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玉
- 作品数:15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颈椎脊髓损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 1996年
- 作者报告123例急性颈椎脊髓损伤,MRI检查46例.其中92例经颈前路于损伤节段施行减压和植骨融合术;18例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活页侧椎板间植骨术;13例行椎板切除减压,其中5例行“H”形植骨.术后随访4个月至3年.以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检查评价其效果.结果:按照Frankle,功能分级法,术后神经功能提高一级以上者占87.2%.提示MRI对急性颈椎脊髓损伤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及时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 齐伟力孔抗美左铁臣张毓州王利民王秀玉
- 关键词:脊髓损伤外科手术治疗
- 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一家系成员皮纹分析
- 1995年
- 本文对一个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LQTS)家系39例成员进行了皮纹调查分析。结果表明:LQTS患者及家系成员的皮纹特征是单一掌横褶纹出现率高;atd角增大;大拇指(趾)端弓型纹与足拇球区胫侧弓型纹出现率高。提示皮纹检查可作为特发性LQTS有效的筛选方法和辅助检查的手段。
- 李莉杨俊敏王秀玉管汴生
- 关键词:家系LQTS皮纹出现率
- 心包膜胸膜间皮瘤X线胸部片分析
- 1994年
- 胸膜间皮瘤的X线表现近年来报告较多,对其X线征象及临床表现认识已逐步提高,但对多浆膜腔间皮瘤病例,近来未见报道,临床认识不足,常至晚期及病理学证实后方可诊断,致延误患者治疗。本文报告一例多浆膜腔(心包膜、胸膜)间皮瘤患者X线及临床表现及一例胸膜间皮瘤心包转移的病例。 例1,女性,18岁,教师。患者以“左侧胸闷11个月,心悸,下肢水肿50天”为主诉入院。11个月前即感左侧胸闷伴上腹胀、烧心。外院B超示“多发胆囊结石”,胸透示“左侧胸膜炎”,抗痨治疗8个月无缓解。
- 王秀玉王声鼎任翠萍
- 关键词:心包膜胸膜间皮瘤X线诊断
- 脊髓动静脉畸形的磁共振成像被引量:1
- 1995年
- 报告10例脊髓动静脉畸形(AVM)的MRI表现,其中7例经手术证实。畸形血管位于颈段1例,胸段1例,胸腰段8例。依畸形血管与脊髓关系不同分为单纯髓外型和髓内外混合型。髓外型2例,混合型8例。脊髓AVM在MRISE序列上的典型表现为髓内或髓外硬膜下点状、条状或蚯蚓状无信号流空影像。结果表明,MRI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畸形血管,是诊断脊髓AVM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也是随访其疗效的有效手段。
- 程敬亮李树新任翠萍王秀玉李荫太张兆琪韩悦廉宗澄
- 关键词:脊髓动静脉畸形畸形血管AVM髓内磁共振成像蚯蚓
- 16例胸膜间皮瘤胸片诊断分析
- 1993年
- 胸膜间皮瘤是一种少见病,约占胸膜肿瘤的5%。起源于体内浆膜的间皮细胞,其中以胸膜的浆膜发生率最高。临床与肺内肿瘤及感染性胸腔积液不易鉴别,常易漏诊或误诊。本文16例胸膜间皮瘤均经手术。
- 王声鼎王秀玉裴启庚陈玉玺
- 关键词:胸膜肿瘤间皮瘤胸片
- 脑囊虫病磁共振成像分析被引量:9
- 1995年
- 本文报告34例脑囊虫病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其中脑实质型26例,脑室型6例,混合型2例。脑实质型中7例为单发病灶,6例为多发病灶,其余13例为数量较多的多发病灶。此型MRI表现常为小的长T_1低信号与长T_2高信号囊肿。脑室型显示脑室扩大,可见脑室内囊肿壁,有3例可见头节。16例MRI与CT作了对比分析,对于病变大小、范围、数目及部位的显示,MRI均优于CT,特别是微小病灶。
- 王秀玉马云祥关东王中全崔晶娄季宇尹清源
- 关键词:脑囊虫病磁共振成像免疫学检测MRI
- 肝豆状核变性的脑部MRI表现(附13例报告)被引量:15
- 1995年
- 分析13例肝豆状核变性(HLD)脑部MRI表现特点以及脑部病变分布和病程间的关系。病程0.17至9.0年,分为1年内组(7例)和1年后组(6例)。13例HLD壳核全部受累,其次为尾状核(85%)、丘脑(77%)、红核(69%)、苍白球(31%)、导水管周围灰质(23%),桥脑(23%)和黑质(15%)。其分布特点为双侧对称性,MRI多呈长T_1和长_2信号。壳核病变表现特殊,其外缘呈更长T_1和更长T_2信号,勾画出壳核外缘轮廓。结果显示,HLD脑部病变分布与病程间无相关性。MRI不仅是HLD脑部病变检出的有效方法,并可随访其疗效。T_2-WI是检出HLD脑部病变的最佳序列。壳核病变的特殊表现有助于HLD诊断。
- 程敬亮李树新任翠萍王秀玉李荫太汪浒郭攻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NMR成像
- 脊髓型颈椎病与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1996年
- 为探讨脊髓型颈椎病与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的关系,测量了60例正常人和100例脊髓型颈椎病颈推侧位X线片的椎管矢状径和椎体矢状径,测量范围从C_2~C_7。结果:60例正常人椎管矢状径平均值为(16.69±0.25)mm;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椎管中矢径平均值为(15.7±0.17)mm。C_3~C_7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矢状径之比值平均值正常组为0.906,颈椎病组为0.774。颈椎3节以上比值小于0.75者在正常组中无1例,脊髓型颈椎病组有41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提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是脊髓型颈椎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
- 孔抗美齐伟力王秀玉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椎椎管狭窄
- 急性颈椎脊髓损伤的影像学诊断与手术疗法被引量:1
- 1996年
- 123例急性颈椎脊髓损伤中,MRI检查46例。其中92例经颈前路于损伤节段施行减压和植骨融合术;18例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活页侧椎板间植骨术;13例行椎板切除减压,其中5例行“H”形植骨。术后随访4个月至3a,以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检查评价其效果。结果:按照Frankel功能分级法,术后神经功能提高1级以上者占87.2%。提示:MRI对急性颈椎脊髓损伤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及时施行解除对脊髓压迫的手术疗法,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 齐伟力孔抗美王秀玉左铁臣张毓洲王利民
-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外科手术X线诊断NMR
- 眼内异物MRI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5
- 1996年
- 目的:通过分析42例55枚眼内异物的MRI表现,并与CT和X线平片比较,探讨了MRI对眼内异物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男33例,女9例,年龄5~45岁。55枚眼内异物中非磁性异物53枚,铁磁性异物2枚。每例均在术前1个月内完成X线平片、CT和MRI检查。结果:(1)MRI对55枚眼内异物检出率(94%)和CT(91%)相仿(P>0.25),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42%)(P<0.005);(2)MRI对眼内异物相关并发症的显示优于CT,而其对巩膜异物的显示差于CT;(3)SE序列T2WI和PDWI(质子密度加权成像)是检出眼内异物的优选序列;(4)非磁性异物MRI呈信号缺失区,无伪迹产生;而铁磁性异物产生大量伪迹,并可致眼部额外损伤。结论:MRI是检出眼内非磁性异物的有效方法,特别适用于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少数非金属异物。眼内铁磁性异物不适于MRI。
- 王秀玉程敬亮施光普汪浒任翠萍李树新张效房李荫太谢启约
- 关键词:眼内异物NMR成像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