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述先 作品数:9 被引量:45 H指数:4 供职机构: 台湾中央研究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哲学宗教 更多>>
对全球在地化问题的反思与响应 被引量:9 2014年 当前流行全球在地化思想。表面上看,全球化的趋势与在地化的趋势是对立的两极,其实不然。二者相辅相成,必须通过在地的传统,超越现有国家、民族、宗教的籓篱,开拓全球意识。我要做的即是通过当代新儒家的视域对全球在地化问题作出反思与响应。文章首先撮述儒家精神传统的核心概念与价值,但重点并不在此,而在针对当代西方学者的反思作出响应。正好有基督宗教背景的香港学者关启文撰文介绍马莎·纽斯邦(Martha Nussbaum)于1994年发表"Patriotism and Cosmopolitanism"一文重启爱国主义与普世主义的争端,引起当代西方精英学者16篇响应文章,然后有纽斯邦的回答。我利用关教授的撮述、批判、综合、探索引发思路,并由我自己一贯的新儒家观点吸纳新的睿识,作出反思与回应。 刘述先关键词:爱国主义 普世主义 理一分殊 朱子与儒家的精神传统 通过当代新儒家的努力,儒家不再被误解为仅是一俗世伦理,这一传统被归入世界精神传统系列就是一个明证。"儒家"(Confucianism)一词歧义甚多。我提议分别开三个不同而互相关联的面相来讨论:精神的儒家(spiritua... 刘述先文献传递 当代新儒家对西方哲学的回应 被引量:5 2012年 当代新儒家是继先秦儒学与宋明理学而起的第三波,其主要任务是对强势的近代西方哲学挑战的回应。五四运动倡全盘西化,引致新儒家之反弹。张君劢挑起科玄学论战,对西方哲学的理解与批评既不周延也不称理。第二代新儒家唐君毅、牟宗三起于抗战,精神上虽承继第一代的熊十力在"量智"之外挺立"性智",在表述上却由西方哲学如康德、黑格尔转手。迥异时流之无体、无理、无力,由内在体证超越,挺立道德主体与认识主体。1958年元旦,4位流亡港、台、海外的学者: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签署《中国文化与世界宣言》,坚持"道统"维护传统的精神价值以供奉于世界,开拓"学统"与"政统"以吸纳西方的科学与民主。第三代新儒家刘述先、杜维明更与时推移,唤醒全球意识,通贯古今中外,体现"理一而分殊",存异求同,多元互济,才能对人类与地球的永续寄予无穷的希望。 刘述先关键词:当代新儒家 西方哲学 回应 理一分殊 现代新儒学发展的轨迹 被引量:14 2008年 对20年来有关现代新儒学之研究提出省思。个人接纳主流意见所提供的一份15人名单,并综合各家意见提出了"三代四群"的架构。把这一架构与现代新儒家思潮的四波发展配合起来,当可把握到这一思潮的脉动。 刘述先关键词:现代新儒学 朱子与儒家的精神传统 被引量:4 2011年 儒家哲学可分为三个大时代:先秦、宋明、现代;儒家的精神传统,不只是俗世伦理;先秦儒学最关键性的人物是孔子(仁内礼外)和孟子(仁义内在、性由心显);二程担负道统,对性理进行了阐发和开拓,朱子建构道统,编纂了《近思录》和《四书集注》,程朱学被定为圣学的一支。五四(1919)反传统,儒学由中心到边缘,当代新儒家对儒学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儒学复兴。进入新世纪,儒家学者应该给予"理一分殊"以创造性的诠释以面对"全球地域化"的挑战。 刘述先关键词:圣学 道统 理一分殊 道统的建构与朱子在宋明理学中地位的衡定 被引量:2 2009年 在对如何称谓宋明时期宋明理学、心学思想体系问题上,以'宋明新儒学'一词来概括更适宜。理学家的终极关怀是天道性命相贯通的圣学,道统的存续才是朱子与其同道的中心关注之所在。朱子思想的确富有综合的性格,他是通过吸纳北宋诸家的思想以完成他自己的哲学系统。朱子把周濂溪推到前沿,成为开创理学的一位最具关键性的先驱人物。又因为哲学上的理由将洛学置于关学之前,形成濂、洛、关、闽的谱系,建构道统的线索为后世所遵崇,只在内容方面有所调整而已。由于朱子建立的体系笼罩性太强,朱子的后学并没有出现出类拔萃的思想或学问家。直到明代王阳明挑战流行朱学的权威,才造成心学与理学抗衡的局面。但是王阳明的确无意完全抹煞朱子,朱子无疑是阳明思想的一个重要渊源,王阳明是藉与朱学的对反而展开他的思路。面对新世纪,提议对新儒家'理一分殊'的睿见给予创造性的阐释。 刘述先关键词:道统 现代新儒学在英语世界 西方哲学界一向漠视中国哲学,只有汉学家才对之有一点兴趣,所知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迄今为止,标准教本或参考书还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版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和六十年代出版的陈荣捷的《中国哲学资料书》。西方的次文化则多受到禅佛... 刘述先关键词:现代新儒学 英语世界 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 文献传递 张载在宋代理学的地位重探 被引量:1 2013年 如所周知,宋代理学的道统是由朱熹所建构。从此以后,濂、洛、关、闽之说深入人心。其实周濂溪本无籍籍名,只因为朱子欣赏他的《太极图说》,又因为他在二程年轻时做过他们的家庭教师,于是被尊为宋代理学的开祖,此后并无异议。然而程伊川作《明道行状》,却说他泛滥于诸家,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明道也说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可见洛学才是真正的正统。张横渠的情况最为令人困扰,在行辈上是二程的表叔,但门人作行状谓横渠学于二程。虽为伊川所弹正,却已形成先入之见,不易改正。当代又因横渠喜言气,而比附于唯物论,徒增缭绕。一直到牟宗三先生著《心体与性体》,阐明横渠的思想"天道性命相贯通",有超越层面。又指出明道一本之论与伊川理气二元说有重大差别,朱子继承的是伊川的形上学,这才得以正本清源。然还不免重点过分放在心性论而旁置宇宙论,对横渠思想的诠释尚有一间之隔,有待澄清,故有本文之作。 刘述先关键词:宋代理学 牟宗三 有关“全球伦理与宗教对话”的再反思 被引量:10 2001年 当前全世界对“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问题的深切关注与广泛讨论正方兴未艾。作者针对论者对于全球(世界)伦理“理论不足”与“实际无用”两方面的质疑,作出再反思与回应;并指出未来道德重建的方向,以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刘述先关键词:全球伦理 宗教 世界伦理 宗教信仰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