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会娟

作品数:5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土壤
  • 3篇秸秆
  • 3篇秸秆覆盖
  • 3篇保护性耕作
  • 2篇有机碳
  • 2篇土壤呼吸
  • 2篇小麦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田
  • 1篇玉米田土壤
  • 1篇三熟
  • 1篇碳平衡
  • 1篇土壤呼吸作用
  • 1篇土壤活性
  • 1篇土壤活性有机...
  • 1篇土壤碳
  • 1篇土壤碳氮
  • 1篇土壤团聚体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机构

  • 5篇西南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5篇王龙昌
  • 5篇贾会娟
  • 4篇张赛
  • 2篇杜娟
  • 2篇熊瑛
  • 1篇罗海秀
  • 1篇周航飞
  • 1篇张晓雨
  • 1篇冉春燕
  • 1篇陈娇
  • 1篇石超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草业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秸秆覆盖条件下小麦生长季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作用的贡献被引量:10
2014年
在紫色土丘陵区连续6年进行秸秆覆盖试验的"旱三熟"农田系统中,于2012年12月—2013年4月小麦生长季内对土壤呼吸进行测定,并对小麦根系生物量、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等指标进行监测,以分析土壤呼吸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措施显著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秸秆覆盖(S)和秸秆覆盖+腐熟剂(SD)处理分别比对照(CK)增加了45.0%和29.4%.曲线估计表明,土壤呼吸作用与根系生物量呈显著线性关系,通过建立二者的线性回归方程,采用生物量外推法估算小麦根系呼吸作用占土壤呼吸作用的比例,在分蘖期(2012年12月)、拔节期(2013年1月)、抽穗期(2012年3月)和灌浆期(2013年4月),根系呼吸分别占土壤呼吸的28.2%、44.0%、56.9%、56.2%,平均贡献为46.3%,并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在抽穗期达到最大,与根系生物量的变化同步.按照不同处理建立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呼吸间的线性回归方程,经计算得出CK、S和SD 3个处理中,根系呼吸作用占土壤呼吸作用的比例分别为42.9%、43.8%和43.7%,秸秆覆盖对根系呼吸作用比例无显著影响.
张晓雨张赛王龙昌周航飞贾会娟黄召存罗海秀
关键词:土壤呼吸秸秆覆盖
土壤活性有机碳不同组分对保护性耕作的响应被引量:19
2015年
为分析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旱作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以及对土壤有机碳的敏感响应指标进行归纳总结,探讨适合西南丘陵区紫色土农田生态系统在保护性耕作下的有机碳分组方法和活性碳有效指标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为土壤固碳减排、提高土壤质量奠定理论基础。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对平作(traditional tillage,T)、垄作(ridge tillage,R)、平作+秸秆覆盖(traditional tillage+straw mulching,TS)和垄作+秸秆覆盖(ridge tillage+straw mulching,RS)4种处理下、西南紫色土丘陵区"旱三熟"种植模式下的土壤总有机碳(Total soil organic carbon,TOC)、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水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易氧化有机碳(Readily oxidized organic carbon,ROC)、可矿化有机碳(Mineralized organic carbon,MOC)以及微生物量有机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不仅增加了表层土壤的TOC,也有利于20cm以上的耕层TOC的增加,而垄作对TOC的影响很小。秸秆覆盖处理下各土层POC均显著高于传统耕作,而单纯的垄作处理对5cm以下土层的POC没有影响,却显著地降低了0-5cm土层POC含量。DOC含量随土层的加深逐渐降低,且不同处理的差异主要出现在表层0-5cm土壤中,5cm以下土壤的DOC含量不易受到耕作措施的影响。TS、RS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0-5cm土层的ROC含量,R与T之间差异不显著,秸秆覆盖只对土壤表层ROC影响很大。T、R、TS、RS处理全年日均土壤呼吸分别为1.84,1.65,2.22,2.21μmol/(m2·s),年土壤呼吸总量分别为696.31,624.41,840.12,836.33g/m2。与对照相比,垄作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不大,秸秆覆盖加速了土壤呼吸速率。秸秆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MBC含量,而垄作处理的影响不大。MBC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正相关,R2介于0.756~0.919之间,P〈0.05。通过对土
张赛王龙昌黄召存赵琳璐杜娟贾会娟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土壤活性有机碳
