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强

作品数:16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帕金森
  • 9篇帕金森病
  • 8篇电刺激
  • 7篇丘脑
  • 7篇丘脑底
  • 7篇丘脑底核
  • 6篇脑深部
  • 6篇脑深部电刺激
  • 5篇电刺激术
  • 4篇脑深部电刺激...
  • 3篇疗效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帕金森病患者
  • 2篇脑出血
  • 2篇病患
  • 2篇出血
  • 1篇蛋白
  • 1篇低频电
  • 1篇低频电刺激

机构

  • 16篇武警后勤学院...
  • 3篇天津中医药大...

作者

  • 16篇李强
  • 14篇陈宝友
  • 10篇李建国
  • 4篇祝捷
  • 4篇刘爱彬
  • 4篇周星
  • 2篇张赛
  • 2篇梁晋
  • 2篇刘爱
  • 1篇穆海玉
  • 1篇陈旭义
  • 1篇曲雅静
  • 1篇沈春燕
  • 1篇王志梁
  • 1篇杨俊秀
  • 1篇温超
  • 1篇史晓雄
  • 1篇李玉斌

传媒

  • 3篇疑难病杂志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2014全国...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 评价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术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7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中心神经外科行STN-DBS手术的228例PD患者.分析术后24个月内的统一帕金森评估量表(UPDRSⅡ、Ⅲ)、贝克焦虑评分(BAI)、贝克抑郁评分(BDI)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的变化,并根据药物关期Schwab&England日常活动(S&E)评分将术后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70分,122例)和预后不良组(≤70分,106例),分析影响预后的术前因素.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24个月,药物开、关期的UPDRSⅡ、UPDRSⅢ及S&E评分均降低(均P<0.05),其中药物开期的平均改善率分别为24.2%、29.2%和12.3%,关期的平均改善率分别为43.4%、47.0%和48.1%;MMSE、BAI、B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的平均发病年龄、手术年龄、Hoehn-Yahr分期、UPDRSⅡ评分(开期、关期)均降低,S&E评分、MMSE评分均增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年龄(OR=1.200,95% CI:1.079~1.334,P<0.01)、术前MMSE评分(OR=0.598,95% CI:0.423~0.846,P<0.01)及术前关期的S&E评分(OR=0.959,95% CI:0.921 ~0.998,P<0.05)是术后24个月日常生活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STN-DBS能明显改善PD患者的临床症状.手术年龄、MMSE评分和药物关期的S&E评分是术后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发病年龄、Hoehn-Yahr分级、UPDRSⅡ评分、药物开期的S&E评分是可能的影响因素.
陈以胜李强李建国陈宝友张赛
关键词:丘脑底核深部脑刺激法帕金森病预后
帕金森病患者更换神经刺激器的临床观察
2016年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刺激器的使用时间,并评估更换神经刺激器后对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8月在笔者所在科进行更换植入性脉冲发生器的帕金森病患者39例。统计神经刺激器的使用时间,并在术前、术后1 d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进行评估。结果:神经刺激器的平均使用时间为(1375.7±237.0)d,其中单通道(1210.3±259.6)d,双通道(1462.6±236.4)d。UPDRS运动评分术后比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神经刺激器平均使用寿命与厂家的指导时间基本符合。更换神经刺激器后,脑深部电刺激仍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温超李强陈宝友李建国
关键词: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神经刺激器
影响帕金森病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式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式的可能的独立客观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就诊于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的122例PD患者。根据患者首次就诊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即:单纯药物治疗组61例,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组61例。对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既往史、治疗药物用法及用量等客观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筛选可能影响PD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式的独立客观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影响PD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式的客观因素可能包括受累侧别(χ~2=6.517,P=0.011)、临床类型(χ~2=53.738,P=0.000)、受累肢体个数(χ~2=30.458,P=0.000)、左旋多巴类药物日剂量(χ~2=43.971,P=0.011)、应用治疗药物总类数(χ~2=10.600,P=0.03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PD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式的独立客观因素可能为受累侧别(OR=3.549,95%CI:1.061~11.869,P=0.040)、左旋多巴类药物日剂量(OR=1.002,95%CI:1.001~1.004,P=0.003)。结论 PD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式可能受受累侧别、临床类型、受累肢体个数、左旋多巴类药物日剂量、应用治疗药物总类数等客观因素影响。其中,受累侧别以及左旋多巴类药物日剂量可能是影响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式的独立客观影响因素。
国树超杨俊秀张海博陈宝友李强李建国
关键词:帕金森病LOGISTIC回归分析
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背外侧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丘脑底核背外侧部电刺激方法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帕金森病患者15例进行丘脑底核背外侧部电刺激,并根据治疗后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与评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患者UPDRSⅢ评分和UPDRSⅡ评分,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P<0.05,P<0.01);用药量、起效时间、药效持续时间等药效学指标都有显著提高(P<0.05);Schwab、Hoehn-yahr评分显示,与术前比较,手术后患者在"开"期和"关"期都有显著改善显著(P<0.05,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运动功能评分均改善显著(P<0.05,P<0.01);治疗后有相关不良反应出现,如睁眼困难、短暂语言障碍等,通过调节刺激参数都得到了改善。结论丘脑底核背外侧部电刺激治疗方法对帕金森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
陈宝友李强刘爱彬
关键词:丘脑底核帕金森病电刺激
