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树民

作品数:24 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手术
  • 5篇疝修补
  • 4篇修补术
  • 4篇疝修补术
  • 4篇腹部
  • 4篇腹股沟
  • 3篇术后
  • 3篇恶性
  • 3篇病人
  • 2篇引流
  • 2篇造瘘
  • 2篇张力疝修补术
  • 2篇置管
  • 2篇上消化道
  • 2篇速康
  • 2篇疼痛
  • 2篇肿瘤
  • 2篇外科
  • 2篇外科理念
  • 2篇胃造瘘

机构

  • 2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自贡市第四人...
  • 1篇台州市中心医...

作者

  • 21篇李树民
  • 18篇徐鹏远
  • 17篇岑云云
  • 16篇李为明
  • 16篇孙大力
  • 14篇李奕俊
  • 13篇许青文
  • 10篇孙岩波
  • 9篇陈雄志
  • 7篇戚宇星
  • 5篇杨婷
  • 2篇杨婷
  • 2篇苏琨
  • 2篇吴怡
  • 1篇卢敏南
  • 1篇崔进
  • 1篇李健
  • 1篇丁丽丽
  • 1篇袁震
  • 1篇孔灿

传媒

  • 3篇肠外与肠内营...
  • 3篇中华疝和腹壁...
  • 3篇中华医学会肠...
  • 2篇重庆医学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开放式完全腹膜外疝修补对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开放式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对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对2013年1~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2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术式(55例)和开放TEP术式(65例)进行疝修补治疗,并统计二组患者术后发生慢性疼痛例数。结果传统前入路腹膜前间隙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为10.9%(6/55),TEP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为1.5%(1/65),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29)。结论开放式TEP可避免术中对腹股沟区神经损伤,减少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
李为明岑云云许青文陈雄志孙大力戚宇星李树民李奕俊徐鹏远
关键词:疝修补术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和鼻肠管置管在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家庭肠内营养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和鼻肠管置管在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家庭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未接受开腹手术的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105例,其中48例接受了...
徐鹏远林岳瀛杨婷孙大力岑云云陈雄志李为明许青文李树民李奕俊孙岩波
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对腹部大手术后病人早期肠屏障损伤及细菌易位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联合补充谷氨酰胺、益生菌对腹部大手术病人术后早期肠黏膜屏障和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腹部肝胆、胃肠外科大手术的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补充谷氨酰胺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12 h、24 h、48 h的血清瓜氨酸浓度和α-谷胱甘肽-S-转移酶浓度及大肠杆菌16SrDNA的拷贝数。结果:术后两组病人血清瓜氨酸浓度与术前比较均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α-谷胱甘肽-S-转移酶浓度术后为升高趋势,观察组术后的α-谷胱甘肽-S-转移酶浓度呈波动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组内术前、术后外周血大肠杆菌16sDNA拷贝数水平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两组均以术后12 h外周血大肠杆菌16sDNA拷贝数水平改变最显著,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大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补充谷氨酰胺和益生菌能改善病人早期肠屏障受损预警指标(血清瓜氨酸、α-谷胱甘肽-S-转移酶浓度)的变化趋势,保护肠黏膜屏障。但尚不能明确是否能抑制肠道细菌易位。
孙岩波陈永平李树民李树民李为明孙大力李为明李奕俊孙大力徐鹏远
关键词:腹部大手术肠黏膜屏障谷氨酰胺益生菌
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是否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昆明种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on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 reperfusion,IR组)和远隔缺血后适应组(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组)共3组,每组8只。Con组只给予解剖游离肠系膜上动脉;IR组解剖出肠系膜上动脉,在肠系膜上动脉缺血60min后再灌注120min;RIP组在肠系膜上动脉缺血20min后捆绑左下肢形成4个间隔5min的循环缺血再灌注(共40min),再进行再灌注2h。测定回肠组织中丙二醛(maleiedialdehyde,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含量;光镜下观察肠道组织形态学改变,对小肠黏膜损伤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光镜下观察IR和RIP组有明显的肠道损伤,RIP组肠道损伤程度明显较IR组轻。小肠损伤按Chiu氏评分,RIP组Chiu评分值(2.10±0.63)明显低于IR组(3.20±0.76)(P<0.05)。IR和RIP组回肠组织中MDA和MPO含量明显高于Con组(均P<0.05),而RIP组回肠组织中MDA及MPO含量明显低于IR组(均P<0.05)。结论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这种远隔器官缺血后适应可能是通过减轻活性氧损伤及炎症反应来保护肠道。
李为明徐鹏远岑云云许青文孙大力李树民戚宇星李奕俊
关键词:小肠缺血再灌注
