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珍 作品数:6 被引量:22 H指数:3 供职机构: 安福县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乳胶手套改良式水枕在预防早产儿头颅变形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自制乳胶手套改良式水枕对维持早产儿正确舒适的体位,预防头颅、耳廓变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胎龄<37周,头颅、耳廓无畸形、无血肿,无抢救史,使用暖箱保暖的120例早产儿,出生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不使用枕头,实验组采用改良式水枕垫高头颈部15°,观察比较2组早产儿头颅、耳廓外观,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头枕部皮肤受压情况,观察2周后评价效果。结果实验组头颅、耳廓外观变形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0%vs51.7%,P<0.01);头枕部皮肤受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3%vs43.3%,P<0.01);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改变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改良式水枕可维持早产儿正确舒适的体位,减少头颅、耳廓变形,减轻早产儿头枕部、耳廓皮肤受压,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 王惠珍 肖瑾英 韩敏萍 宋红辉关键词:乳胶手套 早产儿 护理 水胶体敷料在气管切开患者导管护理中的应用 2021年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在气管切开患者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医院行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换药,观察组采用水胶体敷料,比较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敷料更换次数及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敷料更换次数少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气管切开的患者实施导管护理时,采用水胶体敷料能够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减少换药次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刘爱琴 王惠珍 朱艳芳关键词:水胶体敷料 气管切开 导管护理 目标性监测与干预在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与干预在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与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成员负责对留置导尿的患者进行监测,针对监测结果,修订控制措施并严格贯彻执行,强调过程监控。结果:实施目标性监测2年,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从2010年的6.07%下降至2011年3.0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目标性监测,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下,针对性提出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王惠珍 吕淑容关键词:医院感染 目标性监测 尿路感染 留置导尿 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 2003年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回顾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29例患者恢复良好,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做好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正确的护理方法,对确保手术成功,取得预期临床疗效十分重要。 王惠珍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围手术期 护理 某院清洁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 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了解某院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方法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设计调查表,对该院4个手术科室2008年10月—2010年6月间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共调查1 247例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全部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达100.00%。开始给药时间在术前0.5~2 h者513例(41.14%),术前≤24 h者13例(1.04%),术前>24 h者496例(39.78%);术中59例(4.73%);术后166例(13.31%)。手术后预防用药时间2~19 d,其中用药时间≤1 d者0例(0.00%),≤2 d者16例(1.28%),≤3 d者111例(8.90%),4~6 d者558例(44.75%),≥7 d者560例(45.07%)。手术后单一和二联使用抗菌药物率分别为75.70%、20.05%,还有少部分三联用药(3.61%)和四联用药(0.64%)。结论该院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诸多不当,需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和监管。 王惠珍 吕淑容关键词:清洁手术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合理用药 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仪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仪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安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下肢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仪,比较两组术后7 d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下肢疼痛、肿胀及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7 d TT、APTT、PT、FIB分别为(13.92±3.15)s、(28.07±4.45)s、(13.82±2.75)s、(3.95±0.64)g/L,均低于对照组的(17.33±3.28)s、(33.66±4.17)s、(18.37±3.69)s、(5.12±1.0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下肢疼痛、肿胀及DVT发生率分别为3.9%、2.6%、2.6%,低于对照组的13.2%、13.2%、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仪能够促进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患肢血液循环,缓解血液高凝状态,降低下肢疼痛、肿胀发生风险,从而预防下肢DVT。 王惠珍关键词: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凝血指标 下肢疼痛 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