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川
- 作品数:63 被引量:196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协调根区供水和作物需水的干旱指数构建方法
- 本发明的协调根区供水和作物需水的农业干旱指数构建方法,步骤为:1、计算研究区作物田间土壤逐日含水量;2、计算作物根区逐日变化过程;3、计算作物土壤田间持水量与凋萎含水量及作物逐日根区供水能力;4、计算研究区作物根系吸水效...
- 杨云川韦昌正李宗恒梁丽青廖丽萍贺梦冬姚佳琪严桃周宇轩
- 一种适用于岩溶区流域的极限防洪风险预测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岩溶区流域的极限防洪风险预测系统,包括:将构建的未来时期气候和土地利用的耦合情景代入构建好的岩溶区水文模型,模拟预测得到未来径流过程后,进行未来气候及土地利用变化下洪水频率分析及极限防洪风险分析,再...
- 莫崇勋雷兴碧汤佩玉宋轩孙桂凯杨云川麻荣永农翕智
- 模拟海水上溯对运河透明土坡渗流影响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 模拟海水上溯对运河透明土坡渗流影响的实验装置及方法包括水槽、闸门、透明土坡、收集水箱一、收集水箱二、抽水泵一和抽水泵二,所述闸门安装在水槽内,将水槽分隔为淡水区和咸水区,在淡水区一侧堆置透明土坡,水槽一侧设有淡水水箱,淡...
- 廖丽萍陈启杨杨云川李卓峰马少坤
- 基于DSSAT的广西来宾甘蔗水分利用效率指标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是衡量农业用水科学性与合理性的重要指标,研究甘蔗水分利用效率是实现其高效灌溉管理、提高我国蔗糖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基于SPEI指数,选取典型干旱年,采用DSSAT-Canegro模型开展了不同典型干旱年的甘蔗产量对灌溉制度情景响应机制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对农田总供水利用效率WUE_(g)、田间水分利用效率WP、真实灌溉水利用效率WUE_(ti)、和灌溉水利用效率WUE_(i)进行评价分析。研究明晰了不同典型干旱年模拟产量的均值随灌溉定额的增加均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特旱年;WUE_(g)、WUE_(ti)和WP指标能较好地反映甘蔗产量和水分消耗的关系,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显著,但WP由于田间蒸散发量的数据不易获取,限制了它在大尺度及长时段的应用。WUE_(i)只反映了甘蔗产量和灌溉量之间的关系,不适用于降水丰富的地区。经分析,推荐WUE_(g)和WUE_(ti)作为广西来宾市甘蔗灌溉用水效率指标。该研究对灌溉用水效率评价和灌溉决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及指导意义。
- 张会娅杨云川莫崇勋莫崇勋邓思敏谢鑫昌
- 关键词: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甘蔗
- 广西月尺度旱涝急转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11
- 2019年
- 近年,我国南方旱涝并存、急转突变现象突出,因其灾害严重且难以预防,已成为当前亟待攻关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标准化前期降雨指数(SAPI)计算广西1961~2017年逐月旱涝急转指数(SDFAI),在讨论其阈值和适用性基础上,分析了区域旱涝急转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SDFAI在广西具有较准确的识别能力,其临界阈值为1.2(旱转涝)和-1.2(涝转旱),57年时段旱转涝(涝转旱)事件百分率为4.07%(2.5%);②广西旱转涝事件年内分配以4月最多(12.59%)、12月最少(5.24%),涝转旱事件则以6月最多(21.88%)、12月最少(1.34%);③广西旱转涝(涝转旱)事件的年际增(减)趋势均不显著,多重周期以2.93a(3.09a)为主,仅旱转涝事件在2009年发生显著突变;④广西旱转涝(涝转旱)事件的年频次空间均值为0.49次/a(0.3次/a),空间分布均呈现由桂西北向桂东南逐渐减小的总体变化特征。该成果可为广西旱涝急转现象及其灾害成因分析、过程识别、信号诊断及预报预警研究奠定基础。
- 杨星星杨云川邓思敏廖丽萍廖丽萍廖丽萍
- 关键词:旱涝急转
- 考虑水文变异的河道生态径流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采用Mann-kendall等多种突变检验方法对广西澄碧河流域坝首和平塘两水文站径流序列进行突变综合检测,并用逐月最小生态径流计算法和逐月频率计算法分别研究变异前和变异后的河道内最小生态径流和适宜生态径流情况。结果表明,变异后最小生态径流总体小于变异前,丰水期时段变异前适宜生态流量普遍小于变异后,平水期变化不明显,枯水期时段变异前适宜生态流量普遍大于变异后;坝首及平塘适宜生态径流满足率枯水期平均下降分别为10.8%和7.5%,丰水期则平均上升分别为3.7%和5.8%,平水期无明显变化。
- 莫崇勋阮俞理莫桂燕林怡彤孙桂凯孙桂凯
- 关键词:生态径流突变检验
- 1951-2015年广西极端降雨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11
- 2020年
