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直肠
  • 2篇肿瘤
  • 2篇胃癌
  • 1篇单抗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栓塞术
  • 1篇动脉栓塞术治...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性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 1篇直肠癌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食管
  • 1篇食管肿瘤
  • 1篇手术
  • 1篇受体
  • 1篇栓塞
  • 1篇栓塞术

机构

  • 8篇吉林大学中日...
  • 4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四平市中心医...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作者

  • 8篇杨帅
  • 6篇冯野
  • 3篇李理
  • 2篇丁大勇
  • 1篇孙昱
  • 1篇高硕徽
  • 1篇房学东
  • 1篇柳林
  • 1篇王权
  • 1篇李凯
  • 1篇高永建
  • 1篇王大宇
  • 1篇王雪峰
  • 1篇陈倩
  • 1篇魏静静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7篇2018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实验研究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的疗效及该项微创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产后出血8例,瘢痕妊娠17例,宫颈妊娠12例)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并用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对异常血管进行栓塞治疗。结果:患者均未发现卵巢动脉参与供血,均可见迂曲、增粗的子宫动脉。患者经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出血情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立即停止或明显减少),再经输血、扩容等支持治疗后血压上升、血红蛋白上升、心率下降、生命体征稳定。术后至出院期间无再次出血情况,亦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相对于既往其他临床治疗方法,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是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的首选方法。
杨帅孙昱李凯柳林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出血性疾病明胶海绵颗粒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了解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为胃癌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好的途径。方法对有关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胃癌关系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目前已发现近50种趋化因子,与胃癌有关的研究较多者主要有CXC、CC及CX3C型趋化因子及其相应的受体,其在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具有促进作用,部分趋化因子还可诱导肿瘤耐药及辅助判断患者预后,其可通过m TOR、JAK2-STAT3通路等多种方式发挥作用。结论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对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深入研究不仅可辅助胃癌的早期诊断、判断临床预后,更可为胃癌提供干预靶点。
杨帅刘相良李理房学东冯野
关键词:胃癌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
乳腺癌结直肠转移1例被引量:2
2018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8岁,因排便习惯改变5个月于2017年5月3日入院。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便不成形,便中带血。患者8年前曾于当地医院行右侧乳腺癌根治术,病理示:浸润性小叶癌,术后未行系统辅助治疗;直肠指诊:直肠黏膜粗糙,退指后指套可见血染。全腹部CT示:盲肠、直肠肠管局部增厚,管腔变窄。肠镜示:回盲部及直肠黏膜广泛充血水肿(见图1)。血清肿瘤标志物无异常。肠镜活检病理:两处病变均不除外低分化腺癌。SPECT-CT:胸腰椎体等骨盐代谢异常活跃,骨密质不均匀增高,不除外转移瘤。完善辅助检查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可见回盲部及直肠肠管环形增粗,肠系膜多枚淋巴结肿大,遂行右半结肠切除、直肠切除、乙状结肠造口术。
杨帅苏新喆高永建高硕徽冯野
关键词:乳腺癌结肠直肠
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8年
目前晚期胃癌的治疗方式是以全身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尽管化疗能够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但副作用较明显,近年来,随着对胃癌的各种相关分子的信号转导通路的逐渐认识,在分子水平抑制肿瘤生长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众多靶向药物应运而生,如曲妥珠单抗、阿帕替尼、Claudin18.2等,各种靶向药物为晚期胃癌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杨帅刘相良李理刘枫冯野
关键词:胃癌靶向治疗曲妥珠单抗
胃部多原发性胃肠间质瘤1例
2018年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肿瘤之一,多以单发为主,同一个器官同时出现多原发病灶较为罕见[1]。治疗上多采取手术切除及术后靶向治疗,患者预后相对较好。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胃部多原发性GIST,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患者女性,85岁。因呕血3h于2017年4月27日入院。患者3h前出现呕血1次,约350ml,自觉明显头晕、乏力。遂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老年病科。
杨帅丁大勇魏静静王雪峰冯野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直肠癌大腿皮下转移1例
2018年
肝、肺及脑等脏器是直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而下肢孤立性皮下转移甚为少见,淋巴和血液是皮下转移的主要途径。出现肿瘤皮下转移的患者一般预后较差,延缓肿瘤进展和改善生活质量是主要的治疗目标。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例直肠癌患者术后2年出现大腿皮下转移,现报道如下。女性患者,73岁,因发现左侧大腿肿块9个月于2017年5月8日入住本院。患者9个月前发现左侧大腿肿物,约鸡卵大小,上述肿块逐渐增大,期间未行系统治疗。
杨帅王大宇丁大勇刘相良张智斌冯野
关键词:直肠癌皮下转移预后
食管腺样囊性癌误诊一例被引量:3
2018年
患者,男,58岁,因上腹部隐痛1年、加重1个月于2017年6月29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无呕咀,间断黑便,1个月前症状明显加重,伴反酸、烧心。
杨帅刘相良陈倩华玉玺李理冯野
关键词:误诊病例报告
腹膜后原发精原细胞瘤1例被引量:2
2018年
腹膜后精原细胞瘤属性腺外生殖细胞瘤(extragonadal gem cell tumor,EGCT),其发病率极低,成年男性好发于身体中轴部,最常见的是纵隔,其次是腹膜后,松果体区及骶尾区[1]。由于腹膜后精原细胞瘤多以巨大肿块存在,易与腹部各肿块疾病混淆。因此,掌握腹膜后精原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男性患者,34岁,因腹部胀痛3个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查体:腹中部可触及一大小约12 cm×10 cm的肿块,质韧,压痛阳性,活动度差,边界光整。双侧阴囊可触及睾丸,睾丸大小、质地正常。腹部CT检查示:第2腰椎体下缘至第3腰椎体中部脊柱水平前方不规则团块样软组织影,轻度不均匀强化(8.4 cm×5.7 cm×11.5 cm,36 HU),右侧输尿管走形至其内观察不清,病变包绕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及双侧髂血管起始段,临床诊断为腹膜后肿瘤(见图1)。
张加鑫刘相良韩健松杨帅王权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精原细胞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