PEJ联合PTCD对晚期壶腹部肿瘤病人营养状态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联合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J)对晚期壶腹部肿瘤病人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对30例接受PTCD联合PEJ晚期壶腹部肿瘤病人进行分析,比较手术前、术后1个月经胆汁回输+肠内营养处理后病人营养状态的变化。结果:30例病人均成功进行了PTCD联合PEJ,经PEJ管胆汁回输+肠内营养1个月后,血清清蛋白水平、体重、体质指数等均有明显改善,置管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D联合PEJ对晚期壶腹部肿瘤病人是一种安全有效维持营养治疗的方法。
岑云云孙岩波孙大力李树民林岳瀛徐鹏远
关键词: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壶腹部肿瘤营养状态
两种肠内置管途径在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家庭肠内营养的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PEG/PEJ)和鼻-空肠管(NT)置管在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家庭肠内营养(HEN)支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111例接受HEN支持的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肠内置管途径将其分为PEG/PEJ组(51例)和NT组(60例),比较两种置管方式在HEN中的应用情况、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PEG/PEJ组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和管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NI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累计生存率为43.9%。COX分析显示,肿瘤部位和置管方式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PEG/PEJ较NT置管可降低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HEN支持的并发症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孙大力李树民李为明岑云云陈雄志戚宇星许青文李奕俊孙岩波林岳瀛杨婷徐鹏远
关键词:肠道营养
两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患者腹股沟区疼痛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腹股沟管入路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术式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李金斯坦(Lichtenstein)术式的对患者腹股沟区疼痛的临床比较研究.方法:120例初发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TEP术式60例和李金斯坦术式6...
李为明丁丽丽孙大力岑云云孙研波许青文李树民李奕俊徐鹏远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胆管恶性肿瘤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胆管恶性肿瘤手术病人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FTS)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4月-2013年10月173例胆管恶性肿瘤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FTS组91例,对照组82例,比较...
徐鹏远孙岩波杨婷林岳瀛岑云云陈雄志孙大力李为明许青文李树民李奕俊
三七皂苷R1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其免疫原性鉴定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开展三七皂苷R1(notoginsenoside R1)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免疫原性鉴定,建立一个快速简便的三七皂苷R1的免疫测定方法。方法以三七皂苷R1为原料,采用高碘酸钠氧化法分别合成三七皂苷R1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用紫外光谱、SDS-PAGE电泳和薄层色谱鉴定人工抗原是否偶联成功;免疫抗原程序性免疫雌性日本大耳兔,制备抗血清,间接竞争ELISA检测抗血清的效价并检测其抗体的特异性。结果三七皂苷R1与BSA/HSA偶联成功;血清效价>32000,以抗血清建立标准曲线,得到:Y=0.107X-0.015,R2=0.960,线性范围为10~5000μg·L-1。结论三七皂苷R1人工抗原合成成功并免疫原性良好。
吴怡杨晓娜马娜孙孔春杨璨瑜晏淞李明爽李树民
关键词:三七皂苷R1人工抗原抗血清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初步探索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粪菌群变化特征。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87例恶行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病例库,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最终选取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0例患者健康亲属作为对照组标本采集对象,记录年龄、性别、BMI;送检粪便测粪便中菌群16srDNA拷贝数。结果(1)实验组粪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指数比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将丰度数据以群落Heatmap图呈现,直观差异明显;(2)将两组数据以菌属为单位按比例细分,发现实验组粪菌属组成较对照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P<0.05),其中大肠杆菌志贺菌、链球菌、韦荣氏球菌属、肠球菌属、拟杆菌属显著增加,而魏斯式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等菌属大幅下降。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患者粪菌群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的粪便菌群结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优势菌群菌属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孙岩波李为明李为明林岳瀛李树民徐鹏远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