西南“旱三熟”区不同作物和秸秆覆盖对土壤团聚体及固碳潜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探讨西南“旱三熟”(小麦/玉米/大豆)套作种植模式下农田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特征及有机碳含量变化情况,进而估算该模式下的土壤固碳潜力,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对传统耕作(traditional tillage,T)和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raditional tillage+straw mulching,TS)2种处理下的土壤团聚体进行筛分和测定.结果表明,3种作物种植下的〉2 mm 粒径与2~0.25 mm 粒径团聚体含量此消彼长,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狉= -0.985,P〈0.05).土壤团聚体结构对不同作物的响应不同,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 粒径)含量在小麦和大豆种植后高达90%左右,玉米种植后约为80%,说明种植玉米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微团聚体的形成.2~0.25 mm 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最高,而水稳性微团聚体的两个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相差不大,有机碳含量在团聚体中的分布规律不受种植作物和耕作方式的影响.秸秆覆盖显著提高了0~5cm 和5~10cm 土层的本土及各个粒径中的有机碳含量,且5~10cm 土层团聚体有机碳受秸秆覆盖的影响较大.通过估算固碳潜力发现,玉米条带的土壤固碳潜力显著大于小麦-大豆条带,在耕作处理保持-致的情况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对农作物的响应不同.因此,在西南“旱三熟”地区,农田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和不同粒径有机碳含量受到耕作措施和种植作物的双重影响,土壤固碳潜力主要由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固碳能力决定,水稳性大团聚体更易受到耕作措施和种植作物的影响,在实践中通过秸秆还田提高土壤固碳外,合理安排农作物也有助于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
张赛王龙昌杜娟赵琳璐陈娇石超黄召存熊瑛贾会娟
关键词:秸秆覆盖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固碳潜力
保护性耕作下小麦田土壤呼吸及碳平衡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为了研究小麦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排放与作物碳蓄积特征,采用LI6400-09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教学试验农场对平作(T)、垄作(R)、平作+覆盖(TS)、垄作+覆盖(RS)这4种处理下的西南紫色土丘陵区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小麦生长季节的土壤呼吸及植株生长动态进行了观测.利用根系生物量外推法(root biomass regression,RBR)和根排除法(root exclusion,RE)这2种方法比较分析根系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并估算小麦农田碳收支状况.结果表明,土壤呼吸介于0.62~2.91μmol·(m2·s)-1,平均值为1.71μmol·(m2·s)-1.T、R、TS、RS各处理日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1.29、1.59、1.99、1.96μmol·(m2·s)-1,表现为T
张赛王龙昌黄召存贾会娟冉春燕
关键词:土壤呼吸保护性耕作小麦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西南旱地玉米田土壤有机碳、氮组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21年
针对西南地区季节性干旱多发、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以“蚕豆/玉米/甘薯”旱三熟种植模式下玉米田为研究对象,设置平作+无秸秆覆盖(FT)、垄作+无秸秆覆盖(RT)、平作+半量秸秆覆盖(FH)、垄作+半量秸秆覆盖(RH)、平作+全量秸秆覆盖(FW)、垄作+全量秸秆覆盖(RW)6个处理开展田间试验,分析了玉米田土壤有机碳、氮组分对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土层分布特征均表现为0~10 cm>10~20 cm。同一生育期内,垄作和适量的秸秆覆盖均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且能减少氮组分的流失;全量秸秆覆盖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增加与氮组分的固定。垄作较平作、秸秆覆盖较无秸秆覆盖更有利于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减少土壤氮含量的损失。各处理中,RH处理对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全氮含量均能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各组分在成熟期玉米田0~10 cm土层中的含量相较于移栽前分别显著增加5.1%、39.2%、38.5%、18.8%、8.7%。此外,RH能有效减缓水溶性氮的流失,其流失量为FT的45.57%。活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以表征总有机碳;玉米产量与土壤有机碳、氮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垄作+半量秸秆覆盖(覆盖3750 kg·hm^(-2)蚕豆秸秆)在西南旱地能产生显著的增碳固氮效应,且具有一定增产效应,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态效益。
戴伊莎贾会娟熊瑛刘帮艳成欣王龙昌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玉米田秸秆覆盖垄作土壤碳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