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燕
- 作品数:2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神经与血管损害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究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神经与血管损害,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纳入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66眼为NDR组,健康者62眼为对照组。使用免散瞳、全视野闪光ERG记录仪(RETeval)记录16 Td·s(6.0 mm瞳孔直径时,1 cd·s·m-2=28.3 Td·s)和32 Td·s光刺激时两组的潜伏期及振幅。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测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血管密度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周围300μm的毛细血管密度(FD300)、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层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分析NDR组患眼视网膜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并分析其与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NDR组在旁中心凹区和中心凹周围区的SCP的血管密度分别为(49.97±4.45)%、(48.12±4.01)%,均低于对照组的(52.47±4.31)%(P=0.002)、(50.42±3.73)%(P=0.001);NDR组在旁中心凹区和中心凹周围区的DCP的血管密度分别为(52.70±4.51)%、(48.62±6.39)%,均低于对照组的(55.99±4.09)%(P<0.001)、(52.71±6.56)%(P=0.001)。但两组间GCC层厚度无明显差异(P=0.661)。NDR组RNFL厚度为(109.85±11.50)μm,较对照组(115.06±10.61)μm显著降低(P=0.009);NDR组视盘周围血管密度为(50.27±4.10)%,较对照组(52.48±2.73)%显著降低(P<0.001)。ERG检测结果显示,在16 Td·s和32 Td·s光刺激时与对照组相比,NDR组潜伏期均延长和振幅均下降(均为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6 Td·s和32 Td·s光刺激ERG的潜伏期延长均与HbAlc升高显著相关(β=0.350,P<0.001;β=0.328,P<0.001),与旁中心凹区SCP血管密度下降也显著相关(β=-0.266,P=0.013;β=-0.253,P=0.005),而与GCC层厚度均不相关(均为P>0.05)。结论在出现临床可见的视网膜病变之前,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就已经开始出现结构和功能的损伤。NDR患者早期视功能改变可能与微血管异常有关,ERG潜伏期延长与血糖控制�
- 胡云燕曾运考曹丹余洪华庄雪楠李娟杨静吴乔伟刘宝怡张良
- 关键词:ERG血管密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15年
- 目的探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割手术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PDR患者301例30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22例,女性179例;平均年龄54.9岁。平均糖尿病病程9.8年。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3.8个月。进入统计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手术前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眼压、晶状体情况、是否接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手术中是否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眼内填充物性质及手术后是否发生视网膜脱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01只眼中,发生NVG者12只眼,占4.0%。发生时间为手术后2~18个月,其中手术后2~6个月发生7只眼,占NVG患眼的58.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是否发生视网膜脱离与NVG发生呈正相关[r=2.881,比值比(0R)=17.826,95%可信区间为3.613~87.961;P〈0.001];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患眼较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患眼发生NVG的几率显著增高(OR=17.826)。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手术前肌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手术前眼压、晶状体情况、是否接受PRP,手术中是否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及手术后眼内填充物性质与NVG发生不相关(P〉0.05)。结论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可能是PDR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发生NVG的独立危险因素。
- 曹丹张良黄中宁王军尹东明孟倩丽牛勇毅胡云燕
- 关键词:青光眼玻璃体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