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
- 作品数:16 被引量:105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初中生睡眠问题与抑郁和多动注意问题关系的纵向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考察初中生睡眠问题发展轨迹的群体异质性,以及不同的睡眠问题轨迹对初中生抑郁症状和多动注意问题的纵向预测作用。方法:选取932名初一年级的新生进行2年追踪调查,间隔时间为1年,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和长处与困难问卷中的多动注意不能分量表测量学生的睡眠问题、抑郁症状和多动注意问题,并采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睡眠问题在3次调查中的得分情况,初中生睡眠问题可分为无睡眠问题组、睡眠问题加重组(睡眠问题得分随时间逐渐增加)和睡眠问题缓解组(睡眠问题得分随时间逐渐降低)3个亚群组。在控制了性别和基线的抑郁症状和多动注意问题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睡眠问题加重组能够显著预测2年随访阶段的抑郁症状(OR=4.06,P<0.001)和多动注意问题(OR=3.01,P<0.001)。结论:在整个初中阶段,初中生逐渐加重的睡眠问题与更严重的抑郁症状和多动注意问题存在关联。
- 石绪亮李子涵朱亚
- 关键词:初中生睡眠问题抑郁症状
- 高校“贯通式”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工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
- 学校立足心理测评及日常工作呈现出来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危机严峻形式,在实证调研基础上创新工作机制,通过纵向研究设计的动态追踪调查,验证心育工作措施的有效性。3次追踪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广东科技学院构建的"贯通式"心理健...
- 朱亚毕会东
-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 大学生网络受欺凌经历与自杀行为的关系: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状的链式中介作用被引量:19
- 2020年
-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状在大学生网络受欺凌经历与自杀行为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某高校的3755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课题组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大学生的网络受欺凌经历、睡眠障碍、抑郁症状和自杀行为。结果:①大学生的网络受欺凌经历、睡眠障碍、抑郁症状和自杀行为之间相关显著。②在控制性别、身体健康状况和饮酒频率后,大学生的网络受欺凌经历对自杀行为的直接预测效应显著;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分别在网络受欺凌经历与自杀行为间起中介作用;同时,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在网络受欺凌经历与自杀行为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网络受欺凌经历除了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自杀行为外,还可以通过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的自杀行为。
- 石绪亮朱亚张耀倩王硕齐冰
- 关键词:睡眠障碍抑郁症状自杀行为
- 艾普沃斯嗜睡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
- 2024年
- 目的修订艾普沃斯嗜睡量表中文版(ESSR),检验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使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11755名大学生进行ESSR施测。随机选取一半大学生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另一半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睡眠障碍自评问卷、抑郁症状筛查量表、成人焦虑障碍筛查量表、昼夜节律类型量表简版和日间功能评定问卷检验效标关联效度。间隔4周后,随机选取105名大学生进行ESSR重测,以检验重测信度。此外,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ESSR的最佳诊断值。结果ESSR每个项目得分与总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系数为0.57~0.69,且所有相关系数均显著(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发现,ESSR与失眠症状、睡眠呼吸障碍、抑郁症状、广泛性焦虑和日间功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节律类型得分存在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的结果表明,当ESSR总分为8.5分时,尤登指数最大(0.38),此时灵敏度为60.74%,特异度为77.41%,曲线下面积为0.75。结论ESSR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测量和评估中国大学生嗜睡程度的有效工具。
- 石绪亮孙雨晴周天丽刘家乐朱亚
- 关键词:睡眠身心健康
- 学业韧性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 2014年
- 国外对于学业韧性的研究已近20年,我国对于学业韧性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国内对于学业韧性的研究较少,通过文献分析法只发现七篇文章。学生在经历了学业困境之后通过学业韧性调节学习状态和学业成绩,那么对于学业韧性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学业韧性的作用机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 朱亚
- 关键词:干预
- 青少年失眠与自伤行为的关系:情绪调节困难和抑郁症状的中介作用被引量:9
- 2023年
- 目的:探讨情绪调节困难和抑郁症状在青少年失眠与自伤行为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省两所中学的432名学生进行班级团体施测。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失眠症状、情绪调节困难、抑郁症状和自伤行为。结果:①有31.5%的青少年在过去一年中至少有过1次自伤行为,女性显著高于男性(χ^(2)=10.96,P<0.001)。②相关分析显示,青少年的失眠症状与情绪调节困难、抑郁症状和自伤行为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4,0.59,0.28;P<0.001),情绪调节困难与抑郁症状和自伤行为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0,0.37;P<0.001),抑郁症状和自伤行为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9,P<0.001)。③路径分析表明,在控制性别和年级后,失眠通过情绪调节困难,抑郁症状及其链式关系影响自伤行为的中介路径有统计学意义(效应值分别为0.08,0.08,0.05),其95%置信区间不包含0。结论:失眠主要通过影响情绪调节困难和抑郁症状间接影响青少年的自伤行为。因此,睡眠卫生教育和失眠的认知干预治疗可适当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
- 朱亚蔡炎石绪亮
- 关键词:失眠抑郁症状自伤行为
- BOPPPS教学模式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探索
- 课程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都需要创新。广东科技学院积极探索BOPPPS教学模式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此创新课程教学设计,通过课程前后测情况对比,评估学习目标实现程度。
- 朱亚
-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 青少年睡眠质量在家庭亲密度与情绪问题间的纵向中介作用:一项为期3年的追踪研究被引量:17
- 2021年
- 目的:探讨青少年睡眠质量在家庭亲密度与情绪问题间的纵向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亲密度分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和焦虑性情绪筛查量表对932名青少年进行为期三年的3次追踪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显示,青少年的家庭亲密度(T1)、睡眠质量(T1&T2)、抑郁和焦虑症状(T1&T3)相关显著。②路径分析表明,在控制住T1阶段的睡眠质量、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后,T1阶段的家庭亲密度对T3阶段的抑郁和焦虑症状的直接预测效应不显著;T2阶段的睡眠质量在T1阶段的家庭亲密度和T3阶段的抑郁和焦虑症状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家庭亲密度通过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加强对青少年睡眠问题的干预和管理可有效降低其情绪问题的发生风险。
- 石绪亮王硕李子涵朱亚
- 关键词:家庭亲密度睡眠质量情绪问题
-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 大学生心理危机形势日趋严峻,高校时常面对自杀与他杀心理危机的紧急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做到合法、合乎伦理、专业规范,尽力保障学生生命安全与健康。论文以一名他杀倾向大学生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为例,详细论述大学生紧急心理危机干...
- 朱亚成芊燏
-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 大学生睡眠问题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大学生睡眠问题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关系,为大学生NSSI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3所高校的11689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大学生的NSSI行为、睡眠问题、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和抑郁症状。结果大学生在过去1年内的NSSI行为报告率为7.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SSI行为与工作日睡眠时间、周末睡眠时间、失眠、噩梦睡眠问题均有相关性(P值均<0.05);在控制年级、性别、父母教育水平、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收入、吸烟、饮酒和抑郁症状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周末较短的睡眠时间(<7 h/d)、失眠症状和频繁噩梦均能增加大学生NSSI行为的发生风险(OR=1.32~3.25,P值均<0.05),而工作日较长的睡眠时间(≥9 h/d)则与NSSI行为呈负相关(OR=0.60,P<0.05)。结论睡眠时间过短、失眠和噩梦是大学生NSSI行为的重要风险因素,加强对睡眠问题的干预和管理可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
- 石绪亮朱亚马晓辉孙潇王硕蔡炎
- 关键词:睡眠异常自我伤害行为精神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