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江

作品数:15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小麦
  • 4篇抗病
  • 4篇白粉
  • 3篇抗病基因
  • 3篇基因
  • 3篇RAPD
  • 2篇抗性
  • 2篇教学
  • 2篇白粉病
  • 2篇白粉菌
  • 1篇代谢转化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毒性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态性分析
  • 1篇性别
  • 1篇性别鉴定

机构

  • 11篇桂林医学院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广西大学
  • 2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浙江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广西作物遗传...

作者

  • 14篇黄江
  • 4篇王晓鸣
  • 3篇李洪杰
  • 3篇黄岚珍
  • 2篇王凛
  • 2篇向秋
  • 2篇陆鸣
  • 2篇宋凤景
  • 2篇谢文娟
  • 2篇李杨瑞
  • 2篇王建红
  • 2篇蒋慧萍
  • 2篇吴龙飞
  • 2篇赵紫慧
  • 2篇陈廷速
  • 2篇王凌宇
  • 2篇吴群英
  • 2篇武小菲
  • 2篇肖福英
  • 1篇谢文娟

传媒

  • 2篇生物技术
  • 2篇作物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承德医学院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福建果树
  • 1篇广西热带农业
  • 1篇中国现代教育...
  • 1篇科教导刊
  • 1篇科技视界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合成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评价被引量:4
2013年
本研究利用我国不同地区的20个小麦白粉菌菌株对28份合成小麦材料进行抗病性评价,并利用与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这些合成小麦中Pm2抗白粉病基因。在供试的合成小麦材料中,C7、C14和C2分别抗14~16个菌株,另有6份材料能抗10个以上菌株,C16和C20不抗任何菌株。来自相同杂交组合的材料抗病性表现有很大不同。根据分子检测的结果,C9和C19的扩增片段与Pm2基因相同,但是抗谱分析表明这两个合成小麦对白粉菌的反应型与Pm2基因不同。
张宁陆鸣宋凤景赵紫慧黄江吴龙飞王晓鸣李洪杰
关键词:白粉病抗病基因
罗汉果性别相关的SCAR标记筛选被引量:2
2019年
以罗汉果雌雄单株各30份为试材,采用随机引物筛选法,筛选与罗汉果性别相关的RAPD标记,并根据特异片段的测序结果,将RAPD标记转化为特异性和稳定性更好的SCAR标记,以期为罗汉果的性别早期鉴定和分子辅助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330条随机引物中获得了分别与罗汉果雌性和雄性相关的RAPD引物S2124和S343。根据特异序列测序结果,对雌性特异带S2124-1K和雄性特异带S343-1.4K各自设计并合成了2对SCAR引物,经验证,SCAR引物SC2124-1K-14在62℃和SC2124-1K-8在56℃均可扩增出1 019bp的雌性特异带,SC343-1.4K-12在64℃和SC343-1.4K-4在56℃均可扩增出1 373bp的雄性特异带。这些特异的SCAR标记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为罗汉果的性别早期鉴定提供分子依据。
谢文娟吴钰坡黄江刘彦延林军莫长明
关键词:性别鉴定分子标记RAPDSCAR
罗汉果不同种质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利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NDA)分子标记技术,通过13个随机引物,对15份罗汉果种质材料(包括10个栽培品种和5份野生种质)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10个栽培品种中,长果类品种与圆果类品种之间在亲缘关系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且长果类品种中的长滩果与其它品种差异最为明显。圆果类品种之间亲缘关系较为接近。几份野生种质材料与长果类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
黄江蒋慧萍陈廷速李杨瑞刘永明
关键词:RAPD聚类分析亲缘关系
不同生长期罗汉果蛋白组图谱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分析、比较30d和60d两个不同时期罗汉果蛋白质组图谱,寻找与罗汉果发育、成熟及罗汉果甜甙生成密切相关基因,为罗汉果的开发和品种改良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双向电泳(2-DE)技术构建30d和60d罗汉果蛋白质组图谱,应用Im-ageMaster 2D图像分析软件对所得蛋白质组图谱进行分析。结果:30d和60d两个不同时期罗汉果蛋白质组图谱有明显差别,与30d罗汉果蛋白组图谱比较,随果实发育、成熟,60d罗汉果有29个新的蛋白产生,30个蛋白消失,16个蛋白表达3倍升高和15个蛋白表达50%下调。结论:罗汉果生长、发育和成熟的不同阶段受特定基因的表达调控。
向秋王建红罗伟生黄江范才文苏何玲黄岚珍
关键词:蛋白质组
学生自主授课在酶工程教学中的尝试被引量:8
2009年