品驰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评价品驰脑起搏器对帕金森病(PD)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中心自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通过植入品驰脑起搏器系统治疗的49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丘脑底核(STN)电极植入。应用统一帕金森评估量表(UPDRS)第Ⅱ部分(运动评分)、第Ⅲ部分(日常生活活动)和39项帕金森生存质量调查问卷(PDQ-39)对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进行评分,同时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36例患者行双侧电极植入,13例患者行单侧电极植入,术后复查头颅MRI提示所有电极均精确地置于STN内。49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症状均得到改善。术后3个月的UPDRS Ⅱ、UPDRS Ⅲ评分以及PDQ-39评分分别为(10.21±5.28)分、(18.30±8.11)分、(32.94±15.07)分,与术前评分[(14.37±6.24)分、(26.82±14.75)分和(43.76±17.42)分]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的各项评分分别为(9.65±4.88)分、(16.96±9.97)分和(30.16±10.15)分,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起搏器硬件系统和电刺激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品驰脑起搏器能修复PD患者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其运动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且无明显并发症。
陈以胜李强李建国陈宝友张赛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帕金森病丘脑底核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和S-100B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1和S-100B蛋白(S-100B)的表达,分析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104例PD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经体检证实为无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BDNF、sTNFR1和S-100B的表达。结果观察组血清BDNF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而sTNFR1和S-100B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同病变程度患者血清BDNF、sTNFR1和S-100B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sTNFR1和S-100B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PD患者血清中BDNF低表达、sTNFR1和S-100B高表达是病变发生和进展中重要的促进因素,BDNF、sTNFR1和S-100B均与病变程度相关,sTNFR1和S-100B可能具有协同正向作用。
陈宝友李强刘爱周星
关键词:帕金森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S-100B蛋白
脑深部电刺激在不同电压下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不同电压刺激下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并探究最佳的电压指数.方法 分析我院60例应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1.0V组...
李建国陈宝友李强温超
关键词: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丘脑底核
丘脑底核高频和低频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和比较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与低频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入选的31名PD患者行双侧丘脑底核电刺激手术,术后1个月,在高频刺激条件下,进行UPDRS运动评分,同时对震颤、强直、运动迟缓、中轴症状进行评分;术后6个月,在关闭刺激、高频刺激和低频刺激三种刺激条件,同样进行相关评分。结果: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除中轴症状外,UPDRS运动评分和震颤、强直、运动迟缓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HFS、LFS刺激条件下,UPDRS运动评分和震颤、强直、运动迟缓评分均较OFF降低(P<0.05),但中轴症状评分无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LFS较HFS,各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丘脑底核高频和低频电刺激均能改善PD的运动功能,对震颤、强直和运动迟缓疗效明显,但对中轴症状均无明显治疗效果。
陈宝友刘爱彬李建国李强祝捷
关键词:帕金森病丘脑底核电刺激高频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肌张力障碍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研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肌张力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例肌张力障碍患者,均接受双侧STN-DBS治疗。比较术前和术后1、3、6月BFMDRS评分改善率。结果 7例患者接受双侧STNDBS治疗后,术后1个月BFMDRS评分改善率均值为47.3%,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改善率为70.14%,显著优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6个月改善率为79.71%,显著优于术后3个月(P<0.05)。结论 STN-DBS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陈宝友李建国李强祝捷
关键词:丘脑底核肌张力障碍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肺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重组人白介素-11(rh IL-11)治疗肺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TBP)的疗效分析。方法分析149例rh IL-11治疗肺癌化疗后TBP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I^IV度骨髓抑制患者应用rh IL-11治疗TBP的疗效情况及药物起效时间。结果Ⅰ~Ⅲ度骨髓抑制患者应用rh IL-11治疗TBP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IV度骨髓抑制患者应用rh IL-11治疗TBP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I度骨髓抑制患者起效时间2~12 d(平均时间为6 d);Ⅱ度骨髓抑制患者起效时间2~14 d(平均时间为8 d);Ⅲ度骨髓抑制患者起效时间4~14 d(平均时间为10 d)。I度、Ⅱ度骨髓抑制患者中有效病例与无效病例血小板抗体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度、Ⅳ度骨髓抑制患者中有效病例与无效病例的PAIg G、PAIg A、PAIg M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rh IL-11副作用,水肿患者达到12%,心律失常患者达到4%。结论 rh IL-11治疗Ⅰ~Ⅲ度骨髓抑制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显著,平均7 d起效,不良反应轻微。
曲雅静穆海玉沈春燕李强史晓雄张铁寒王志梁
关键词:重组人白介素-11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分析化疗后RHIL-11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