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婷
- 作品数:10 被引量:130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地的土壤水分和养分特征被引量:8
- 2015年
- 为了探讨水土保持林地的土壤水分和养分特征,以晋西黄土区油松林地、刺槐林地、次生林地3种水土保持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Enviro 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对各林地的土壤水分进行监测,并对土壤养分和根系密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3种林地0-150 cm土层平均含水量的由大到小排序为次生林地〉油松林地〉刺槐林地;2)次生林地和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的月动态变化整体趋势一致,但次生林地土壤含水量大于刺槐林地,油松林地土壤水分的月动态变化比其他2种林地波动剧烈;3)3种林地0-30 cm土层根系密度的大小关系为次生林地〉刺槐林地〉油松林地,根系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4)3种林地0-30 cm土层的根系密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性;5)次生林地0-30 cm土层内有机质、全磷、全钾质量分数均明显高于油松林地和刺槐林地,油松林地和刺槐林地相差不大;6)3种林地有机质和全钾质量分数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全磷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化不明显。
- 田宁宁张建军茹豪李玉婷丁杨张艳婷
- 关键词:全磷全钾水土保持林黄土区
- 晋西黄土高原水资源植被承载力分析及对策建议被引量:11
- 2015年
- 干旱缺水始终是黄土高原地区林业水资源管理面临的难题.为了探究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林水失衡的主要原因,以2009—2012年晋西黄土高原蔡家川流域油松人工林树干液流量与土壤水分长期连续定位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壤有效水与单株油松耗水量的比值来衡量该区域水资源植被承载力.结果表明:1在油松人工林实际密度(1 300株hm2)下,油松人工林过度耗水是深层土壤干化的主要原因;降水量是决定水资源植被承载力的主要环境因子,降水量越大,油松人工林地的水资源植被承载力就越高.2根据构建的降水量-水资源植被承载力拟合方程,在当地年均降水量为576 mm条件下,研究区20 a林龄油松人工林地水资源植被承载力为1 084株hm2,而油松人工林地的实际密度远大于该水资源植被承载力.在黄土高原地区,人工林密度过高是造成深层土壤干化、植被退化等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将人工林密度控制在当地水资源植被承载力范围之内,是减少林地深层土壤水分消耗、调节林地水平衡的重要措施.
- 茹豪张建军李玉婷田宁宁张艳婷
- 关键词:晋西黄土高原水资源人工林合理密度
- 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带中山杉耐淹试验被引量:20
- 2015年
- 于2014年3月,通过对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带中山杉的保存率与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中山杉的耐淹性。结果表明:1)中山杉在163-174 m高程范围内的平均保存率为98.1%,消落带坡度对水淹后中山杉的保存率具有显著影响,消落带原土地利用类型对其保存率影响不显著;2)中山杉在各高程上的平均树高均超过3.5 m,平均胸径均超过4 cm,水淹深度对中山杉的高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对其胸径生长有显著影响;3)消落带坡度对中山杉树高和胸径生长存在显著影响,但消落带原土地利用类型对其树高和胸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中山杉极强的耐淹性为生物治理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带奠定了基础。
- 张艳婷张建军吴晓洪王建修段丰沛
- 关键词:消落带中山杉耐淹性三峡库区
- 三江源植被保持土壤能力的时空变化被引量:5
- 2016年
- 为深入了解三江源区植被保持土壤的能力,以RS和GIS为技术支撑,在对三江源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L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推荐的中国土壤侵蚀模型CSLE(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估算了2000—2010年三江源区植被的土壤保持能力,并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0年三江源区年均植被覆盖度为43%~50%;植被平均土壤保持量为849~955 t/km2,并且空间差异很大,总体上呈自西北向东南增加的空间分布格局.22000—2010年植被的土壤保持能力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2000—2005年各流域的土壤保持能力平均增加了约29 t/km2,并以大夏河与洮河流域土壤保持能力的增幅(约700 t/km2)最大,其次为玛曲至龙羊峡(约300 t/km2),羌塘高原区植被的土壤保持能力增幅(仅2.08 t/km2)最小;2005—2010年各流域的土壤保持能力呈现轻微增长,平均增加了约9 t/km2,其中增幅较大的是柴达木盆地东和直门达至石鼓流域(约16 t/km2),增幅最小的是羌塘高原区(仅3.90 t/km2).3三江源植被土壤保持能力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可通过指数或幂函数形式表达.研究显示,增加植被覆盖度有助于提高三江源区的土壤保持能力、控制区域土壤侵蚀.