学生自主授课是由学生充当课堂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教学,变灌输式学习为主动的“教与学”,任课教师对教学进行全程辅导,及时补充梳理、归纳总结。这种学生上讲台,教师成导师的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了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的传统局面,开创了自主学习的新格局。酶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课,一直以来酶工程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沿用讲授式教学,其优点是教师能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谢琦王凛韦莹珏黄江
关键词:酶工程教学改革学生授课
广西白裤瑶线粒体DNA HVRⅠ区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对白裤瑶族线粒体DNA D-Loop HVRⅠ区序列碱基的测定,了解其遗传多态性。方法:应用PCR扩增产物及直接测序法,对31名白裤瑶无血缘关系健康个体mt DNA HVRⅠ区进序列检测及分析。结果:与Anderson相应序列比对,白裤瑶群体mt DNA HVRⅠ区发现了88处突变,界定了3种单倍型,基因差异度分别为1.00,偶合概率为0.25。结论:广西白裤瑶线粒体DNA HVRⅠ区多态性有一定的本民族特点。
吴群英莫小梅黄岚珍王凌宇黄江肖福英
关键词:白裤瑶线粒体DNA多态性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虚拟仿真项目的建设与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实验教学成本高、实验周期长、实验操作复杂等因素严重制约了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更好地开展。桂林医学院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使学生可以通过医学生物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进行相关实验训练。交互式操作加强了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提高了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成效。
黄晶黄江潘光钰王凛
关键词:生物技术实验教学
利用抗病性不同的姊妹系研究小麦-白粉菌互作中的早期生理响应机制
小麦白粉病是由专性寄生真菌Blumeria graminis DC f.sp.tritici所引起的,是威胁我国乃至世界小麦生产的严重病害之一。研究白粉菌的侵染和小麦的抗病机制,对于病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活性氧在小麦抗...
黄江安调过王晓鸣安千里李洪杰
关键词:小麦白粉菌抗病反应活性氧
12个小麦品种(系)白粉病抗性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利用17个不同来源和毒力的白粉菌菌株对12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性鉴定和抗病性遗传分析,同时利用Pm2和Pm8基因的特异分子标记检测了相应基因。供试的12个品种至少能够抗11个白粉菌菌株。用E09、E20和Bg2菌株接种F2群体,抗感植株分离比例和适合性测验证明这12个品种对不同白粉菌菌株的抗性均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抗谱分析和基因紧密连锁分子标记(Xcfd81)分析表明良星66很可能含有Pm2或其等位基因。ω-黑麦碱基因(1RS染色体)和Glu-B1基因(1BS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证明,山农20和郑麦9962含有T1BL.1RS易位染色体,即可能携带Pm8基因。由于Pm8基因对大多数菌株表现感病,所以这2个品种除Pm8外,还具有其他抗病基因。偃展4110与天民668对参试菌株的反应型表现一致,其他材料对不同菌株的反应型表现不同。
宋凤景肖明纲黄江王晓鸣朱振东武小菲李洪杰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抗病基因
山东省和河北省小麦白粉菌毒性与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由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的白粉病是危害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分析菌株毒性结构和抗病基因有效性对于利用寄主抗性控制白粉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2011年从山东和河北两省分离的41个菌株进行了毒性分析,并采用SSR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测试菌株的毒性频率在0.35(Bg40-2,山东烟台)至0.74(Bg46-1,山东平度)之间。山东省菌株的平均毒性频率与河北省菌株没有显著差异。除别菌株外(例如Pm17),山东省和河北省的菌株对大多数抗病基因的毒性差异不大。全部测试菌株对来自地方品种齿牙糙的Pm24基因都没有毒性。极少数菌株对Pm1c、Pm16、Pm20、PmH和Mlxbd的毒性频率低于0.1,在河北省邯郸市和黄骅市发现对Pm21基因具有毒性的菌株,但在山东省没有检测到对Pm21具有毒性的菌株。对Pm5e、Pm6、Pm12、Pm13、Pm17、Pm40、Pm2+6和Pm5+6的毒性频率在0.18~0.48之间,对Pm1a、Pm3a、Pm3c、Pm3g、Pm4a、Pm4b、Pm5a、Pm7、Pm8、Pm19、Pm33、Pm43、PmY39、PmPS5A和Pm1+2+9的毒性频率超过0.6。遗传多样性分析可见,小麦白粉菌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部,菌株间具有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同一地点采集的不同单孢分离菌株有些可聚为一类,但有些不能聚为一类,说明其遗传基础可能存在差异。供试菌株对不同抗病基因的毒性多态性与DNA多态性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赵紫慧黄江陆鸣王晓鸣吴龙飞武小菲赵鑫李洪杰
关键词:小麦白粉菌毒性抗病基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