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富国

作品数:13 被引量:203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折
  • 6篇椎体
  • 5篇压缩性
  • 5篇压缩性骨折
  • 4篇椎体成形
  • 4篇椎体压缩
  • 4篇椎体压缩性
  • 4篇椎体压缩性骨...
  • 4篇脊柱
  • 4篇骨质
  • 4篇骨质疏松
  • 4篇成形术
  • 3篇手术
  • 3篇椎体成形术
  • 3篇微创
  • 3篇疗效
  • 2篇疏松性
  • 2篇髓型
  • 2篇皮穿刺
  • 2篇前路

机构

  • 13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赣州市人民医...
  • 1篇广州市第十二...
  • 1篇遂宁市中心医...
  • 1篇广州市白云区...

作者

  • 13篇杨富国
  • 12篇杨波
  • 11篇尹飚
  • 9篇王簕
  • 4篇章波
  • 4篇唐龙
  • 3篇赵洪普
  • 2篇方世兵
  • 1篇丁强
  • 1篇曾勉东
  • 1篇毛晓芬
  • 1篇娄爱菊
  • 1篇张铮
  • 1篇李建生
  • 1篇郭元
  • 1篇何可人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被引量:37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1月采用经椎弓根入路行PVP治疗29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严重压缩性骨折。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术前后疼痛;术前及术后1周、12个月在X线片上测量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评估椎体高度恢复及术后1年椎体高度丢失情况。结果 29例均成功完成手术,23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渗漏患者均未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29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3.2月。VAS术前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各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术后较术前恢复(P〈0.05),而椎体后缘高度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椎体前缘、中部、后缘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近期疗效明显。
黎双庆杨波杨逸禧杨富国尹飚王簕赵洪普
关键词: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数字骨科学在微创治疗严重OVCF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学在微创治疗严重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1月一2013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33例胸腰椎严重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行CT扫描,将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仿真手术。临床行单侧入路PVP或PKP治疗。手术前后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在X线片上测量椎体前、后缘高度,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症状明显缓解。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由术前45.82±3.00分降至术后1周28.70±2.16分,VAS评分由术前8.46±0.97分降至术后1周2.56±1.23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胸腰椎X线片上椎体高度得到一定程度恢复(p<0.05)。两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但未见临床症状。结论:数字骨科学在微创治疗严重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手术中能提高穿刺的精确性与手术成功率。
唐龙杨波章波黎双庆杨逸禧尹飚王簕杨富国
关键词:数字骨科学脊柱微创三维重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脊柱三维定位器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介绍经皮脊柱三维定位器的应用。方法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对6具尸体标本行经皮椎间孔、椎间盘穿刺定位(尸体试验)及5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临床试验)。双侧穿刺,随机一侧使用自主研制的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经皮脊柱三维定位器辅助穿刺定位并设为试验组,另一侧采用常规徒手穿刺并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穿刺定位时间、“C”型臂X线透视剂量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尸体试验试验组经皮椎间孔、椎间盘穿刺用时(9.42±1.33)min,对照组穿刺用时(13.59±1.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试验试验组经皮穿刺每椎体平均用时(23.55±6.03)min,对照组(29.86±8.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体试验试验组每次经椎间孔、椎间盘穿刺中X线透视剂量为(0.40±0.10)mSv,对照组为(0.65±0.11)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试验试验组经皮穿刺每椎X线透视剂量为(1.04±0.37)mSv,对照组为(1.33±0.40)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体试验试验组发生不良穿刺2次,对照组8次,临床试验均未发生不良穿刺;临床试验试验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4.62%,对照组为1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脊柱三维定位器可个性化精确辅助经皮椎间孔、椎间盘穿刺定位,较传统徒手方法能显著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医患双方的放射性损伤及穿刺并发症,增强手术安全性。
毛晓芬唐龙杨波方世兵尹飚王簕章波黎双庆杨富国杨逸禧
关键词:外科手术微创性脊柱外科器械
关于三维共培养体系中血管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三维共培养体系中成类血管网状结构的可行性。方法分别用绿色荧光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转染第4代hUVECs和第4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标记后的细胞植入Ⅰ型鼠尾胶原于培养皿内共培养。添加含有体积分数为5%胎牛血清的内皮细胞培养基(ECM)1 ml。共培养2、4、7 d及单纯细胞培养7 d后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两种细胞相互成网的状态及其两者生长情况。通过MetaXpress软件系统中血管生成分析模块(Angiogenesis)计算出生成的类血管网状结构的长度值,并利用DNA萃取法分析细胞的活力与增殖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与Western blot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水平及VEGF蛋白水平。结果共培养2 d后BMSCs明显开始拉伸,呈长梭状,细胞之间无聚集趋势;hUVECs拉伸情况不明显,仅有少数细胞有轻微拉伸。4 d后BMSCs持续拉伸状态并有明显聚集趋势,hUVECs拉伸情况明显并有开始有聚集趋势,但两种细胞之间联系不明显,可见类血管状结构形成。7 d后两种细胞均拉伸、聚集,两者相互交错并有管状结构形成。DNA含量测定显示细胞数量在7 d内有明显增殖,增殖幅度与单纯培养的凝胶支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培养后2、4、7 d对共培养的材料支架进行RT-PCR检测与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2 d,4 d与7 d 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增长(2.1±0.1)倍及(5.2±0.2)倍;7 d后单纯hUVECs及共培养的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单纯BMSCs培养的(2.4±0.1)倍及(8.8±0.2)倍。结论被荧光蛋白标记后的hUVECs和BMSCs在Ⅰ型鼠尾胶原内可保持其荧光并存活,两者在此共培养体系中可进行三维生长与自由拉伸。7 d后可见其明显的相互作用并形成类血管网状结构。可见使用此共培养体系是�
