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元明

作品数:22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磁共振
  • 8篇成像
  • 8篇磁共振成像
  • 6篇三叉神经
  • 6篇三叉神经痛
  • 6篇神经痛
  • 6篇经痛
  • 4篇原发性
  • 4篇原发性三叉神...
  • 4篇灰质
  • 4篇MRI
  • 3篇影像
  • 3篇体积
  • 3篇小脑
  • 3篇PING
  • 2篇新辅助放化疗
  • 2篇影像学
  • 2篇影像学表现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机构

  • 21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西双版纳州人...
  • 1篇徐州市肿瘤医...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1篇蒋元明
  • 11篇张振光
  • 11篇李宗芳
  • 9篇何波
  • 8篇赵卫
  • 6篇蔡莉
  • 5篇谢伟
  • 3篇黄建强
  • 2篇薛凤麟
  • 2篇黄凤昌
  • 2篇许宁
  • 2篇周家龙
  • 2篇黄益龙
  • 2篇严俊
  • 1篇张峰睿
  • 1篇殷亮
  • 1篇王福科
  • 1篇胡娟
  • 1篇刘流
  • 1篇李文亮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云南医药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8篇2015
  • 1篇201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CRG)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GCRG的认识和诊断率。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并有相关影像学检查资料的GCRG患者6例, 6例皆行CT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MRI检查,比较并分析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及其与周围骨质关系。结果 CT表现为密度不均的软组织肿块影,并伴有邻近骨质的破坏;MRI信号与病灶成分相关,典型表现为T_2WI、T_1WI及DWI均为低信号,当伴有囊变、出血或其他变性时,T_1及T_2会有信号的改变;有时病变内可有液-液平表现。结论 CT显示密度不均肿块伴邻近骨质溶骨性破坏但骨皮质保持完整时,需考虑GCRG。MRI对其成分诊断较有特异性。CT及MRI可作为GCRG术前诊断及术后监测较好的无创检查方法。
张佳蒋元明薛凤麟沈进严俊赵卫魏佳璐何波
关键词: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骨质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
鞍上垂体细胞瘤MRI表现一例
2015年
患者,女4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伴双侧视力渐进性下降1个月于2014年8月1日到我院就诊。
谢伟李宗芳薛凤麟何波赵卫张振光蒋元明
关键词:MRI表现垂体细胞瘤渐进性
MRI不同序列在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颅神经痛,以患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为特征,多发于中老年女性。按病因可将TN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2种,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一般指存在与疼痛发作相关的器质性疾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见于邻近血管接触、压迫三叉神经出脑干段(root entry zone,REZ)[1,2]。磁共振成像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多平面、多参数成像等特点,为其病因的诊断提供了巨大帮助。我院影像科用该方法诊断三叉神经痛60例,分析如下。
蔡莉蒋元明李仲夏李宗芳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对健康人群腰椎旁肌肉运动前后改变的评估
蒋元明周家龙何波
磁共振肿瘤退缩分级和表观弥散系数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盆腔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现已成为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标准手段。但这种基于T2加权成像(T2WI)的传统形态学定性评估方式对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效果欠佳。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基于T2WI评估的磁共振肿瘤退缩分级(mrTRG)的基础上,加入基于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能否改善对pCR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诊断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加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34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病例于新辅助放化疗前及治疗结束后8周进行MRI检查,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在T2WI和DWI图像上绘制感兴趣区域,评估mrTRG并计算平均ADC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方法评价mrTRG和平均ADC值对pCR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组134例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49例,中位年龄58(28~82)岁。新辅助治疗后,MRI评估提示21例(15.7%)获临床完全缓解(cCR,即mrTRG 1~2级);术后病理提示31例(23.1%)患者获pCR。两名阅片者对mrTRG和ADC值的评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3(95%CI:0.703~0.881)和0.96(95%CI:0.989~0.996)。mrTRG与pCR呈负相关(rs=-0.505,P<0.01),平均ADC值与pCR呈正相关(rs=0.693,P<0.01)。ROC曲线显示,单用mrTRG对pCR具有中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832(95%CI:0.743~0.921);平均ADC值对pCR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为0.906(95%CI:0.869~0.962);而两者组合模型的pCR预测价值显著优于单用mrTRG(P=0.015),AUC为0.908(95%CI:0.849~0.968)。结论mrTRG与平均ADC值都可作为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治疗效果的无创性方法。在mrTRG的基础上加入平均ADC值能够带来更好的pCR预测表现。
许宁黄凤昌李文亮栾潇蒋元明何波
关键词:新辅助放化疗表观弥散系数
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MRI诊断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表皮样囊肿10例。回顾性分析病灶的位置、形态、MRI平扫信号特点及增强后表现。结果 10例椎管内病变中9例位于胸腰段,1例位于骶部;8例位于髓外硬膜下,2例位于髓内;多数病灶长度少于3个椎体(8/10)。MRI平扫T1WI上4例病变呈稍低、等信号,6例呈高、稍高信号;T2WI上病变均呈稍高或高信号。增强后3例病变边缘轻度强化,7例无明显强化。1例患者行DWI扫描,病变表现为高信号。结论椎管内表皮样囊肿具有一定的MRI特征表现,有助于术前诊断。
