.结论 WBRT +SRT治疗脑转移瘤总体上优于单纯SRT治疗.放疗+TMZ联合治疗与单纯放疗相比,替莫唑胺在放疗过程中服用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不良反应无显著增加.
- 彭功勋戴卓捷任晔马慧珍崔迪苏晓明樊晶晶申玉龙王宗烨
- 关键词: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脑转移瘤替莫唑胺
- 非小细胞肺癌SBRT放疗剂量分布的研究
- 2018年
- 目的分别设计IMRT、VMAT和非共面VMAT三种放疗计划进行对比,以指导临床选择更优的SB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方法 20例NSCLC患者,采用4D-CT定位获取定位图像,分别采用逆向调强(IMRT)、容积旋转调强(VMAT)和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N-VMAT)进行SBRT治疗计划的设计,比较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分布图、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和机器的相关参数。结果对于靶区PTV的D_(2%)、D_(95%)、D_(50%)三种计划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PTV的适形指数(CI),N-VMAT计划在剂量学的分布上整体优于IMRT计划和VMAT计划(P<0.05)。对于左肺的V_(5%)、V_(10%)、Dmean和右肺的V_(5%)、Dmean,N-VMAT计划在剂量学的分布上优于IMRT计划和VMAT计划(P<0.05)。结论 N-VMAT计划在剂量学的分布上整体优于IMRT计划和VMAT计划,它不仅有较好的靶区适形度和均匀度,而且有利于对肺组织的保护,可以为NSCLC患者的SBRT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 单改仙苏晓明戴卓捷吴清芹樊晶晶申玉龙王宗烨
- 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与动态调强放疗计划剂量比较
- 樊晶晶王宗烨单改仙任晔苏晓明
-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对脊柱转移瘤疼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24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均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评估患者放疗前后疼痛缓解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同时监测放射性损伤.
...
- 陈芳苏晓明任晔单改仙戴卓捷崔迪王宗烨
-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生活质量神经功能临床疗效
-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对脊柱转移瘤疼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均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评估患者放疗前后疼痛缓解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同时监测放射性损伤。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疼痛缓解率为87.5%,疼痛缓解伴随强阿片类止痛药使用量下降(P<0.05);平均起效时间为放疗后4.25 d。放疗前后疼痛NRS评分分别为(6.21±1.41)和(1.96±1.33)分(P<0.01)。不同程度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放疗后Frankle分级得到改善。放疗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能有效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及脊髓神经功能,放射性损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陈芳苏晓明任晔单改仙戴卓捷崔迪王宗烨
-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疼痛神经功能
- 乳腺癌VMAT治疗剂量学分析及肺急性放射性反应观察
- 目的:我单位在严格控制剂量评价指标的条件下,进行了乳腺癌容积旋转调强的治疗及随访,评价治疗计划并观察患者急性肺毒性反应发生情况.材料与方法:收集我单位自2016年3-4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后接受VMAT治疗患者,排...
- 崔迪苏晓明任晔戴卓捷樊晶晶申玉龙吴清芹王莹单改仙徐峰超陈芳王宗烨
- 关键词:乳腺癌
- 一氧化氮对辐射诱导的携带不同p53基因状态的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和DNA双链断裂的双向性影响
-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在携带不同p53基因状态的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对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和DNA双链断裂的双向性影响.方法 选用p53缺如的人肺癌H1299细胞,通过稳定转染野生型p53 (wtp53)或突变型p53 (rm...
- 苏晓明任晔戴卓捷崔迪马慧珍樊晶晶申玉龙吴清芹王宗烨
- 关键词:一氧化氮P53DNA双链断裂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在结直肠癌肝转移(CLM)中的治疗效果,为合理选择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 解放军306医院收治的28例患者,包括男17例,女11例,中位年龄63.8岁(31~86岁),共计54个病灶,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平静呼吸状态下的CT增强扫描影像分别进行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区体积(CTV)和计划靶区体积(PTV)的勾画,CTV为GTV外放5 mm,GTV为CTV外放5~10 mm。以50%~60%等剂量曲线作为处方剂量曲线,单次3~6 Gy,总剂量39~45 Gy,等效生物剂量50.7~65.3 Gy。治疗后3个月开始复查,以增强CT或MR显示的病灶体积的变化做为评价疗效的依据。根据RTOG毒性诊断标准对不良反应进行诊断和分级,比较局控率和生存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5.1个月(3~30个月),随访终点有7例患者存活。局控率为79.2%,1年和2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2.7%和48.6%。病灶体积与局控率关系密切,当体积小于14 cm3时,肿瘤局控率明显高于病灶体积大于65 cm3时(χ2 = 4.17,P〈0.05)。病灶体积大于180 cm3时,肿瘤局控率为零。不良反应包括治疗后乏力(60.7%),1、2级消化道反应(28.6%),一过性1、2级骨髓抑制(46.4%),一过性转氨酶增高(17.8%)。全组未发生3级以上及晚期不良反应。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做为选择性病例尤其是不能手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首选局部治疗手段。
- 王宗烨戴卓捷马慧珍任晔崔迪苏晓明张天
-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
- 进展期咽喉肿瘤同步放化疗效果及晚期毒性反应meta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CRT)治疗进展期咽喉部肿瘤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近期国内外采用放化疗同步治疗的进展期咽喉癌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并对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总结CRT 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局部控制率(LC)、总生存率(OS)、器官保留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与单纯放疗(RT)进行比较。结果 CRT相对于RT表现出了更好的喉保护作用,能显著提高局部进展期咽喉癌的5年PFS、LC及保喉率(P<0.05);而两种治疗方法5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T的晚期毒性反应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T治疗局部进展期咽喉肿瘤在器官功能保留率及生存率方面表现出较好效果,且未增加晚期毒性反应。
- 崔迪苏晓明戴卓捷任晔马慧珍樊晶晶申玉龙吴清芹王宗烨
- 关键词:耳鼻咽喉肿瘤化放疗META分析
- 复发性颅内生殖细胞瘤综合治疗的初步探讨
- 2017年
- 由于目前没有颅内生殖细胞瘤(germ cell tumors,GCT)复发后治疗的大宗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尚没有共识。本研究对本单位收治的复发性GCT 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探索复发性GCT 的治疗方案。
- 崔迪任晔苏晓明樊晶晶吴清芹王莹单改仙徐锋超苗延浚王宗烨
- 关键词:颅内生殖细胞瘤复发性GCTCELL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