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术后
  • 5篇监护
  • 4篇术后监护
  • 3篇动脉
  • 3篇心脏
  • 3篇手术
  • 2篇电图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自体
  • 2篇外科
  • 2篇护理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动力学变化
  • 1篇动脉瓣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旁路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刘淑媛
  • 4篇秦彦荣
  • 4篇杜桂芳
  • 2篇王守凤
  • 2篇王艳蓉
  • 1篇吴瑛
  • 1篇吴芳琴
  • 1篇韩月红
  • 1篇牛亚平
  • 1篇李雪梅
  • 1篇王艳玲
  • 1篇沈怡
  • 1篇田静辉
  • 1篇王培
  • 1篇李淑兰

传媒

  • 4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199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4例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监护被引量:4
2008年
总结24例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监护经验。认为应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心律变化和心肌缺血性改变;观察出血和免疫反应表现;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感染发生;对应用经皮体外循环膜肺(ECMO)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患者观察并记录机器运转情况;维持患者循环稳定,以便术后及早发现并发症,提高监护质量的关键。本组22例痊愈,2例死亡。
秦彦荣杜桂芳刘淑媛
关键词:肺动脉瓣手术后并发症监护
2例川崎病冠状动脉瘤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监护被引量:1
2005年
总结2例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患儿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监护经验。认为术后早期严密观察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时识别心电图变化尤其是心肌缺血的征象,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治疗,重视患儿术后早期的感受与需求是促进患儿顺利康复的重要条件。2例患儿均顺利康复,1年后随访情况良好,日常活动不受限并恢复上学。
刘淑媛杜桂芳王守凤王艳蓉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冠状动脉瘤术后监护血液动力学变化心电图变化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矫治术后早期的体温变化规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描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矫治手术后24 h内的体温变化规律、发热的发生率及发热与临床结局的关系,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小儿心脏外科矫治手术后患儿200例,收集患儿术后24 h内体温及临床结果相关资料。结果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矫治手术后3 h 体温达到高峰,之后开始缓慢下降;术后早期(术后24 h 内)发热发生率为63.5%。发热组(≥38.0℃)和正常组(<38.0℃)两组患儿仅在主要疾病诊断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641,P=0.001),其他基础资料和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组和正常组患儿ICU住院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68.50 h和46.00 h,20.00 h和16.00 h,16.00 d和12.00 d,经秩和检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1.971,-1.998,-3.700;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矫治术后3 h体温达到高峰,超过半数的患儿会出现术后发热现象,术后发热可影响临床结局。
李淑兰吴芳琴吴瑛韩月红王艳蓉王艳玲刘淑媛田静辉王培沈怡
关键词:体温心脏直视手术先天性心脏病
45例心脏手术后应用体外膜肺患者的监护被引量:11
2008年
总结45例心脏手术后患者应用体外膜肺的监护体会。认为术后重视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及家属情感支持;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记录体外膜肺机器运转情况;正确设定呼吸机参数,避免气压伤及氧中毒;观察置管侧肢体的血运情况;控制感染、体温监测、皮肤护理等是患者康复的重要条件。本组自动出院5例,死亡1例,39例顺利撤除体外膜肺转出ICU。
杜桂芳秦彦荣刘淑媛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手术后监护
万例心血管直视术术后监护的实践体会
1998年
刘淑媛李雪梅秦燕荣王守凤
关键词:监护
自体肺动脉移植术后监护
2003年
总结 7例自体肺动脉移植术术后监护经验。提出术后护理要点 :心电图监测注意有无心肌梗死的表现 ,即ST段、T波的变化 ;引流量观察 ,记录每小时引流量 ,尤其在术后 6h内挤压引流管 ,保持其通畅 ,避免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监测体温变化。本组无围术期死亡 ,手术成功率 1 0 0 %。
秦彦荣刘淑媛牛亚平
关键词:术后护理心电图监测无菌操作
心脏术后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并发症监测及护理被引量:9
2010年
总结733例心脏术后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并发症监测及护理体会。做好出血的观察与护理,保持患者心包纵隔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引流量,心包纵隔引流量多时,需监测引流液的血红蛋白浓度,如引流液血红蛋白浓度与患者血红蛋白浓度相接近,则提示可能有活动性出血;做好下肢缺血的观察与护理,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注意肢端的保暖,如出现穿刺侧肢体温度低、颜色发白、青紫及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说明肢体缺血;术后密切监测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每小时测尿量1次并观察患者尿的颜色,每日监测尿素氮及肌酐1次,若患者血容量稳定而尿量偏少、血清钾偏高等疑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术后密切观察是否有嗜睡、昏迷、瞳孔不等大、多语、躁动等神经系统症状,观察瞳孔及对光反射,在患者完全清醒后观察肢体活动状况和运动能力,对语言及口头命令的反应作出评估。本组85例患者术后出血(其中手术部位出血33例,广泛渗血52例)均行2次开胸止血;11例下肢缺血患者均予对症治疗;108例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39例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予脱水、镇静、降低颅压、使用脑组织保护药物、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护理措施后缓解。
杜桂芳秦彦荣刘淑媛
关键词:心脏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并发症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