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波
- 作品数:11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肺癌组织中调控PUMA基因的miRNA筛查和MiR-221表达差异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肺癌组织中调控PUMA基因的miRNA筛查并比较 MiR-221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肺癌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学信息分析查询可能调控 PUMA的 miRNA,应用定制的试剂盒进行初步筛查,并检测miRNA-221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根据生物学数据库的分析共筛查出可能调节 PUMA的miRNAs有96个;初步筛查结果显示有10种miRNAs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miR-221进一步验证显示,在肺癌组织中和肺良性病变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与非转移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病理组织类型无关。结论肺癌组织中与PUMA基因相关的10种miRNAs表达上调,提示这些miRNA可能参与PUMA基因的表达调控及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miRNA-221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与是否转移有关。
- 姜波王玉明段勇
- 关键词:肺癌PUMA基因MIR-221
- 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实验室培养结果与临床符合度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讨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血培养的阳性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度.方法:对血培养阳性结果及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微生物实验宣2013年1月到2014年9月血培养检出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病例116例,其中与入院拟诊断沙门氏菌感染的59例符合率100%,其他57例发热腹泻等原因待查病例均为沙门氏菌阳性.结论:血培养是伤寒诊断的金标准,与临床拟诊断为伤寒病例的符合度很高;其他发热腹泻待查因患者也有检出沙门氏菌,提示医务工作者应增强传染病防控意识,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相似病例,应考虑伤寒感染的可能性.
- 姜波张容琛牛敏
- 关键词:伤寒沙门菌血培养
- 我院1196株无乳链球菌的分布情况及对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 2021年
- 目的:探讨并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96株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GBS)的分布情况及对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196例)体内分离出的1196株GBS进行研究。观察这1196株GBS在该医院各科室的分布情况,并通过进行药敏试验分析GBS对4种常用抗菌药物(青霉素、万古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敏感性。结果:在这1196株GBS中,分离自孕产妇阴道分泌物的GBS最多,有1010株,占84.4%。其中,来自妇产科的GBS最多,有1134株,占94.8%。这1196株GBS对青霉素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其对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3.2%和64%。结论:这1196株GBS主要来自该医院的妇产科。GBS对青霉素和万古霉素较为敏感,对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的耐药性较高。
- 和剑凌姜波邵天波
- 关键词:无乳链球菌青霉素万古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敏感性
- 肺癌组织中调控puma基因的miRNAs的筛查和鉴定
-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筛查肺癌组织中与PUMA基因相关的miRNAs,并通过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筛查出来的miRNAs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EB病毒感染与肺癌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EB病毒编码的miR-BART5在...
- 姜波
- 关键词:PUMA肺癌TA克隆EBV
- 文献传递
- 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全科医学实验诊断教学中的实践被引量:1
- 2020年
- 探讨问题导向临床医学教学模式(problemoriginated clinical medical curriculum,PCMC)是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于1965年首创的教学法[1],与传统的演讲式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2]和问题式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3]相比,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吸收率,提高教学质量。LBL、PBL结合PCMC教学法是以临床病例为中心,运用所学知识对临床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促进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本次研究运用此联合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促使他们成为适应医学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医学人才。
- 姜波朱敏梅秋雁
- 关键词:实用型医学人才全科医学问题式教学法LBL实验诊断教学
- 临床医学专业两种实验诊断学教学方法对比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增加病例分析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法,分析两个年级学生教学满意度以及期末案例分析题得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5.48,P<0.05),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05,P<0.05)。结论实验诊断学教学加入案例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改善教学效果。
- 姜波
- 关键词:案例分析实验诊断学临床医学专业
