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祥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清末
  • 2篇民国
  • 2篇教育
  • 1篇地域环境
  • 1篇职业教育
  • 1篇农产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经营
  • 1篇农业经营方式
  • 1篇总会
  • 1篇习艺
  • 1篇民国江西
  • 1篇民国时期
  • 1篇茶业
  • 1篇茶叶

机构

  • 5篇江西科技师范...

作者

  • 5篇刘文祥
  • 2篇吴启琳
  • 1篇张志强

传媒

  • 3篇农业考古
  • 1篇职教论坛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江西物产总会产品说明书》所见清末江西茶业述略
2015年
近代以来,受大环境即印度、日本茶的兴起挤占了中国茶市场的影响,作为大宗商品的江西茶叶也渐趋式微。然而,透过《江西物产总会产品说明书》可以发现,清末江西境内诸多县份的茶叶生产并未完全停滞,依然保留原有的种植分布及稳定的运销渠道;其作为江西民众一项普通的生业这一事实一直没有改变,清末江西茶叶生产依然遵循其自身的内在脉络继续发展。一定程度上说明,外来的冲击影响固然不能忽视,但经济空间布局的演进过程中存在"路径依赖"效应,使得地理环境与社会生产经过长期磨合而形成的人地关系也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吴启琳刘文祥
关键词:清末茶业
浅析民国时期江西省立茶叶职业学校
2015年
茶叶作为近代以来重要的外销货物之一,其外销数量直接关系外汇经济。江西茶业在民国后期特别是战争年代已经走向衰败,国外市场的紧缩与洋行的压榨,加之茶叶品质的下降,导致江西茶业危机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之下,江西省政府在婺源县创办江西省立茶叶职业学校,培养专门的茶业技术人才,以期改良茶叶品质,恢复茶业经济。本文将对江西省立茶叶职业学校的创办、发展、办学情况以及办学特色进行分析,探讨茶校的创办对当时职业教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张志强刘文祥
关键词:民国
地域环境与清末抚州农业经营方式——以《抚郡农产考略》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2
2015年
何刚德《抚郡农产考略》一书记载了清末抚州140多种常见的农产作物,并从天时、地利、人事、物用等方面详细说明了各农产的种植技术和生产经验。透过《抚郡农产考略》一书可知,清末抚州农业经营方式之出现,实际上是农业生产在与当地区域环境相调适过程中实现良性互动的结果;抚郡各县的乡民面对不同的地域环境,充分结合作物生长特性,因地制宜,发展出了多种以水稻种植为主、兼顾经济作物种植的农业经营方式,构建了充分利用各类土地资源的抚州特有的农业生产结构模式,是清末江西境内的小区域人地关系的充分凸显。
刘文祥吴启琳
关键词:地域环境农业经营方式清末
民国江西人物的教育分布研究
人物分布不仅体现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布,也有以教育背景为内容的分布。民国时期是一个人物风起云涌的时代,而民国江西人物对近现代江西乃至中国的发展与走向都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民国人物大辞典》《江西省人物志》《中国名人录》《当...
刘文祥
关键词:民国
文献传递
清末江西工艺院向习艺所的转变及原因研究
2016年
工艺院和习艺所是近代特殊人群职业教育的肇端。庚子事变后,由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实业救国"思潮逐渐兴起,以及"清末新政"的推动,"工商立国"成为有识之士的强烈呼声。工艺院与习艺所等机构的建立,是清末江西地方政府积极兴办新政,应对社会危机,关注社会下层特殊人群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成果。工艺院在向基层推广的过程中,因为经费不足而造成的生产条件恶劣、水平低下以及难以获得稳定的艺徒问题,使工艺院的创办收效甚微,步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方政府转变思路,将以往工艺院的开办向创办经费较少、艺徒来源稳定的习艺所转变。
刘文祥吴启琳
关键词:清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