- 王雅琼刘彦阿彦张建军张岩张守红张艳婷
-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
- 晋西黄土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降雨的响应被引量:32
- 2016年
- 为了研究黄土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降雨的响应,以晋西黄土区人工刺槐林地、人工侧柏林地、人工刺槐侧柏混交林地为研究对象,利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和翻斗式雨量计对其2014年3月1日—2015年3月31日0—2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量进行了连续观测。观测结果表明:(1)人工侧柏林地0—200cm土层蓄水量为496.67mm,刺槐侧柏混交林地为349.88mm,人工刺槐林地为307.48mm。人工刺槐林地较人工侧柏林地和混交林地多消耗189.19mm和42.40mm土壤水分,且多消耗的水分主要来源于深层土壤,这可能导致人工刺槐林地深层土壤"干化"。(2)3种林地0—200cm土层土壤水分的年内变化可以划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3—5月)、土壤水分积累期(6—8月)、土壤水分消退期(9—11月)、土壤水分稳定期(12月至翌年2月)。在土壤水分消耗期、积累期和消退期,3种林地土壤水分变化量存在显著差异。(3)在小雨、中雨、暴雨3种降雨条件下,人工侧柏林地对降雨的响应深度最深,人工刺槐林地最浅;对于同一林地而言,降雨的响应深度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含水量对单场降雨的响应程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
- 赵荣玮张建军李玉婷张艳婷田宁宁
- 关键词:黄土高原人工林地土壤水分
- 长期水淹对‘中山杉118’幼苗呼吸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6年
- 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具有极强的耐淹性,但其耐淹机理仍没有明确。该研究以‘中山杉118’(Taxodium‘Zhongshansha 118’)幼苗为对象,在经过93天不同水淹处理(对照、水浸、浅淹、深淹)后测定中山杉叶片和根系的无氧呼吸酶活性、淀粉及可溶性糖含量、生物量以及根系活力,从能量消耗的角度初步探索了中山杉的耐淹性。结果表明:长期水淹使中山杉叶片与根系中3种无氧呼吸酶(乙醇脱氢酶、丙酮酸脱羧酶、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增加,且叶片与根系的乙醇脱氢酶活性均高于乳酸脱氢酶活性,中山杉的根系和叶片是通过加强以酒精发酵为主的无氧呼吸适应长期缺氧环境;不同水淹处理的叶片中3种无氧呼吸酶活性均高于根系,叶片对缺氧环境更加敏感;中山杉叶片和根系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水淹深度的增加显著增加,根系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低于叶片;中山杉根系淀粉含量高是其能够长期忍受水淹的重要原因,且中山杉适应长期水淹的策略为忍耐型;经受长期水淹后中山杉根茎结合部长出气生根及茎基部膨大,同时根系外壁的木质化能将根系与外部水淹环境隔离,具有很强的耐淹性,可作为湿地生态修复、消落带生物治理的优良植物材料。
- 张艳婷张建军王建修吴晓洪陈宝强李鹏飞王志臻
- 关键词:水淹胁迫可溶性糖耐淹性中山杉
- 水淹对三峡库区消落带中山杉生长的影响被引量:8
- 2017年
- 基于野外实地栽植试验,对重庆市万州区消落带历经1 a、3 a、6 a水淹后的中山杉在各水淹高程的保存率及树高、胸径、地径和冠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次水淹后,166~175 m高程段内中山杉的保存率为100%;3次水淹后,168~175 m高程段保存率为100%;6次水淹后,170~175 m高程段保存率为98%。(2)中山杉的树高、胸径、地径和冠幅总体上随高程的降低而变小;但在一定高程范围内,水淹胁迫程度变强反而会促进中山杉树高的生长。(3)水淹初期,水淹对中山杉生长的影响显著;随着水淹次数增多,水淹对中山杉的影响不显著。(4)中山杉在地势低洼地带的保存率明显降低,但在根系裸露的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5)中山杉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利于防止消落带水土流失。
- 赵洋饶良懿徐子棋张立友朱金兆张艳婷王建修吴晓洪殷云龙
- 关键词: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中山杉保存率
- 中山杉耐淹机理研究
- 为了研究中山杉在三峡库区消落带内的适应性以及耐淹性,于2014年3月对栽植在重庆万州瀼渡消落带内的中山杉(Taxodium Zhongshansa)的保存率与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山杉在163~174m高程(水...
- 张艳婷
- 关键词:中山杉耐淹性光合作用淀粉含量
- 晋西黄土区辽东栎和山杨树干液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被引量:20
- 2016年
- 2012年4—10月,应用TDP热扩散探针技术,对生长季晋西黄土区次生林主要组成树种辽东栎和山杨树干液流速率进行测定,结合同步测定的空气相对湿度(RH)、太阳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和土壤含水量(θ)等环境因子,分析液流速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5、6月,影响辽东栎和山杨树干液流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是空气饱和水汽压差(VPD)和PAR;7、8月,影响辽东栎和山杨树干液流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是VPD和T.除气象因子外,土壤水分条件也是驱动液流变化的重要因素,降雨后θ的增加能够有效影响液流速率,5、6、7、8月,辽东栎降雨后的平均液流速率比降雨前分别增大了28.3%、48.6%、16.9%、11.5%,山杨在6、7、8月降雨后的平均液流速率比降雨前分别增大了0.6%、4.5%、2.3%,辽东栎的增幅明显大于山杨.辽东栎液流速率对降雨后土壤含水量变化更敏感,表现出更高的耗水能力和需水要求,而降雨后山杨的耗水策略仍较保守.液流速率和VPD的关系可以采用指数饱和曲线函数拟合,降雨前后拟合参数的变化说明土壤水分条件的改善能够促进液流速率更快速地到达饱和值.
- 陈宝强张建军张艳婷田宁宁
- 关键词:树干液流速率环境因子辽东栎山杨
- 晋西黄土区退耕还林地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功能评价被引量:15
- 2015年
- 以晋西黄土区退耕还林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对其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地0—50cm土层平均容重为1.23g/cm3,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呈下降趋势,刺槐侧柏混交林地土壤结构最好,荒草地最差;(2)0—30cm土层平均有机质含量为29.33g/kg,全氮含量为1.54g/kg,全磷含量为0.46g/kg,全钾含量为18.85g/kg,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全量养分呈现递减的趋势;(3)不同植被恢复措施涵养水源能力依次为刺槐侧柏混交林>刺槐林>侧柏林>苹果林>山杏林>油松林;(4)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保育土壤能力依次为刺槐侧柏混交林>油松林>刺槐林>侧柏林>山杏林>苹果林>荒草地;(5)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土壤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功能存在很大的差异,以刺槐侧柏混交林模式最佳,荒草地最差。
- 田宁宁张建军李玉婷赵荣玮张艳婷
- 关键词:黄土区退耕还林涵养水源功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