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玲 作品数:23 被引量:166 H指数:9 供职机构: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更多>>
幼年性息肉病伴骨化一例 被引量:1 2015年 患者男,18岁。无明显诱因反复便血2年,加重2周,2014年7月初于本院第一次就诊。体检未见黏膜色泽异常、溃疡等情况。否认家族遗传病史。直肠指诊发现距肛门约4cm处直肠前壁可触及多发不规则肿物,基底宽, 李晓玲 王行富 张声 刘雪咏 陈达阳 王允玉关键词:幼年性息肉病 家族遗传病史 反复便血 直肠前壁 直肠指诊 法国POLA研究组评估2016WHO弥漫性胶质瘤分类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4 2016年 新的WHO分类中弥漫性胶质瘤定义更为精确,包括1p/19q共缺失、IDH1/2突变和组蛋白H3-K27M突变。该文目的是法国POLA研究组对更新的WHO(2016)分类的预后价值进行评估。所有送至中心行病理检查和纳入法国全国性POLA队列研究中的高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 Tabouret E Nguyen A T Dehais C, et al. 李晓玲 王行富关键词:预后价值 胶质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肝细胞肝癌鼻腔鼻窦转移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鼻腔鼻窦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于鼻腔鼻窦的转移性肝细胞肝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肝恶性肿瘤术后出现右鼻腔肿痛,右睑肿胀,右面部稍肿胀。CT平扫及MRI平扫示:右侧上颌窦及鼻腔、鼻前庭占位性病变并右侧上颌窦后外侧壁、前壁及眶底骨质破坏,右侧颞下窝及眼眶侵犯,倾向恶性病变。活检组织镜下示:破碎组织中查见肿瘤组织及出血、坏死成分,鼻黏膜下纤维组织中肿瘤细胞成片排列,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形态较一致,肿瘤细胞胞浆中等偏少,胞浆嗜酸性,部分可见胞浆内空泡,核圆、卵圆,核仁不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肿瘤细胞Glypican-3、广谱CK弥漫强阳性,CK7部分阳性,Hepatocyte个别细胞阳性。诊断:肝细胞肝癌鼻腔鼻窦转移。结论肝细胞肝癌发生鼻腔鼻窦转移罕见,结合患者肝癌病史、转移灶及原发性肿瘤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指标表达情况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陈小平 李晓玲 龙联文 郭惠彬关键词:鼻腔鼻窦 肝细胞肝癌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自然病史和长期随访 被引量:11 2015年 作者回顾性研究74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XA)组织学问变特征和BRAFV600E突变的预后意义。患者平均诊断年龄21.5岁,包括31例儿童和43例成人,随访中位时间为7.6年。间变特征(PXA—AF)定义为核分裂指数≥5个/10HPF和(或)伴有坏死,共有33例。作者将其中60例进行免疫组化和(或)分子分析,发现其中39例BRAFV600E突变,且这39例IDH1(R132H)均为阴性。 Ida C M Rodriguez F J Burger P C 李晓玲 王行富关键词:长期随访 自然病史 诊断年龄 中位时间 分子分析 免疫组化 IDH突变的弥漫性和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具有相同的发病年龄和极小的生存期差异:一个WHO分级的问题 被引量:18 2015年 WHO(2007)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列出WHOⅡ级的弥漫性星形细胞瘤(A Ⅱ WHO 2007)和WHOⅢ级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AA Ⅲ WHO 2007)之间的区别。 A Ⅱ WHO (2007)的患者与AA Ⅲ WHO (2007)的患者相比显著年轻、生存期明显较长。迄今为主,分级和分类仅仅依靠形态学而未考虑IDH这一预后相关分子标记的状态。作者发现,对于IDH突变的星形细胞瘤而言,WHO(2007)的分级系统对预后的提示意义较差。检测来自3个独立的病例系列共1360例成人弥漫性星形细胞肿瘤的年龄分布和生存时间,其中包括683例Ⅱ级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 A Ⅱ IDHmut)、562例IDH突变型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AA Ⅲ IDHmut)和115例IDH 突变的胶质母细胞瘤( GBM IDHmut )。 A ⅡIDHmut和 AA Ⅲ IDHmut的患者显示具有相同的发病年龄(36~37岁),而两级别之间的生存时间差异小于 WHO (2007)的报道(A Ⅱ IDHmut 中位生存时间为10.9年,AAⅢIDHmut为9.3年)。作者分析提示AⅡWHO2007与AAⅢ WHO2007年龄分布和生存时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 IDH非突变型肿瘤所占的比例。