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磊

作品数:13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冶金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不锈
  • 7篇不锈钢
  • 4篇点蚀
  • 4篇电纺
  • 4篇电纺丝
  • 4篇静电纺
  • 4篇静电纺丝
  • 4篇纺丝
  • 4篇干湿循环
  • 3篇点蚀行为
  • 3篇液滴
  • 3篇纤维
  • 3篇马氏体
  • 3篇马氏体不锈钢
  • 2篇低能离子
  • 2篇低能离子注入
  • 2篇电纺丝技术
  • 2篇多晶
  • 2篇多晶硅
  • 2篇双相

机构

  • 13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太原钢铁集团...
  • 2篇沈阳鼓风机集...
  • 1篇中国汽车技术...

作者

  • 13篇张磊
  • 6篇李佳艳
  • 6篇谭毅
  • 4篇孙妍
  • 4篇赵杰
  • 4篇程从前
  • 3篇雷明凯
  • 3篇王克胜
  • 2篇曹铁山
  • 2篇许富民
  • 2篇欧伊翔
  • 2篇侯艳
  • 1篇孟宪明
  • 1篇闻立时
  • 1篇刘美
  • 1篇闵小华
  • 1篇张晶晶
  • 1篇车宏龙

传媒

  • 2篇材料保护
  • 2篇机械工程材料
  • 2篇材料导报
  • 1篇金属学报
  • 1篇表面技术
  • 1篇2008 S...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4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度对液滴干湿循环下430不锈钢点蚀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温度对液滴干湿循环条件下点蚀临界相对湿度和再钝化临界相对湿度的影响规律,结合形貌观察分析液滴条件下点蚀的形成机理。方法首先通过多液滴电位监测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对430不锈钢干湿循环中点蚀的影响。其次,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430不锈钢干湿循环过程中发生点蚀的特征参量,如点蚀、再钝化临界相对湿度,及其对应的临界氯离子浓度。然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统计分析了点蚀坑的深度和直径等特征参数。最后,对比了不同温度下430不锈钢在MgCl2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结果随着温度从10℃上升到50℃,试样发生点蚀的概率从5/35上升到25/35;点蚀平均临界相对湿度从55%上升到63%,对应氯离子浓度从7.4 mol/L下降到6.4 mol/L;再钝化平均临界相对湿度从74%上升到91%,对应氯离子浓度从5 mol/L下降至2.5 mol/L。结论温度升高加速430不锈钢点蚀生长,抑制再钝化。形貌分析表明,随温度增加,点蚀坑形态从横向生长向蚀坑深度方向加速生长。
程从前张志鹏李然张磊张晶晶曹铁山闵小华赵杰
关键词:液滴干湿循环点蚀再钝化相对湿度
液滴干湿循环下不同轧制态2205双相不锈钢的点蚀行为被引量:1
2019年
目前有关双相不锈钢在液滴干湿循环条件下的点蚀特性未见研究报道。通过多液滴电位监测的方法研究了50℃的MgCl2液滴中冷轧态和热轧态2205双相不锈钢干湿循环的点蚀和再钝化行为。结果表明:冷轧态试样点蚀概率为23/30,热轧态试样的点蚀概率为24/24;相比于冷轧态试样,热轧态试样的点蚀临界相对湿度RHpit平均值由47.7%提高到52.3%,对应的[Cl-]pit均值由8.28 mol/L降低到7.50mol/L;再钝化临界相对湿度RHrep平均值由60.3%提高到84.5%,对应的[Cl-]rep均值由6.77mol/L降低到3.48mol/L。点蚀形貌分析表明,2种样品的点蚀坑形貌均呈现较为规则的半球状,且热轧态试样的点蚀坑尺寸要大于冷轧态,蚀坑沿水平方向扩展。
张磊程从前张志鹏王冬颖孟宪明赵杰
关键词:液滴干湿循环点蚀临界相对湿度
敏化对2205双相不锈钢液滴干湿循环下点蚀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前就液滴或干湿循环环境中敏化对双相不锈钢耐蚀性的影响研究不多。为此,采用液滴干湿循环试验研究了敏化处理对2205双相不锈钢点蚀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敏化处理使点蚀相对湿度(RHpit)和再钝化湿度(RHrep)分别由原始态的43%和60%增加到50%和82%。敏化处理劣化了2205双相不锈钢的耐蚀性,发生点蚀的临界氯离子浓度([Cl-]pit)和点蚀电位(Epit)降低。敏化处理改变了点蚀坑形貌,使点蚀坑形貌由原始态的γ相择优溶解转变为沿晶间腐蚀开裂的特征。
侯艳程从前张磊张志鹏王冬颖曹铁山赵杰
关键词:双相不锈钢点蚀干湿循环相对湿度
等离子体基低能氮离子注入AISI420马氏体不锈钢的相结构
