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昊

作品数:6 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水分
  • 2篇土壤
  • 2篇情报
  • 2篇科技情报
  • 1篇智库
  • 1篇入渗
  • 1篇入渗特征
  • 1篇沙丘
  • 1篇生态
  • 1篇生物土壤结皮
  • 1篇水分入渗
  • 1篇水分运移
  • 1篇天府
  • 1篇土壤结皮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土壤水分运移
  • 1篇强国
  • 1篇强降雨
  • 1篇情报网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文...

作者

  • 6篇刘昊
  • 3篇陈云伟
  • 2篇周宏飞
  • 2篇刘翔
  • 1篇张娟
  • 1篇刘清
  • 1篇曲建升
  • 1篇朱海

传媒

  • 2篇图书情报工作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图书情报知识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强降雨条件下沙丘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通过开展野外模拟降雨及亮蓝示踪试验,分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强降雨条件下沙丘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结果表明,2003-2013年间沙漠降雨以小雨量、小强度、短历时降雨特征为主。存在少数大雨量、大强度、长历时降雨;裸沙地平均土壤入渗率为7.87mm/min,远大于最大自然降雨强度(14mm/h),降雨条件下沙丘坡面不易形成地表径流,降雨期间土壤水分以垂直入渗为主。强降雨后再分配阶段,土壤水分顺坡侧向运移显著;陡坡、缓坡下部土壤水分顺坡侧向运移补给量分别为8.68,4.66mm,各占坡下部土壤水分来源的37.32%和32.63%,是坡下部土壤水分的重要来源。雨后土壤水分运移是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土壤水分顺坡侧向运移主要作用于土壤水分水平空间分布;强降雨后土壤水分富集层及富集区域向深层及坡下部运移;缓坡土壤水分空间富集层较浅,坡中部为土壤水分富集区域;陡坡土壤水分空间富集层较深,坡下部为土壤水分富集区域。
刘昊周宏飞刘翔
关键词:干旱区强降雨土壤水分运移
关于科技决策咨询建议撰写方法的思考与讨论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意义]对科技决策咨询建议报告的撰写方法进行研究,以期在国际科技竞争加剧及国内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的背景下,助力科技情报工作有效发挥科技决策咨询的重要作用。[方法/过程]以科技情报机构产出的决策咨询建议报告为研究对象,归纳其主要特征、厘清其基本类型,并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战略情报管理标准与模型提出适用于科技决策咨询工作与决策咨询建议报告撰写流程的DDIKI循环模型,运用该模型探讨这一类产品的撰写策略与方法。[结果/结论]科技决策咨询建议具有战略性、精准性、可读性、启示性四大特征,可分为即时情报推送、案例剖析推介、发展态势研判、科技问题分析、风险预测预警等五大类别,基于DDIKI循环模型可划分为输入需求、搭建框架、收集与分析数据、解析信息、提出建议、输出报告等六大流程环节,可为科技情报机构开展决策咨询工作、撰写决策咨询建议报告提供流程、方法、策略等参考,以期服务于新时期科技情报机构强化使命定位、助力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应用于科技决策咨询服务工作、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性支撑。
唐璐刘昊陈云伟张娟
关键词:科技情报
开放科学背景下科学基金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探讨被引量:1
2024年
开放科学正在快速、全面、深刻地重塑全球科学和创新体系,其对于推动教育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助力人才建设等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梳理开放科学背景下国际基金资助机构在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方面的战略计划及实施情况,围绕科教融合、基金项目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具体举措,深入分析科学基金在推动开放科学发展、教育发展、人才建设等方面的地位及作用,为我国开放创新生态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发展提供借鉴。
曲建升黄珂敏刘昊
关键词:科学基金
新时代科学计量与科技评价工作发展新态势——2022科学计量与科技评价天府论坛后记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意义]“2022科学计量与科技评价天府论坛”聚焦科学计量与科技评价领域的国际研究进展和前沿发展动向,为研究者提供交流和讨论的平台。通过对该论坛进行梳理和总结,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从科学计量与科技评价方法创新发展、世界发展格局与科技创新态势观察分析受重视、中观层面科技评价研究与实践蓬勃发展、科学学研究深受关注4个方面对专家报告及投稿论文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揭示新时代科学计量与科技评价工作发展的新态势,展望未来科学计量、科技评价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发展图景。
陈云伟蒲虹君周海晨刘昊唐璐
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覆盖下风沙土的入渗特征及模拟被引量:29
2016年
干旱荒漠区广泛分布的生物土壤结皮(BSCs)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有重要影响。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BSCs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采样与室内模拟实验等方法,探究藓类、地衣和藻等3种类型BSCs覆盖下沙土的入渗特征。结果表明:与无结皮覆盖的风沙土对照,3种类型BSCs均显著降低了沙土初渗速率,藓类结皮、地衣结皮、藻结皮覆盖下初渗速率降低幅度依次为36.10%、46.42%、50.39%;藓类结皮、地衣结皮(P<0.05)和藻结皮(P<0.05)均明显降低了沙土稳渗速率,降低幅度依次为16.50%、33.98%和35.92%;3种类型BSCs均限制了湿润锋在沙土的推进过程,表现为:藓类结皮、地衣结皮、藻结皮的渗漏时间分别为裸沙对照的2.13、3.04和2.98倍;各类型BSCs均减小了沙土累积入渗量,阻碍了沙土水分入渗,与裸沙对照相比,藓类结皮、地衣结皮、藻结皮的1 h累积入渗量分别降低16.10%、28.56%和26.56%。在实验条件下,Kostiakov模型最适用于模拟不同类型BSCs覆盖下土壤水分入渗过程,Horton模型模拟效果次之。
刘翔周宏飞刘昊朱海
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干旱荒漠区风沙土水分入渗
科技强国科技情报体系建设经验及启示
2024年
[目的/意义]针对我国科技情报体系发展现状与问题,梳理主要科技强国科技情报体系建设的相关经验,为我国科技情报体系建设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调研美、英、德、日等国家科技情报体系建设经验,从政策法规、活动组织、科技信息资源与情报研究方法、智库与研究型图书馆作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归纳共性特点。[结论/发现]美、英、德、日等国家的科技情报体系建设适应科技竞争与国家安全需求,构建了“政产学研社”协调机制,信息资源、技术手段、人才建设走在世界前列。我国要立足新时代发展要求,加强体制机制、信息资源、技术方法、人才队伍等关键要素发展与建设,逐步健全科技情报体系。[创新/价值]揭示了我国科技情报体系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我国完善科技情报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蒲虹君陈云伟刘昊刘昊
关键词:科技情报科技强国情报网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