这些数据结果对目前实行的星形细胞瘤分级和危险分层提出了重大挑战,并可能对 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的治疗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David E Yasin M Daniel S 李晓玲 王行富关键词: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 发病年龄 IDH 生存期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4 y-o-F,右侧额叶及胼胝体膝区血肿 王行富 刘雪咏 李晓玲 陈余朋 胡力文 张声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2022年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肿瘤,近些年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等技术的发展,对其认识逐渐加深,因而2021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SFT的命名及分级标准改变较大。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对中枢神经系统SFT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李晓玲 王行富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遗传学 少见肿瘤 盆腔游离体一例 2020年 盆腔游离体(pelvic loose body,PLB)较少见。本文对1例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及病理学特征等进行报道,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 刘泽平 李晓玲 潘金万 何洪生 陶群星关键词:诊断和鉴别诊断 临床病理特点 影像资料 病理学特征 典型病例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组蛋白H3-K27M突变型:47例形态学变异谱系及相关遗传学改变分析 被引量:51 2016年 最近发现在儿童和年轻人丘脑、桥脑和脊髓的高级别胶质瘤中存在编码组蛋白H3的亚型H3.3和H3.1的H3F3A和HIST1H3B基因体细胞突变。然而,关于发生这些肿瘤的患者和部位具体范围,以及形态学谱系和相关遗传学改变仍然不确定。本文检测47例伴组蛋白H3-K27M突变的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包括25例男性和22例女性患者,年龄2~65岁(中位年龄14岁)。肿瘤中心位置除了位于桥脑(17例)、丘脑(15例)和脊髓(9例),还可见于第三脑室(3例)、下丘脑(1例)、松果体区(1例)和小脑(1例)。 Solomon D A Wood M D Tihan T 李晓玲 王行富关键词:高级别胶质瘤 组蛋白H3 遗传学改变 突变型 谱系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7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由于中枢神经系统(CNS)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与血管外皮瘤(HPC)的分子遗传学特征一致,2016 WHO CNS肿瘤分类将二者合为SFT/HPC,并分为3级。本文主要探讨CNS SFT/H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预后等。方法收集71例CNS SFT和HPC进行回顾性研究和重新分级,对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随访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1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4例;年龄3~77岁,中位年龄48岁。WHO Ⅰ级12例(17%)、WHOⅡ级26例(37%)和WHOⅢ级33例(46%)。镜下可表现为经典的SFT表型、HPC表型或二者混合。免疫表型上,97%(69/71)的病例表达STAT6,其中96%(66/69)的病例弥漫强阳性;bcl-2、CD99及波形蛋白表达率均约为90%;CD34表达率随着肿瘤级别升高而降低,平均表达率为78%,10%(7/71)的病例不同程度表达SSTR2a,其中1例胞质强阳性;极少数病例局灶表达上皮细胞膜抗原、CD57、S-100蛋白;Ki-67阳性指数1%~50%。34例随访8~130个月,其中12例复发(35%),2例(6%)发生肝转移。结论CNS SFT/HPC相对少见,不同级别之间临床病理和预后之间明显重叠或过渡。STAT6是目前诊断该肿瘤较为特异的标志物。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手段,Ⅱ级和Ⅲ级易复发及转移,最常转移部位为肝脏。 李晓玲 付伟伟 张声 陈达阳 陈余朋 武杰 刘雪咏 李国平 林生明 罗胜 蔡珊珊 郭伟 王行富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 血管外皮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