<正>AISI 420马氏体不锈钢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等工业领域,对耐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本文采用电子回旋共振(ECR)微波等离子体基低能氮离子注入,即低能1~3 keV、注入剂量速率0.30~0.63 mA c...
王克胜欧伊翔张磊雷明凯
关键词:相结构
文献传递
造渣精炼去除多晶硅中B杂质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以现有实验成果为基础,采用相关热力学及动力学分析,综述了造渣精炼去除多晶硅中B杂质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发展现状,总结了国内外已有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磊谭毅许富民李佳艳
关键词:提纯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的研究
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制备直径几十纳米至几微米聚合物纤维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简述了静电纺丝法的背景及基本原理,阐述了影响纤维制备的主要因素,介绍了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的种类及发展现状,以及在过滤介质材料、电子光学材料、超疏...
张磊李佳艳孙妍谭毅
关键词:纳米纤维静电纺丝陶瓷纤维
文献传递
冶金提纯多晶硅用坩埚内壁氮化硅涂层的制备被引量:8
2011年
选用四种溶液与不同含量的氮化硅粉体混合得到不同的悬浊液,在石英坩埚内壁制备了氮化硅涂层,并将其用于冶金法提纯多晶硅;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分析了多晶硅铸锭与坩埚内壁的粘连面积、铸锭表面微裂纹形貌和反应层厚度,得到与最佳多晶硅铸锭脱模相对应的制备涂层的工艺参数,同时分析了熔炼过程中氮化硅涂层与硅熔体间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将含质量分数为8%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和质量分数为60%氮化硅的悬浊液喷涂到坩埚内壁上,并经210℃×15min烧结后的氮化硅涂层不易分解,坩埚内壁保持完整,铸锭的脱模效果最好;随熔炼温度升高氮化硅涂层分解加剧,在涂层与硅铸锭的接触面处形成了由大颗粒氮化硅组成的连续层,减小了坩埚和涂层中杂质向硅铸锭内部扩散的可能性。
刘美谭毅许富民李佳艳闻立时张磊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坩埚
泵阀用2crl3马氏体不锈钢等离子体基低能氮离子注入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等离子体基低能氮离子注入技术,在450℃,4 h改性处理核电站泵阀零部件用2Cr13马氏体不锈钢,获得了深度为10—12μm的改性层,超高氮过饱和浓度为35%—40%(原子分数),由hcp结构的ε-Fe_(2-3)N相组成.改性层的硬度最大值为15.7 GPa,球-盘式摩擦学实验测定的改性层摩擦系数由原始不锈钢的1.0减至0.85,耐磨性显著提高.在3.5%NaCl溶液中,改性层的阳极极化曲线由原始不锈钢的活化溶解转化为自钝化-孔蚀击穿特征,自腐蚀电位增加至-185 mV(us SCE),维钝电流密度为10^(-1)μA/cm^2,孔蚀击穿电位为-134 mV(vs SCE),抗孔蚀性能明显改善,表面改性2Cr13马氏体不锈钢满足泵阀零部件耐磨损抗腐蚀的需求.
雷明凯王克胜欧伊翔张磊
关键词:耐磨性抗蚀性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的研究
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制备直径几十纳米至几微米聚合物纤维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静电纺丝法的背景及基本原理,阐述了影响纤维制备的主要因素,介绍了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的种类及发展现状,以及在过滤介质材料、电子光学材料、超疏...
张磊李佳艳孙妍谭毅
关键词:纳米纤维纺丝技术静电纺丝
文献传递
静电纺丝法制备SiC纤维被引量:3
2010年
以聚碳硅烷(PCS)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原料制得前躯体溶液,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出PCS/PVP前驱体纤维,经高温分解得到SiC纤维。X射线衍射证实纤维中生成了立方结构β-SiC相。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前驱体纤维及煅烧后SiC纤维的形貌进行了观察,所制备的SiC纤维直径很小,但均匀性不是很高,且表面依附一层非晶形SiO2薄膜层。
张磊李佳艳谭毅孙妍
关键词:聚碳硅烷不熔化处理静电纺丝法SIC纤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