蔡莉李宗芳蒋元明高文涛
关键词:表皮囊肿椎管磁共振成像
CT影像组学联合征象鉴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其他病毒性肺炎的价值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征象联合影像组学模型鉴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和其他病毒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云南省15家医院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为病毒性肺炎并接受胸部CT扫描的181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患者的病毒类型分为COVID-19组(89例)和非COVID-19组(92例);所有病例按7∶3的比例随机分层抽样分为训练集(126例)和测试集(55例)。从首诊平扫胸部CT图像中提取出肺炎征象和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建立独立预测模型和联合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连续净重新分类指数(NRI)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各种模型的诊断性能。结果:联合模型由3个重要的CT征象和14个筛选的影像组学特征构成。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中鉴别诊断COVID-19组和非COVID-19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4,灵敏度为85.5%,特异度为84.4%,准确度为84.9%;在测试集中鉴别诊断COVID-19组和非COVID-19组的AUC为0.866,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78.6%,准确度为78.2%。联合模型在训练集中鉴别诊断COVID-19组和非COVID-19组的AUC为0.956,灵敏为91.9%,特异度为85.9%,准确度为88.9%;在测试集中鉴别诊断COVID-19组和非COVID-19组的AUC为0.943,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85.7%,准确度为87.3%。联合模型与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诊断COVID-19组与非COVID-19组的AUC值在训练集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2.43, P=0.015),在测试集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73, P=0.083),进一步采用连续NRI分析,结果显示训练集和测试集中联合模型较单独影像组学模型均具有正向改善能力(训练集:连续NRI为1.077,95%CI 0.783~1.370;测试集:连续NRI为1.421,95%CI 1.051~1.790)。校准曲线表明,训练集和测试集中,联合模型预测COVID-19的概率与观察值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联合模型阈值概率0~0.75时,可获得大于0.6的净收益。 结论:基于
黄益龙张振光李翔杨云辉李志鹏周家龙蒋元明马寄耀刘思耘何波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小脑灰质体积变化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形态学技术(VBM)测量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患者小脑内灰质体积(GMV)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与疼痛调节的关系。方法:3D-TOF-MRA及FIESTA序列扫描上有明确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关系的ITN患者43例,分为左侧面部疼痛组(LITN,n=21)和右侧面部疼痛组(RITN,n=22),分别与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25例健康对照组图像数据进行比较。LITN组与RITN组图像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ITN组在左侧小脑半球小叶ⅧA、ⅧB区GMV增加。RITN组较对照组在小脑蚓部Ⅸ区、双侧半球小叶ⅧA、ⅦB区、右侧半球小叶Ⅵ区及右侧CrⅠ区GMV增加。RITN组与LITN组比较在小脑未见GMV差异。结论:与对照组相比,ITN患者脑内小脑GMV有改变,小脑在ITN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蒋元明黄建强李宗芳赵卫张振光谢伟
关键词:三叉神经小脑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个例报道
2019年
脑膜瘤为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在临床颅内肿瘤发病患者中约占19.2%,一些无症状脑膜瘤大多于偶然间发现,大多生长在矢状窦旁,大脑凸面、镰旁、蝶骨嵴等部位也有生长,脑室内生长较为罕见,其他部位偶见.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约占脑膜瘤发生率的1.8%~3.2%,由于该部位肿瘤往往与椎动脉、脑干及后组颅神经联系密切而手术难度较大,故而临床诊断十分重要,影像科在2018年6月收治一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患者,现将该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成像情况进行报告.
薛大春何波蒋元明
关键词:枕骨大孔区脑膜瘤MRICT
不同强度运动后腰椎旁肌肉磁共振功能成像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通过对正常健康志愿者不同强度运动后腰椎旁肌肉进行功能磁共振序列(血氧水平依赖成像、T2-mapping)成像,分析腰椎旁肌肉(L3及L4椎体上缘层面的多裂肌、最长肌、髂肋肌)运动强度和其相应的横截面积(CSA)、横向弛豫时间(T2值)及有效横向弛豫率(R2*值)的关系,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后腰椎旁肌肉磁共振功能成像的信号变化趋势和特点。方法选取12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男女各60例),依据不同运动强度分为4组,采用Philips Achieva 3.0 T Tx磁共振扫描仪,将所得图像传至GE ADW 4.4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分析,运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腰椎旁各肌肉的CSA、T2值及R2*值与运动强度存在低/中度相关,而R2*值、T2值与运动强度的关系更密切。随运动强度的增加,R2*值迅速下降至一个水平后,增加运动强度,R2*值下降平缓甚至维持平台期;总T2值随运动强度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总CSA随运动强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但趋势渐缓。结论不同强度运动后腰椎旁肌肉的CSA、T2值及R2*值不同,随运动强度的增加,存在一定的变化趋势,能大致评估肌肉的生理变化状态。
张佳张洪蒋元明张振光严俊曾小敏何波
关键词:功能磁共振成像血氧水平依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