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云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5H指数:8
-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高密度沉淀池在钢厂总排深度处理系统中的运行研究
- 2017年
- 为了减少钢厂新水取水量,降低吨钢耗水量,解决总排来水污染物种类多、成分复杂、难以处理等问题,对某钢厂总排污水处理中心进行改造,采用高密度沉淀池作为超滤膜组件的前处理,在运行过程中调整混凝剂投加量的多少、改变搅拌机转速和控制污泥的回流比,使其达到最佳运行工况.可有效降低水中浊度和有机物污染,减轻后续超滤膜组件的处理负担.
- 冀翠香王晓云李卫平
- 关键词:高密度沉淀池钢铁废水浊度废水回用
- 包头南海子湿地冰封期污染物迁移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为研究寒旱区湿地包头南海子冰封期的污染物迁移特征,于2015年11月—2016年1月冰封期每月中旬在冰冻的湖面上破冰钻孔采集冰样和冰下水样,对样品的pH、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NO_3-N)、亚硝态氮(NO_2-N)、氨氮(NH_3-N)、溶解性磷(DP)、化学需氧量(COD_(Cr))、叶绿素a(Chl(a))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各项污染物指标在冰体和水体中的浓度特征及迁移规律,并对TN、TP、Chl(a)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水体在结冰过程中,污染物由冰体向水体迁移,迁移率Chl(a)>TN>COD_(Cr)>TP;冰封期水体中各形态氮分布差异较大,而磷元素的赋存均以不溶性磷为主;通过分析湿地冰封期TN、TP、Chl(a)的相关性,得出三者在冰体中的相关性较水体显著;与非冰封期相比,冰封期水体中污染物的含量均高于非冰封期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过长的冰封期使湿地有机污染趋势加重.
- 王晓云于玲红王非樊爱萍鲁海李卫平
- 关键词:冰封期污染物迁移
- 乌梁素海表层水中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估被引量:6
- 2017年
- 于2014年4月采集乌梁素海表层水样,利用地统计方法分析重金属元素Cd、Cr、Cu、Hg、Pb、Zn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计算元素的富集系数来分析其富集水平。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除局部区域外均呈现出随水流方向从北到南递减的趋势,Cu在局部区域存在高值区,Pb在水流经10号采样点后质量浓度逐渐升高。元素的富集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Hg>Cd>Cu>Zn>Cr>Pb,其中Hg富集非常明显,达到高等富集和很高富集水平,Cd在4号采样点达到中等富集水平,其他元素为不足最小富集水平。
- 李卫平王晓云段浩洁于玲红
- 关键词: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评估乌梁素海
- 包头南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被引量:19
- 2017年
- 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南海湿地生态系统,建立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集对分析方法,描述健康评价过程中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并应用分段三角模糊数,刻画集对差异度系数,进而提出了利用集对分析和分段三角模糊数的南海湿地健康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湿地生态健康综合联系度为-0.287,相应的级别特征值为3.574,健康状态整体处于IV级,即一般病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其中,压力、状态和响应子系统的级别特征值分别为3.689、3.669和3.155,压力和状态子系统都处于IV级(一般病态),响应子系统健康状态处于III级(亚健康)。从各子系统级别特征值和指标权重可知,影响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为人口密度、湿地周边人口素质、地表水质、水营养状态、水生植物覆盖率、湿地原生性和现有政策法规。
- 高静湉王晓云李卫平于玲红苗春琳樊爱萍
- 关键词: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集对分析三角模糊数
- 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被引量:2
- 2017年
- 为了加强包头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测定了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土壤中As、Cd、Cr、Cu、Ni、Pb、Zn的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并采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对湿地重金属的来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黄河湿地小白河土壤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Zn>Cr>As>Pb>Ni>Cu>Cd。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多种重金属为中度和偏中度污染,黄河湿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最后,讨论了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土壤重金属的可能来源,表明湿地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人为影响因素。
- 韩剑宏杜方圆李卫平高静湉王晓云鲍交琦樊爱萍
- 关键词:黄河湿地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 包头南海湿地冰封期水质特征被引量:15
- 2016年
