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强
- 作品数:28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三重维度被引量:4
- 2023年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孕育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丰富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表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性重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主体内容,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通过制度形态、文化形态和路径形态等三个维度的立体性考察,人类文明新形态得以图景式呈现,也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性重构以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现实推进之间的本质必然联系。
- 张超李志强
-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被引量:1
- 2012年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包含着许多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主要表现为: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政党文明和政府文明、公民文明的协调发展,政治理念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的协调发展。
- 李志强
- 关键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协调发展
- 邓小平政治合法性思想初探被引量:1
- 2005年
- 合法性是关系到党和国家政权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文革”结束后,党和国家政权的合法性问题凸现出来。邓小平从这一特定历史时空出发,对新时期我国政治的合法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思考,从历史、经济、民主、法治、道德五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政治的合法性,并提出了判断政治合法性的标准,形成了其系统的政治合法性思想,有力地维护了我国政治的合法性,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
- 李志强
- 关键词:邓小平政治合法性中国共产党
- 论马克思生活辩证法的内在逻辑被引量:1
- 2019年
- 马克思哲学辩证法本质上是生活辩证法,其核心要义是围绕着权利而展开的,是对生活主体的生活权利本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则和趋向的历史性解读与本质性把握,具有鲜明的批判性和革命性。马克思生活辩证法以对生活的前提进行批判性地审查为始端,以“劳动—生产”为基源,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为基础而生成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多领域、多层面交错而构成的生活关系逻辑,构成生活的空间性维度,最后显现为生活形态的阶段性与历史性转换、生活从民族史向人类史转换,形成生活的时间性维度。劳动—生产辩证法、生活关系辩证法和生活历史辩证法构成了马克思生活辩证法的内在逻辑架构。
- 杨楹李志强
- 关键词:辩证法内在逻辑
- 论政治宽容研究的理论范式及路径
- 2012年
- 政治宽容是现代民主政治生活的重要现象与基本事实,也是衡量现代政治民主的重要尺度,加强政治宽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对当前政治宽容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主要形成了"制度"、"意识"、"文化"和"行为"四个理论研究向度和"共识"、"共存"、"权宜之计"和"现代性"四种理论研究范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治宽容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路径。
- 李志强
- 关键词:政治宽容研究范式
- 试析大学生人格障碍的成因及对策被引量:7
- 2004年
- 人格障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类型、特征和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和矫正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对策。
- 李志强
-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障碍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关系
- 高校“两课”教育与时俱进的内容与途径初探被引量:2
- 2003年
- 高校“两课”教育与时俱进是指“两课”教育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变化自身的观念、内容、载体、方法和手段等。“两课”教育与时俱进 ,首先是“两课”教师素质的与时俱进 ,其次是“两课”教学的与时俱进 ,最后是“两课”
- 李志强
- 构建“和谐海峡”的哲学思考
- 2012年
- 和谐海峡,作为海峡两岸关系的肯定性价值判断,体现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和共同愿望,寄托着海峡两岸未来的生存方式,关切到海峡两岸人民的福祉。"和谐海峡"其理念建构和实践贯彻只有坚持辩证思维,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来认识和处理构建和谐海峡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才能促进"和谐海峡"的不断生成、建构与现实化。
- 李志强
- 关键词:和谐海峡辩证
- 试论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被引量:6
- 2003年
- 黄青山李志强洪雪辉
- 关键词:行政管理效率高校行政管理高校行政人员提高行政效率行政执行电子校务
- 执政能力建设与执政价值指向
- 2005年
- 执政能力与执政价值内在统一于党的执政实践,执政能力是党执政的工具理性,执政价值是 党执政的价值理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价值理念为执政能力规定了价值指向,指明了执政能 力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彰显了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性、人民 性和合法性的价值向度,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实践“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价值立场。
- 李志强
- 关键词:执政能力执政为民价值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