- 基于两种高时空分辨率的1951-2015年日降雨序列数据,选择11个极端降雨指数,采用Mann-Kendall(MK)检验法和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法,分析了广西极端降雨事件的多尺度非线性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51-2015年广西11个极端降雨指数除连续湿润日CWD、中雨日数R10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外,其余9个指数均呈现较显著的增强趋势;广西连续干日指数CDD高值区位于桂东和桂西,其余指数均呈现出从桂东北及南部向桂西南、桂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各极端降雨指数显示,广西极端降雨演变多在2008-2010年发生显著的突变;广西极端降雨演变存在2.85~3.34a和5.34~9.19a的年际准周期,存在10.09~17.11a和22.35~35.62a的年代际准周期,其多重周期的波动振荡主要以极端降雨的年际变化贡献为主。
- 杨家祯杨云川杨淇淇韦钧培陀静超韦明宝韩奥博
- 北海市银滩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针对北海市银滩海岸近些年土地利用巨变、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分析区域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为该区可持续开发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长时间序列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强度及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分析北海银滩滨海区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并讨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1979—2013年的35a间,银滩滨海区建设用地、人工湿地面积显著增加,并且主要是由耕地、林地转入而来,从而导致耕地和林地面积显著减少,草地、水域和滩涂面积增减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区域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先增大后减小,但开发强度却一直在增大;多样性指数在2000年年前较为稳定,之后显著下降。银滩滨海区土地利用演变主要受气温、台风、潮汐等气候因子和城市化、围垦、渔业、旅游业和规划管理等人类活动因子综合影响。[结论]近35a来,银滩海岸土地利用类型趋向单一化,开发速率减小但开发强度增大,空间分布破碎化,区域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强。研究时段内,人类活动因子影响比气候因子更显著,各驱动因子影响物理机制及其定量化贡献亟待进一步研究。
- 杨云川廖丽萍燕柳斌胡小川肖帅谢燕平
- 关键词:北海银滩海岸带土地利用
- 广西降水非均匀性多尺度特征与综合评价被引量:6
- 2019年
- 针对广西降水时空分配不均、旱涝灾害频发的现象,开展降水非均匀性多尺度特征和综合评价,可为区域应对旱涝灾害及水资源智慧管理提供科学支撑。基于1961-2017年广西87个格点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降水集中度(PCD)、降水集中期(PCP)指数构建日、候、旬、月、季多时间尺度的降水非均匀性等级评价体系,借助R/S分析和地理空间分析方法讨论了广西时空演变和气候分区特征。研究表明:日、候、旬尺度的PCD和PCP时空变化特征相对一致,较月、季尺度更能表达广西降水的非均匀性特征;广西降水的PCD历时变化在东北地区主要呈现递增趋势,而在西南地区主要呈递减趋势,其未来一段时期的变化趋势与历时演变相同;广西降水的PCD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分层异质性,主要表现在PCD的均值、变异系数和发生频率上;广西降水的综合非均匀性总体呈现东北部地区高度分散、南部地区高度集中、西北和中部地区则为轻度集中或分散的分布格局。月以内的时间尺度是表达广西降水非均匀性的最佳尺度,若要考虑侯、旬尺度更加稳定和日尺度更加精细的优势,则采用候尺度进行逐日滑动计算分析将是最佳方式。
- 谢鑫昌杨云川田忆廖丽萍廖丽萍廖丽萍陈立华
- 关键词:降水集中度降水集中期多尺度特征
-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次暴雨总量控制率及调蓄能力评估:以南宁市竹排冲流域为例
- 2024年
- 目前次暴雨量的调控指标在内涵界定、时变性、空间异质性及多目标性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了当前海绵设施建设的主观性和事后评价的滞后性,同时也限制了科学有效快速地推进中国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首先以南宁市竹排冲流域为例,针对上述调控指标问题开展多目标情景的现状下垫面次暴雨径流模拟,分析了该区域次暴雨总量控制率及其对应的海绵设施综合调蓄量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次暴雨总量控制率均值为0.500(0.25 a)~0.257(100 a),与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的75%控制率目标相差甚远。要实现该控制率目标,还需要增加的海绵设施综合调蓄量为200(0.25 a)~950 m^(3)/hm^(2)(100 a)(不含外排)和70(0.25 a)~420 m^(3)/hm^(2)(100 a)(含外排)。最后提出了全域海绵城市建设持续推进的定量指导系统框架“次暴雨总量控制率及调蓄量时空信息图谱”,可综合考虑上述次暴雨量调控指标的诸多问题,全过程定量指导各类海绵设施的多阶段设计、建设和运行效果,为科学有效快速地推进中国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 刘妙清杨云川闭光琼廖丽萍廖丽萍陈佳盛黄雨虹
- 关键词:径流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