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经民

作品数:7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国立云林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PAHS
  • 3篇稻作
  • 3篇脱水
  • 3篇温度效应
  • 3篇挥发
  • 3篇半挥发性
  • 2篇烟尘
  • 2篇水溶性离子
  • 2篇排放特征
  • 2篇CO2
  • 1篇悬浮微粒
  • 1篇亚洲沙尘暴
  • 1篇沙尘
  • 1篇沙尘暴
  • 1篇农业
  • 1篇葡萄
  • 1篇微孔
  • 1篇粒径
  • 1篇粒径分布
  • 1篇纳米

机构

  • 7篇国立云林科技...

作者

  • 7篇李经民
  • 1篇陈佩仪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第八届海峡两...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XAD微孔介质吸附半挥发性PAHs化合物之温度效应影响
藉由自行设计的薄层吸附装置以吸附相进行研究实验,首先讨论微孔吸附介质(XAD-4)分层(0.25cm×8层)与不分层套筒吸附的差异性,数据显示两者无明显差异(CV,3%~8%)。其次,探讨吸附装置于不同温度(20~50℃...
李经民尤耀干郑惠裕陈玉恭
关键词:温度效应PAHS
文献传递
XAD-4微孔介质半挥发性PAHs奈米吸附机制特征之研究
本研究以“吸附相”机制探讨温度效应(30,50,70℃)影响XAD-4七种半挥发性PAHs(AcPy,AcP,Flu,PA,Ant, Fl,Pyr)吸附滞留特征.实验结果显示,随温度30℃升至70℃,XAD-4微孔介质七...
李经民庄智仁
关键词:温度效应
文献传递
燃烧室稻作生质燃烧烟尘脱水醣暨其排放特征之研究
稻作生质燃烧常排放大量粒状污染物严重影响区域空气质量,目前相关生质燃烧研究多数讨论田野大气特征,甚少研究探讨燃烧室燃烧条件 (如闷烧vs.烈焰) 对粒状物及脱水醣类排放特征之影响.本实验藉由Chamber燃烧选取稉稻 (...
庄智仁李经民林建利
关键词:水溶性离子CO2
燃烧室稻作生质燃烧烟尘脱水醣暨其排放特征之研究
亚洲稻作生质燃烧常排放大量粒状污染物严重影响区域空气质量,目前相关生质燃烧研究多数讨论田野大气特征,甚少研究探讨燃烧室燃烧条件(如闷烧vs.烈焰)对粒状物及脱水醣类排放特征之影响。本实验藉由Chamber燃烧选取稉稻(O...
庄智仁李经民林建利
关键词:水溶性离子CO2
秋收季节稻作生质燃烧粒子大气脱水醣类成份与粒径分布研究
稻作是亚洲主要粮食作物,相关农业生质燃烧研究多数讨论 Chamber 排放或大气农厂混合燃烧,甚少研究针对稻作燃烧大气脱水醣类分布加以讨论。本实验以台湾中南部稻作区域为目标,探讨秋收稻草燃烧烟尘大气脱水醣类粒径分布成份特...
李经民陈宜慧白光宇蔡宜纹
关键词:粒径分布
文献传递
XAD-4微孔介质半挥发性PAHs吸附机制特征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以"吸附相"机制探讨温度效应(30,50,70℃)影响XAD-4七种半挥发性PAHs(AcPy,AcP,Flu,PA,Ant,Fl,Pyr)吸附滞留特征.实验结果显示,随温度30℃升至70℃,XAD-4微孔介质七种PAHs单位吸附滞留体积(Vg)由31.8~58.5m3降至19.5~24.6m3;高温环境(70℃)PAHs微孔介质吸附可能已由低温环境(30℃)孔径吸附转变为表面吸附.此外,讨论了七种气相PAHs化合物单位吸附滞留体积(Vg)与其过冷液蒸汽压(PL)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呈负相关,PAHs已经不是气态型吸附式而是以纳米液态气胶进行微孔吸附行为.本研究结果显现微孔介质比表面积不是PAHs吸附效能唯一关键因子,温度效应与介质孔径效应都可能影响PAHs微孔吸附效能与介质吸附型式(表面吸附vs.孔径吸附).
李经民庄智仁
关键词: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温度效应
亚洲沙尘暴影响南台湾地区大气 PAHs分布特性研究
2004年
本研究探讨两次亚洲沙尘暴中三种粒径范围微粒(PM2.5、PM2.5-10、PM>10)及微粒中16种PAHs化合物浓度以了解沙尘暴粒子分布特性。研究结果显示,沙尘暴期间南台湾地区大气总悬浮微粒平均质量浓度上升幅度约为非沙尘暴日1.5~2倍,沙尘微粒浓度升高主要集中於PM>10粒子,佐证交通污染物指标(CO、NOx),发现CO与NOx有良好相关性,但PM10与CO或NOx间相关性则较差,显示沙尘暴期间南台湾地区悬浮微粒浓度升高除了受地区污染源影响外,部分粒子可能来自长程传输移入。沙尘暴期间,三种不同粒径范围沙尘微粒主要是以PM>10粒子所含PAHs浓度最高;若采用PAHs分子量(MW)解析MW<228与MW228化合物日、夜浓度比值,MW<228化合物夜间PM2.5浓度比值增加最多,MW228化合物则是日间PM>10粒子增幅较大,前者是沙尘暴期间夜间扩散不良导致PM2.5浓度增大,後者可能是白天有利于PM>10沙尘暴传输所造成;本研究并藉由粒子PAHs浓度光解比值解析,结果显示沙尘PM>10粗大粒子有AgingAerosol特性可能由高空传输移入。PM2.5-10粒子PAHs(MW<228与MW228)比值趋近于1(ADSPAHs浓度近似于Non-ADS)可能是PAHs气/固相平衡影响所致。本研究利用粒子PAHs分布特性(ΣPAHs、MW、photo-reactivity)明显有助于解析南台湾地区沙尘粒子传输特性。
李经民陈佩仪陈玉恭
关键词:亚洲沙尘暴悬浮微粒PAH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