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龙
-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肱骨近端角度变化对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预后的影响
- 目的 探讨肱骨后倾角、颈干角变化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PHILOS)治疗5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38例患者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记...
- 张云龙陈云丰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颈干角
- 肱骨近端角度变化对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肱骨后倾角、颈干角变化对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PHILOS)治疗5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38例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并评估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所有患者术后3 d内行双侧肱骨全长CT检查,在三维CT重建图像上测量双侧肱骨后倾角及颈干角。比较患侧与健侧肱骨后倾角和颈干角并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后倾角增加组、后倾角减小组及颈干角增大组、颈干角减小组。结果患侧与健侧肱骨后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患侧肱骨颈干角显著大于健侧。末次随访时,肱骨颈干角增加组与减小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肱骨后倾角减小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后倾角增大组,而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后倾角增大组。结论与健侧相比,患侧肱骨颈干角改变对锁定钢板内固定患者预后影响不大,但肱骨后倾角较健侧增大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
- 张云龙陈云丰陈圣宝芮碧宇张明薛培璘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颈干角预后
- 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和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8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78例,女109例;年龄18~88岁,平均55.9岁.根据患者随访期间X线片判断是否存在螺钉穿出肱骨头,并以此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Neer骨折分型、内侧柱粉碎、骨密度、受伤至手术时间、植骨、复位程度、肱骨头螺钉数目、内侧柱支撑作为自变量,先行各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然后对P <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18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7.8个月(10~45个月),共有27例发生螺钉穿出肱骨头,发生率为14.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eer骨折类型、内侧柱粉碎、植骨、复位程度、肱骨头螺钉数目、内侧柱支撑、内侧柱粉碎×内侧柱支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Neer三部分/二部分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OR =4.406,95% CI(1.176 ~ 16.515)],Neer四部分/二部分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OR=7.799,95% CI(1.924 ~31.620)]内侧柱粉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OR=0.287,95% CI(0.114~0.718)]. 结论 影响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主要预后因素是骨折类型和内侧柱粉碎,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最优的方案,减少螺钉穿出肱骨头的发生.
- 张明陈云丰胡海陈圣宝王磊芮碧宇李琦章伟张云龙
- 关键词:肩骨折手术后并发症
- 新型锁定钢板与AO-PHILOS钢板固定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比较分别使用新型锁定钢板固定和AO-PHILOS钢板固定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生物力学表现。方法建立肩关节、肱骨近端四部分及骨折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两种骨折内固定模型在肩关节4种外展不同功能位置时应力、位移分布情况。结果肩关节外展0°、30°、60°、90°时,新型锁定钢板的最大位移分别为6.644、7.079、5.850、3.005 mm,而AO-PHILOS钢板的最大位移分别为6.293、6.826、5.774、3.023 mm。两种内固定的最大位移在变化中接近,表明在固定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稳定性无明显差别。肩关节外展0°、30°、60°、90°时,新型锁定钢板的最大Von Misses应力分别为1 033.0、904.1、888.1、1 062.0 MPa,而AO-PHILOS钢板的最大Von Misses应力分别为743.1、692.4、486.4、393.5 MPa。在不同肩关节外展位过程中,两者总体应力都在逐渐减小,但新型锁定钢板应力减小的范围较大,相对来说,应力分散传递明显。结论新型锁定钢板和AO-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时,应力分布差异不明显,都表现出稳定的固定效果。但对于有骨质疏松且同时合并大、小结节的肱骨近端骨折时,新型锁定钢板独特的解剖设计及固定效果更具有优势。
- 章伟芮碧宇潘垚傅士平张明张云龙薛培璘陈云丰
- 关键词:锁定钢板
- 喙锁韧带走行方向在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测量喙锁韧带(斜方韧带和锥状韧带)的走行方向,便于术者行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时重建喙锁韧带。方法 17具(34肩)成人尸体标本,分别标记斜方韧带和锥状韧带于锁骨及喙突止点中心,分别于韧带锁骨止点中心穿克氏针至喙突止点中心,测量克氏针倾斜角度以测量喙锁韧带的走行方向。结果斜方韧带的外展角为(39.39±1.02)°(36.8°~42.0°),后倾角为(6.04±0.63)°(4.8°~7.2°);锥状韧带的外展角为(6.62±0.68)°(5.5°~8.2°),后倾角为(10.99±1.01)°(7.0°~12.0°)。结论研究喙锁韧带走行方向、角度,有利于术者钻孔行喙锁韧带重建时确定骨道的方向。
- 朱乃锋张云龙陈云丰
- 关键词:喙锁韧带韧带重建肩锁关节脱位
- 肩关节置换术中肱骨后倾角测量及临床意义
- 2015年
- 肱骨后倾角(RA)是肱骨近端重要的解剖角度之一,对肩关节功能有重要影响。其测量方法包括X线、超声、CT及MRI测量等。由于RA受优势肩、性别、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测量结果差异较大。肩关节置换术中,准确设定RA有赖于解剖标志和角度值的合理选择。新的RA解剖标志具有易于寻找、便于设定的优势,且其具有与传统肱骨远端髁间线相似甚至更佳的稳定性。该文就肩关节置换术中RA测量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 张云龙陈云丰张明薛培璘
- 关键词:肩关节
- 喙锁韧带重建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测量喙锁韧带相关解剖学数据,为肩锁关节脱位手术中完全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提供必要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15具(30肩)成人尸体标本,分别标记斜方韧带和锥状韧带锁骨止点中心,测量韧带锁骨止点中心与锁骨骨性标志的相关解剖学数据。结果斜方韧带锁骨止点中心与锁骨远端、前缘、后缘的距离分别为(21.87±1.12)mm(19.8~24.0 mm)、(6.34±0.45)mm(5.5~7.2 mm)、(20.47±1.02)mm(18.9~22.1 mm);锥状韧带锁骨止点中心与锁骨远端、前缘、后缘的距离分别为(36.69±0.92)mm(35.0~38.5 mm)、(15.71±0.56)mm(14.8~17.0 mm)、(5.53±0.39)mm(5.0~6.3 mm)。结论喙锁韧带锁骨止点中心与骨性标志的距离的测量,将有利于术者行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时完全解剖重建喙锁韧带。
- 朱乃锋张云龙陈云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