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霞
- 作品数:19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枢神经系统瘤样脱髓鞘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中枢神经系统瘤样脱髓鞘病变(tumefactive demyelinating lesions,TDL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炎性脱髓鞘疾病,因其影像学上病变具有占位效应,易与脑肿瘤等相混淆,故此得名。TDLs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既往被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多发性硬化类似,主要为细胞免疫介导,但近来有证据表明B细胞免疫介导机制也参与其中。与脑肿瘤相比,TDLs往往临床症候较重,但文献中也不乏以放射孤立综合征发病被报道的病例。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立体定向脑活检对技术要求较高,难以普及,故影像学鉴别显得尤为重要,又因缺乏敏感度与特异度高的影像指标,实践中该病与脑肿瘤等占位性病变相互误诊并不少见。现就TDL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李欣囡武霞刘建国
- 关键词:脱髓鞘疾病发病机制
-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
- 2016年
-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s,PNS)是指临床未发现的恶性肿瘤引起非转移性神经系统病征,它并不是由于肿瘤直接引起,也不是由于感染性、血管性或者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而是恶性肿瘤远隔效应所致[1]。
- 韩雅玲武霞
- 关键词: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 糖皮质激素对COPD与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影响的探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其受糖皮质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了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50例(COPD组)、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50例(哮喘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和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4、IL-8、IL-10的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COPD组和哮喘组急性发作期IL-4、IL-8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后,IL-4、IL-8水平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发作期COPD组IL-4明显低于哮喘组IL-4水平(p<0.01),IL-8明显高于哮喘组IL-8水平(p<0.01)。(2)COPD组和哮喘组急性发作期IL-10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后,IL-10水平明显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发作期COPD组IL-10明显高于哮喘组IL-10水平(p<0.01)。结论 (1)IL-4、IL-8、IL-10是参与COPD和哮喘气道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2)IL-4、IL-8是促炎因子,而IL-10是抑炎因子。(3)糖皮质激素可以下调COPD和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4、IL-8水平,而促进IL-10水平的升高,进而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更快地改善临床症状。
- 高春桃崔丽英武霞
- 关键词:COPD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糖皮质激素
- 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对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发作类型及部位进行分析,以探讨脑血管病与继发癫痫的关系。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8例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发作类型及部位。结果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发生率为4.63%(48/1 037)。脑出血组较脑梗死组高(P<0.05),早发性较迟发性高,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多见(58.33%),皮质病变继发癫痫者明显高于皮质下病变(P<0.05),药物治疗效果良好。结论继发癫痫多见于脑血管病初期,其发生与脑血管病的发生类型、病灶部位等密切相关。
- 高春桃武霞
- 关键词:脑血管病继发癫痫
- 孕妇、儿童、老年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治疗进展
- 2023年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是一种主要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protein-4,AQP4)抗体等相关的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 system,CNS)炎症性疾病,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性的特点,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治疗主要以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为主。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免疫调节相关的新型靶向药物上市。
- 李宇欣刘建国武霞
- 关键词:儿童单克隆抗体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胆红素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性质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方法对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65例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回声强度、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径,并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及完全闭塞组。同时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中、重及完全闭塞组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分别为:(11.735±2.275)、(14.860±3.677)μmol.L-1,(9.063±2.174)、(10.744±2.493)μmol.L-1,(7.772±1.823)、(8.417±3.018)μmol.L-1,(4.445±2.060)、(5.055±2.426)μmol.L-1。颈动脉狭窄越严重,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值就越小,且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726、-0.759,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血清胆红素可能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戴志刚武霞王涛武文元
- 关键词:胆红素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彩色多普勒
- 研究脑梗塞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
- 2021年
- 研究脑梗塞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入选时间段: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选取此间我院收治的66例脑梗塞患者,根据患者治疗过程当中应用护理干预方法的差异,将其分别纳入参照组(33例,常规护理)和研究组(33例,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在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应用下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基于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与参照组相比较,研究组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其生活质量提供空间较大,护理效果更佳,组间数据相比,统计值P<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结合疾病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带领患者参与到早期康复活动当中,改善患者各项指标,促使患者病情更好的恢复,价值显著。
- 郭慧芳武霞
-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生活质量护理效果
- 内蒙古准格尔旗35岁及以上人群卒中患病和血脂水平的现况调查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内蒙古准格尔旗≥35岁人群的卒中患病情况和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内蒙古准格尔旗常住居民,进行统一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2007年4—12月本次流行病学研究共计调查72350人,应答率为88.7%,其中非卒中69762人,卒中2588例,卒中患病率为3.58%。②35~44岁、45~54岁、55~64岁、65~74岁和≥75岁年龄组卒中患病率分别为0.46%、1.46%、4.68%、7.35%和6.28%,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75岁组略为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脑梗死(χ2=448.361,P<0.01)、脑出血(χ2=105.243,P<0.01)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45~54岁年龄组男性脑梗死患病率(1.27%)高于女性(0.96%);55~64岁年龄组男性脑出血患病率(1.35%)高于女性(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女性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平均值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5岁年龄组女性TC、TG水平高于同年龄段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脑梗死发生率均随TC、TG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与正常水平组比较,其相对危险性亦升高(均P<0.01)。TC≥5.68mmol/L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高于TC正常水平者,相对危险性亦提高(P<0.01)。结论内蒙古准格尔旗≥35岁人群卒中患病率为3.58%,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在45~54岁、55~64岁年龄段的脑梗死、脑出血患病率高于同年龄段的女性;>55岁年龄组女性的TC、TG水平高于同年龄段男性;脑梗死发生率均随TC、TG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 武霞宋军平江名芳王智光高春桃赵世刚吉沛
- 关键词: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卒中流行病学研究
-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患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武霞戚晓昆
-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研究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均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包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其性质,同时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研究组IMT正常(n=14)、IMT增厚(n=21)和斑块形成者(n=71)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IMT正常、增厚、斑块形成者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患者(n=29)hs-CRP水平高于稳定斑块者(n=42)(P<0.05)。结论 hs-CRP作为炎性指标可能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脑梗死的患病风险及预后情况。
- 武霞赵世刚宋军平
- 关键词:脑梗死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内-中膜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