杨逸禧杨波娄爱菊张铮林启旺何可人蔡梓红尹飚黎双庆杨富国郭元王簕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四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探讨4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本组接受手术治疗的1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动力髋螺钉(DHS)组41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35例,Gamma钉组3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26例。对其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患髋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作比较分析。结果 132例患者中127例获得随访(DHS组38例,PFNA组33例,Gamma钉组3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26例),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28.4个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手术后下地负重时间短于其他3组(P〈0.01);PFNA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其他3组(P〈0.01);1年后患髋功能4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HS、PFNA、Gamma钉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更适合于更需要短手术时间的手术耐受力差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合于更需要早期活动以减少并发症的患者。
黎双庆杨波方世兵杨逸禧杨富国尹飚王簕赵洪普曾勉东
关键词:髋骨折关节成形术骨折固定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PVP或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61例(PVP50例,PKP11例)。测量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最后一次随访时脊柱侧凸Cobb角,以及伤椎最塌陷处的高度。结果骨水泥渗漏17例。61例随访8~12个月,平均9.4月,术前与术后4个时间点脊柱侧凸Cobb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5.745,P=0.000)。术前脊柱侧凸Cobb角为16.4°±5.5°,显著大于末次随访13.3°±5.5°(P=0.000)、术后6个月13.4°±5.5°(P=0.000)、术后3个月13.9°±5.6°(P=0.000)和术后3 d 14.2°±5.5°(P=0.000)。术前与术后4个时间点椎体最塌陷处高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7.928,P=0.000)。术前最塌陷处椎体高度(1.9±0.6)cm,显著低于末次随访(2.0±0.6)cm(P=0.000)、术后6个月(2.1±0.6)cm(P=0.000)、术后3个月(2.1±0.6)cm(P=0.000)和术后3 d(2.1±0.6)cm(P=0.000)。结论 PVP或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可显著改善脊柱侧凸畸形以及伤椎最塌陷处高度。
李穗鸥杨波尹飚杨富国王簕李建生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脊柱侧凸骨折脊柱
Mimics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脊柱微创定位器的临床研究
脊柱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MISS):指经非传统手术途径,并借助医学影像及显微内窥镜等特殊手术器械和仪器对脊柱疾患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微创技术和方法。如何实现MISS手术...
杨富国
关键词:三维可视化脊柱手术
椎体成形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减少再骨折发生率被引量:27
2016年
背景:目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常见,但缺乏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使得治疗后再骨折问题逐渐显现。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技术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减少再骨折发生率方面的疗效,分析抗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性。方法:纳入8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根据患者是否接受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51例,通过门诊或住院随访复查胸/腰椎X射线片及骨密度值,对比两组在随访不同时间的脊柱稳定性、骨密度值及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结果与结论:(1)78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6-39个月,平均26.73个月,治疗组、对照组在脊柱稳定性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对照组椎体骨小梁稀少;(2)骨密度值:两组治疗后12,24,36个月T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再骨折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治疗后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可有效减少再骨折发生率,近、中期疗效满意。
杨富国杨波尹飚黎双庆杨逸禧龚翼星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抗骨质疏松再骨折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三种手术方法的初期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60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或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posterior cervical laminoplasty,PCL)以及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并完成至少2年随访的8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将37例行ACDF或ACCF的患者归入A组,将32例行PCL的患者纳入B组,其余13例行ACDF联合PCL的患者列为C组。比较分析A、B、C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apan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JOA改善优良率、颈椎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活动度(rang of motion,ROM)。[结果]截至末次随访时,A、B、C三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少于C组(P〈0.05);三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NDI及ROM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A组的NDI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其余各项指标在三组间无差异(P〉0.05)。截至术后2年,B组的NDI劣于A组(P〈0.05),而ROM则优于A组和C组(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此三种手术方法对治疗CSM均可获得良好的初期临床效果,前路手术在颈椎功能改善方面优于后路手术,而后路手术在颈椎活动度的丧失方面要优于前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
章波唐龙杨波秦楚强黎双庆杨逸禧尹飚杨富国
关键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髋关节周围骨折诊治的进展被引量:9
2015年
从解剖学上来讲,髋关节是由髋臼及股骨头构成的典型杵臼关节,关节周围骨折包括了经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和临近关节的干骺端骨折。因此髋关节周围骨折具体来说包括:髋臼骨折、股骨头骨折、股骨颈骨折及粗隆间骨折;与此同时,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所致的假体周围骨折也不容小觑。髋关节周围骨折由于解剖位置较深多与骨质疏松、高强度、高能量损伤有关。
杨富国杨波黎双庆杨逸禧
关键词:髋关节周围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头骨折假体周围骨折干骺端骨折关节内骨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