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建华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盆地
  • 4篇准噶尔盆地
  • 2篇叠前
  • 2篇叠前反演
  • 2篇岩石
  • 2篇岩石物理
  • 2篇反演
  • 1篇地震
  • 1篇地震解释
  • 1篇地震模型
  • 1篇叠合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勘探
  • 1篇正演
  • 1篇正演模拟
  • 1篇三维地震
  • 1篇三维地震解释
  • 1篇三维可视化
  • 1篇三维可视化技...
  • 1篇盆地南缘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新疆石油学院

作者

  • 6篇唐建华
  • 2篇王贤
  • 2篇张进
  • 1篇程志国
  • 1篇肖艳玲
  • 1篇邵雨
  • 1篇赵卫军
  • 1篇范旭
  • 1篇谭佳
  • 1篇曹思远
  • 1篇毛海波
  • 1篇雷德文
  • 1篇霍进杰
  • 1篇袁霁
  • 1篇李胜
  • 1篇黄怡
  • 1篇李洋

传媒

  • 3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海洋石油
  • 1篇新疆石油天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2
  • 1篇200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S变换的属性组合法估算地层品质因子被引量:2
2014年
品质因子(Q)提取精度一般受地震子波谱与Q值估算方法的影响.为了提取稳定、合理的地层Q值,首先利用S变换提取较为准确的时变地震子波谱,然后通过属性组合局部线性拟合来估算Q值,最终得到稳定的地层Q值.该方法解决了实际资料提取的质心频率曲线存在局部振荡,Q值不稳定的问题.在准噶尔盆地东西部应用该技术后,目的层分辨率得到明显提高,带宽提高5~10 Hz.
谭佳毛海波肖艳玲唐建华张进曹思远
关键词:S变换品质因子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准噶尔盆地地震解释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0年
以往三维地震只是运用传统二维解释方法,其解释思路从局部到整体,往往只重视主测线,这样在连络测线方向的地层特征就可能会被遗漏掉,造成解释结果不完整。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准噶尔盆地三维地震解释中的应用,即对三维地震数据体同时在主测线、连络测线以及时间方向进行三维交互解释,有利于提高地震构造的解释精度和识别岩性体的空间,通过三个实例说明了三维可视化技术从“体”出发,为三维精细解释提供了全新解释手段。
李洋唐建华
关键词:三维地震解释准噶尔盆地三维可视化技术
准噶尔盆地横波质量控制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横波数据是叠前地震反演过程中最重要的特征参数之一,在油气藏描述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可以真实地反映地层的岩石性质和流体特征,减少地震预测的多解性。通过建立准噶尔盆地岩石物理数据库,提高了横波质量,扩展了横波的使用范围,使叠前地震反演成为储层识别的常用方法之一。横波质量控制方法适用于预测横波,也适用于不同测井系列的实测横波,可以大大降低油气勘探费用,全面推广叠前地震反演的应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观。
王贤唐建华张进黄怡
关键词:横波岩石物理叠前反演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莫北地区小断裂的正演模拟与识别被引量:8
2002年
利用准噶尔盆地腹部莫北地区实际测井资料建立了地层断层模型,模拟不同勘探阶段地震资料上小断距断裂的地震响应特征,指出在地震采集、处理过程中,影响小断裂识别的因素主要为道间距、地震子波主频和随机噪声。提出了利用区块断裂正演模拟结果为模板和常规地震资料相结合进行小断裂识别的方法。
雷德文唐建华邵雨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地震模型正演测井资料油气勘探
定量化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在莫索湾地区处理解释中地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在油气勘探新区开展地震岩石物理研究,制约的因素之一是缺乏各类岩石物理基础资料。利用莫索湾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储层沉积环境变化不大的有利条件,首先在莫索湾油气田开发区,开展测井环境校正和归一化,横波预测,敏感弹性参数优选以及岩石物理量板制作等定量化岩石物理分析,随后将开发区定量化岩石物理分析成果在莫10井区探区进行研究和应用,为莫10井区三维叠前地震保幅处理质量控制,储层叠前地震反演和油气检测研究提供了依据。
唐建华范旭王贤程志国
关键词:AVO属性叠前反演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深构造成像特征与规律
2012年
从西湖1井实钻与预测的垂深差距远小于物探精度误差范围的现象出发,引出具有南缘区域特征的正演模型并进行正演模拟分析,从临界状态的角度来审视深度域模型到时间域模型的定量关系,试图寻找模型坐标域变化所引起的相关参数变化是否存在内在的规律性。模拟表明:在中深构造,时间域与深度域的变形不可能一一对应,存在变形因子;在复杂构造叠合的地区,速度呈现"低初速、多非线性变化"特征,以及衡量速度变化高低对构造的影响呈现"高提低拉"的规律。
李胜唐建华袁霁赵卫军霍进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