- 100例昆明地区社区和医院获得性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和病原菌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回顾性分析社区和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BSI)血培养分离得到革兰阴性杆菌者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比较社区和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之间的差异,为临床综合诊疗和病原学诊断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和分析2020年5月—2021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收治的100例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50例)和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培养分离得到的革兰阴性杆菌病原学资料。结果 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组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65±21.25)岁。基础疾病以心脏疾病、肾脏泌尿疾病和糖尿病最为常见。原发感染部位以泌尿系统(20例)为主,其次为呼吸道感染(15例)。血流感染时,31例患者均出现发热情况。患者病原菌检出主要为大肠埃希菌(68%)和肺炎克雷伯菌(18%)。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3.82±20.81)岁。基础疾病以心脏疾病和肿瘤性疾病最为常见。原发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29例),其次为腹腔感染和肠道感染等。43例患者在血流感染期间均出现发热情况。患者病原菌检出主要为大肠埃希菌(50%)和肺炎克雷伯菌(24%)。所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株分别占45.8%和47.6%。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组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高于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和医院获得性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常见病原菌均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但原发感染部位有显著性差异。应重视原发感染部位、近3月内是否有医疗机构入住史等因素对医院获得性BSI的影响,及时了解血流感染病原菌及临床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和提高治愈率。
- 梁媛李小凤李洁吴春燕姜波单斌宋贵波
- 关键词: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
- EB病毒编码miR-BART5作用于PUMA基因抑制肺癌细胞凋亡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EB病毒(EBV)感染情况、EBV编码miR-BART5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及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中EBV DNA载量及EBV编码miR-BART5的表达情况;在宣威肺腺癌细胞系中构建PUMA基因和miR-BART5表达载体,利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PUMA与miR-BART5关系。使用噻唑蓝比色法(MTT)分析转染后不同时间段细胞增殖情况。通过caspase3/7、9活性检测研究miR-BART5、PUMA基因在肺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 30例肺癌组织中EBV DNA阳性11例(36.67%),3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均阴性。miRNA-BART5在EBV阳性肺癌组织中表达量(3.46±0.54)明显高于EBV阴性肺癌组织(1.98±0.46)和EBV阴性肺良性病变组织(1.1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BV阴性肺癌组织与EBV阴性肺良性病变组织中miRNA-BART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显示,miR-BART5能够作用于PUMA基因3'UTR端。MTT结果显示,转染0、24、48、72 h后,miR-BART5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0.8、0.93、1.18、1.2,细胞正常增殖;无意义序列(scrambled siRNA)转染组A值分别为0.71、0.80、0.90、0.99,生长未受到明显抑制;miR-BART5过表达(Over-miR-BART5)载体转染组A值为0.90、0.99、1.57、2.20,与miR-BART5组相比均增加;miR-BART5抑制表达(In-miR-BART5)载体转染组A值为0.70、0.67、0.56、0.48,与miR-BART5组相比,在转染24 h后出现明显抑制,且随时间的推移,抑制程度越明显;miR-BART5过表达载体转染组中caspase3/7、9活性(3 646±334、5 533±112)相对于miR-BART5抑制表达载体转染组中caspase3/7、9活性(10 145±398、10 576±915)显著降低。结论肺癌组织中EBV呈现较高的感染率;在EBV DNA阳性肺癌细胞中,miR-BART5可能通过抑制PUMA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肺癌细胞凋亡。
- 姜波王玉明张真铭张芳芳
- 关键词:PUMA基因
- 昆明地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特征分析
- 2023年
-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规律及耐药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多中心收集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s-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开展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和遗传信息研究,并对碳青霉烯酶基因与外膜孔蛋白OprD编码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将81株CRPA分为36个ST型,总体以ST3390(41.98%,34/81)为主,其中有5种为新发现的ST型别;CRPA菌株中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检出率较高(65.43%,53/81),尿液标本检出率最高(80.00%,28/35),其中IMP、VIM和NDM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检出率分别为37.04%、27.16%和1.23%,未检测到KPC、GES、SPM和OXA-40型碳青霉烯酶基因;oprD基因的序列比对分析发现,高达96.29%(78/81)CRPA临床分离株发生了各种类型的突变,以单个或者多个碱基的插入或缺失为主(76.54%,62/81)。结论81株CRPA主要的耐药机制为膜孔蛋白基因突变和产碳青霉烯酶;存在ST3390克隆株的局部流行,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防止暴发流行。
- 周飞李小凤梁媛李洁李洁单斌姜波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 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真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 2021年
- 探讨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真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采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患儿 43 例,其中单独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感染者17例(40%),合并一种或两种革兰阴性菌感染者26例(60%)进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7例单独感染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26例混合感染患儿两组中进行单因素分析,分析表明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低和复查血培养阳性三个因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感染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继而合并感染革兰阴性菌是影响患儿真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低和复查血培养阳性是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真菌血液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抗生素的使用导致菌群失调继而合并感染革兰阴性菌是影响患儿真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以改善预后。
- 姜波朱敏
- 关键词: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