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绍平

作品数:26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华裔
  • 3篇身份
  • 3篇谭恩美
  • 3篇美国华裔
  • 3篇莫里森
  • 2篇叙事
  • 2篇山谷
  • 2篇托尼·莫里森
  • 2篇女性
  • 2篇作家
  • 2篇文本
  • 2篇伍慧明
  • 2篇魔鬼
  • 1篇单身
  • 1篇单身汉
  • 1篇东北亚文化
  • 1篇动物
  • 1篇叙事研究
  • 1篇言说
  • 1篇异托邦

机构

  • 21篇大连外国语大...

作者

  • 21篇王绍平
  • 1篇夏宗凤
  • 1篇王璐
  • 1篇王琳
  • 1篇任晶晶
  • 1篇刁凤
  • 1篇邹莹

传媒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外语与外语教...
  • 2篇兰州教育学院...
  • 2篇唐山文学
  • 2篇牡丹江大学学...
  • 2篇东北亚外语研...
  • 1篇作家
  • 1篇华文文学
  • 1篇德州学院学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大学学报...
  • 1篇语言教育
  • 1篇佳木斯职业学...
  • 1篇海峡人文学刊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作家的身份认同与边缘创作
2015年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是由女性作家在特殊的族裔背景和异质文化环境下创作的。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作品主要以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为主题,展现了美国主流文化为背景的社会中少数族裔女性所面临的身份认同困境和边缘化生活状态。论文通过对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作家作品分析揭示出少数族裔女性文学是多元文化杂糅的产物。
夏宗凤王绍平
关键词:少数族裔女性作家身份认同
谭恩美《惊奇山谷》中的“异托邦”呈现
2021年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其近作《惊奇山谷》中,以回忆录的形式讲述了“茶花女”薇奥莱和其母亲路西亚在上海风月场的跌宕与挣扎,小说所构建的“秘密玉路”“上海‘茶花女’”及“十里洋场”再现出特殊的上海形象与上海故事。文章基于福柯“异托邦”理论的六个原理,从危机、偏离以及幻觉三个层面来解读作品中的“异托邦”呈现,挖掘谭恩美笔下上海的时代风貌,进而领略其双重文化背景下“异托邦书写”的独特魅力。
吴均梅王绍平
关键词:谭恩美异托邦
“第三空间”视角下《花鼓歌》中唐人街单身汉身份的建构
2019年
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混杂"与"第三空间"理论为依据,研究华裔作家黎锦扬小说《花鼓歌》中老派地主、开明知识份子、社会底层草根三个阶层的华裔男性在寻求身份的过程中,如何克服文化困惑、解决冲突以及协调两种文化中不同的关系等问题,最终运用杂糅策略完成身份建构。美国华裔只有超越主流文化与自身文化的束缚,才能找到自己的文化身份定位,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这一研究尝试,能对当今全球文化共存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张密密王绍平
关键词:文化身份
美国华裔文学的中国元素共生论被引量:3
2014年
本文借用生物学的"共生"概念和美国学者大卫·科沃特的"文学共生"观,对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中国元素的共生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在回顾"共生"概念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元素与美国元素的并存方式;探讨了前文本与包含了中国元素的后文本之间的互动;发现了有中国元素参与的美国华裔作品中存在两层共生关系。论文进一步指出,以中国元素为核心所探讨的共生关系深刻地影响着美国华裔文学的族裔属性、美国文学经典的重构和美国华裔文学作品的文学性。
王绍平邹莹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
规训权力视阈下《蓝衣魔鬼》中的越界书写被引量:1
2019年
《蓝衣魔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侦探小说家沃尔特·莫斯里发表于1990年的小说。文章借助福柯的规训权力理论,从划界与越界两个层面探讨《蓝衣魔鬼》中白人如何规训黑人的身体和灵魂,使他们在看似反抗的流动越界实践中,加固了黑白种族界线,并使其成为黑人身份认同的羁绊。通过再现主人公的越界之旅,莫斯里实现了对现代规训社会的批判和对新时期黑人弱势群体生存策略的思考。
王晓瑞王绍平
关键词:规训权力越界
《广岛舞伎:原爆57年》中的恶作剧者与生存策略被引量:1
2017年
美国印第安裔作家杰拉德·维兹诺在小说《广岛舞伎:原爆57年》中,以独特叙事方法呈现原子弹爆炸对日本社会及民众造成的影响。维兹诺借助印第安人口头文学中特有的恶作剧者形象,以戏谑笔法抨击日本主流社会与边缘社会间主宰与被主宰的对立关系,为被社会抛弃的流浪者群体寻求苦难中生存策略。文章从"恶作剧者"理论视角入手,分析小说主人公颠覆权威的恶作剧者形象,表达作者期望社会边缘人与主流社会平等共存、世界和平以及异质文化包容等诉求。
王绍平王素佳
美国亚裔文本中的双重“他者”书写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以跨文化视角分析具有东北亚文化血统的美国华裔、日裔、韩裔等文学文本主旨。首先,文章介绍美国亚裔研究的两个关键词"亚裔美国人"和"亚裔美国感"。之后,围绕身份认同主题,从文化乡愁、历史负重与现实纠结等层面,探讨中日韩裔文本建构的双重"他者"。结论指出,研究美国亚裔文本有益于我们了解美国亚裔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东北亚文化。
王绍平
关键词:东北亚文化
《天堂树》中人物的身份构建
2016年
本文基于空间叙事视角对徐忠雄的《天堂树》进行分析,从地志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三方面,解读主人公陈雨津如何构建自身的华裔美国人身份,进而反思华裔如何协调自身双重文化背景,适应新的世界。徐忠雄(Shawn Wong,1949-)是当代举足轻重的美国华裔作家,他的第一部作品《天堂树》是根据自身以及祖辈四代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创作的,是一部自传性散文体小说。小说的主人公陈雨津(Rainsford Chan)
王琳王绍平
关键词:美国华裔作家华裔美国人双重文化自传性散文体内华达山脉
自我成长之旅——梦娜华裔身份构建的拉康式解读
2016年
《莫娜在希望之乡》是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任碧莲的代表作,讲述了多元文化背景下主人公梦娜探寻自我身份历程的故事。法国哲学家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为解读主人公从混沌到拒绝再到回归的主体身份构建过程,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批评范式。通过分析,本文旨在揭示华裔身份归属在美国华裔青年身份构建中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任碧莲是继汤亭亭、谭恩美等之后当代华裔文学的领军人物,倍受评论界瞩目。《梦娜在希望之乡》是任碧莲继《典型的美国人》
任晶晶王绍平
关键词:华裔女作家美国华裔镜像理论批评范式
历史、话语、隐喻:论谭恩美的《拯救溺水鱼》被引量:1
2022年
《拯救溺水鱼》(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 2005)以独特的幽灵叙事视角,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通过书写兰那南夷部落的历史伤痛与悲惨记忆,再现了美国华裔群体的历史伤痕。从小说南夷部落的历史中看到美国华裔历史的踪迹——官方排斥、压迫、歧视与暴力等等,被排斥的群体渴望受到官方认可,回归主流文化。通过南夷部落的历史叙事,作者意在为边缘群体发声。历史融合想象、时空错置,作品得以重现历史、修正历史,打破历史对美国华裔沉默和忽视的不公,找回失去的少数族裔话语权,进而从南夷部落的一系列遭遇中找到华裔历史的现世隐喻,以此颠覆美国官方历史叙事,唤醒族裔意识,重建华裔史。
王绍平胡加林
关键词:谭恩美《拯救溺水鱼》话语隐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