- 以包头南海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寒旱区湿地冰封期的水环境特征。通过现场采集冰样和水样,分析其各项污染物在冰体和水体中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水体在结冰过程中,污染物由冰体向水体迁移,是冰封期湿地水体污染加重的原因之一;冰封期水体和冰体中各形态氮百分比差异较大,而磷污染物都以不溶性磷为主;水体中总氮含量与总磷含量显著相关;冰体中总氮含量、总磷含量分别与叶绿素a含量显著相关。
- 于玲红王晓云李卫平孙岩柏高静湉樊爱萍虞炜
- 关键词:冰封期水质特征
- 包头市南海湿地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通过对南海湿地进出水和核心区进行布点采样,检测了样品的氮磷和有机污染物,分析了湿地水污染现状,同时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湿地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海湿地水体达到污染级别,其中湿地进水区域和旅游开发区水质达到重污染级别;南海湿地现已处于富营养型。通过分析得出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该地区人口多,人为污染大,南海湿地补水来源受污染严重;对水质净化具有一定作用的水生植物不被收割利用,对水质造成了二次污染。最终针对南海湿地的污染状况和原因,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
- 樊爱萍王晓云于玲红于玲红孙岩柏殷震育李卫平
- 关键词:内梅罗污染指数富营养化评价
- 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优势植物重金属的富集特征被引量:15
- 2016年
- 通过对采集的植物和对应土壤的监测分析,研究了包头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优势植物和土壤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以优势植物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香蒲(Typha oriental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物和土壤的野外采样分析,检测了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湿地植物及相应土壤中As、Cd、Cr、Cu、Ni、Pb、Z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单因子分析及综合分析,同时分析了3种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植被区土壤均受到中度污染,其中As、Cd、Zn污染最为严重。该湿地优势植物富集特征显示:香蒲地上部和地下部对Ni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对土壤中Ni污染具有修复作用;香蒲和芦苇对重金属As、Cd、Zn的转运系数相对较高,耐性较好;三种优势植物对As、Cd、Zn等污染程度高的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小于1,对土壤中As、Cd、Zn污染没达到修复效果;不同植物体内重金属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不同,其作用结果会对植物重金属的富集产生一定的影响。
- 高静湉杜方圆李卫平韩剑宏王晓云鲍交琦樊爱萍
- 关键词:黄河湿地植被重金属
- 包头市南海湿地水质现状分析与评价被引量:27
- 2017年
- 南海湖是包头市唯一的天然湖泊,为了解包头市南海湿地的水质现状,根据南海湿地进出水特点于2015年4—11月合理布点采样,通过检测pH、DO、TN、TP、DP、NO_3-N、NO_2-N、NH_3-N、CODCr、Chl(a)等指标,对湿地水质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污染指数法和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湿地水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海湿地水体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根据污染负荷分担率Ki值可知化学需氧量(22.93—45.98)、总氮(27.69—38.10)、总磷(5.93—28.03)对水体的污染最为显著,均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监测期间各点位TSI(chla)值均大于53,可知南海湖现已处于富营养状态.
- 于玲红王晓云李卫平高静湉鲍交琦王佳宁
- 关键词:营养状态指数法水质分析
- 南海湖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质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8年
- 为了探究包头市南海湖水体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质因子的关系,于2017年4~6月在南海湖整个水域设置12个代表性采样点,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细胞密度及其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7属139种,其中绿藻种类最多,其次是硅藻、蓝藻;主要优势种为: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球衣藻(Chamydomonas globosa)、螺旋弓形藻(Schroederia spiralis)、近缘针杆藻(Synedra affinis)、克落脆杆藻(Fragilaria crotomensis)、微小色球藻(Chroococus tenax)、微小平裂藻(Oscillatoria tenuissima),群落结构属于绿藻—硅藻—蓝藻型。浮游植物密度空间分布不均,平均密度为65.08×106cells/L,表明南海湖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分析也显示南海湖水质为中度污染;浮游植物主要种类细胞密度与水质因子的关系通过冗余分析(RDA)进行整体排序,结果表明,南海湖绿藻受总氮影响较大,而蓝藻主要受总磷的影响。
- 姜庆宏王佳宁李卫平李兴鲍交琦王晓云
-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水质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