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红

作品数:13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主题

  • 6篇翻译
  • 4篇演义
  • 4篇三国演义
  • 4篇《三国演义》
  • 3篇英译
  • 3篇英语
  • 3篇字幕
  • 3篇字幕翻译
  • 3篇比喻
  • 3篇比喻形象
  • 2篇典籍英译
  • 2篇译本
  • 2篇英语教学
  • 2篇影视翻译
  • 2篇目的论
  • 2篇教学
  • 1篇大学英语
  • 1篇大学英语教学
  • 1篇典籍
  • 1篇独立学院大学...

机构

  • 1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工业职业...

作者

  • 11篇张晓红
  • 1篇臧庆
  • 1篇宋涛
  • 1篇江颖
  • 1篇赵文薇

传媒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电影评介
  • 1篇江苏外语教学...
  • 1篇文教资料
  • 1篇南京工业职业...
  • 1篇南昌教育学院...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科教文汇
  • 1篇吉林省教育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佳木斯职业学...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典籍英译中比喻形象的取舍问题——以《三国演义》英译为例
2017年
中国古代典籍中众多的比喻形象的应用是其之所以具有持久的文学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今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面对大多数英语世界普通读者,他们对中国文化还很陌生。对于他们而言,全面了解典籍中的比喻形象是很艰难的过程,如何在典籍英译过程中做到既有效传播文化,又不会打击英语读者的积极性,这就涉及对于比喻形象如何取舍的问题。文章以《三国演义》英译为例,对这一问题作探讨。
张晓红赵文薇臧庆
关键词:比喻形象典籍英译《三国演义》
体验学习模式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
2013年
英语是一种沟通工具,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沟通、应用能力,但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难以满足这一需求。体验学习理论和体验学习模式的原则是注重"体验",强调从"体验"中学,从"做"中学,这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是一致的。本文旨在把体验学习理论和模式引入到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适合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张晓红
关键词:传统教学模式
从《三国演义》的不同英译本来看翻译目的对翻译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基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中的重要概念"翻译目的",通过具体实例证明,在"信""达"的基础之上,把"翻译目的"作为辅助的翻译标准,将对文化因素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之争的解决有积极的意义。
张晓红
关键词:翻译目的翻译标准目的论
“翻译补偿”——一剂解决独立学院学生英语翻译问题的良药
2014年
“翻译补偿”是翻译领域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与翻译损失共生共存的。而独立学院学生英语翻译环节表现出来的最主要的两个问题:语法错误过多和词汇语义严重不对等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转换过程中的语法和词汇语义的损失及其补偿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本文将运用“翻译补偿”概念和理论,分析独立学院学生英语翻译习作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实例,针对性地解决以上两个问题,证明在独立学院英语翻译教学中引入“翻译补偿”概念的可行性。
张晓红
关键词:翻译补偿
那些在影视翻译中消失的幽默被引量:1
2014年
传统文本中幽默的翻译,一直是文学翻译的难点之一。影视翻译因其多渠道共同作用传递信息的特点,其字幕翻译想要完美、准确地表达原语的幽默效果,实在是难上加难。在某种程度上,一些原语幽默可以通过字幕翻译得到部分程度的体现,但确实有一些幽默无法在译入语中得到适当地体现,因此在字幕翻译过程中消失了。本文讨论了影视字幕翻译中幽默的可译性问题后,通过具体实例证明了这些幽默的存在。
张晓红
关键词:幽默翻译影视翻译字幕翻译
独立学院的工科专业英语教学初探
2013年
不少独立学院工科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对于英语学习缺乏兴趣,使得提高其英语水平具有一定的难度。作为一线教师,笔者从二语习得理论出发,提出了消除学生英语学习方面的负面心理、加强基础、合理运用语言游戏和影视、结合文化和网络课程等方法,以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其英语水平。
宋涛张晓红
关键词:英语教学二语习得
《三国演义》全译本比喻形象英译评析
2017年
比喻形象的英译是典籍英译过程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中国典籍中的比喻形象英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国文化是否走得出去,是否走得有效。本文通过《三国演义》两个全译本对于比喻形象英译的实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如何处理比喻形象的英译才算是成功的。
张晓红江颖
关键词:比喻形象典籍英译三国演义
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比喻形象的保留与转换——兼评《三国演义》的英译本被引量:1
2013年
比喻形象的保留与转换,是成功翻译一部文学作品的关键。基于此,以翻译的"目的论"为基础,以在英语译文中保留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为翻译目的,以《三国演义》的英译为例,分别采用了直译、隐喻/明喻加喻义、意译保留形象和舍弃形象的方法,详尽讨论了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比喻形象如何穿过文化差异,得以保留和转换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在文化流日趋频繁的潮流下,翻译文学作品时,应多以传播中国特色文化为目的,尽量保留比喻形象的主张。
张晓红
关键词:比喻形象目的论隐喻
英汉思维差异与英文影片的翻译被引量:1
2010年
英文电影无论是在影视界还是在学术界,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英文电影的翻译手法的研究也有很多有益的尝试。从消除英汉思维差异这一角度对英文电影的翻译进行探讨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
张晓红
关键词:思维模式英汉思维差异
小议影视翻译中人名翻译的原则
2014年
关于传统文学作品中外国人名翻译的讨论一直是翻译界的热点话题,长期以来关于译名中人名的翻译也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原则。影视作品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分支,其中的人名翻译也必然要遵循这些原则。但影视作品有其不同于传统纸质文学作品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影视作品中外国人名的翻译除了要遵循已有的原则之外,还必须有其专业领域特殊的原则。本文首先探讨了传统文学作品中人名翻译原则在影视作品人名翻译实践中的运用,并提出影视作品人名翻译还应注意的两个原则。
张晓红
关键词:人名翻译配音字幕翻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