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穆小平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质
  • 3篇成矿
  • 2篇地质特征
  • 2篇金矿
  • 1篇大药
  • 1篇地质调查
  • 1篇地质填图
  • 1篇多金属
  • 1篇多金属矿
  • 1篇多金属矿区
  • 1篇找矿
  • 1篇找矿潜力
  • 1篇找矿潜力分析
  • 1篇蛇绿岩
  • 1篇填图
  • 1篇铁矿
  • 1篇铜成矿带
  • 1篇铜多金属
  • 1篇铜多金属矿
  • 1篇铜多金属矿区

机构

  • 4篇中国冶金地质...
  • 2篇矿业技术有限...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南宁学院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作者

  • 4篇穆小平
  • 1篇苏树辉
  • 1篇杜庆安
  • 1篇刘飞
  • 1篇杨经绥
  • 1篇文武
  • 1篇唐敏
  • 1篇黄啸宇

传媒

  • 1篇矿产与地质
  • 1篇岩石学报
  • 1篇能源与节能
  • 1篇科技创新与应...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金铜成矿带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潜力分析——以王厝金矿为例
2024年
为总结闽北大药坑—王母山—东游金铜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以福建省建瓯市王厝金矿区为例,从矿区地层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角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成矿带的金铜银矿产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矿产综合评价与潜力分析,认为该区域具备较为良好的找矿潜力,可以为成矿带找矿方向及后期找矿预测工作提供基础地质依据和支撑。
李汞周辉翁德庆黄啸宇穆小平
关键词:地质特征找矿潜力
新疆富蕴县库尔木图铜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分析
2015年
工作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接壤处的北部,属活动大陆边缘带的一部分。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构造断裂发育。通过地球化学测量,圈出了部分铜金异常。对工作区的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发现一些规模较大的矿化蚀变带和铜、金矿(化)点。这些矿(化)点主要分布于下石炭统红山嘴组(C1hs)组地层中,并由断裂构造控制,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具备找石英脉型铜金矿和构造蚀变岩型铜金矿的潜力。
苏树辉吴天怀穆小平
关键词:铜金矿地质特征成矿分析
蛇绿岩中识别出不同类型的方辉橄榄岩及其岩相分带——来自丁青蛇绿岩专项地质调查的证据被引量:3
2022年
蛇绿岩是侵位在陆缘的古大洋岩石圈残片,是记录古洋盆从形成到消亡的直接载体。因此,蛇绿岩的研究可以为揭示和恢复古洋陆构造体制和演化历史提供有力的证据。围绕蛇绿岩进行的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是开展铬铁矿、地幔橄榄岩及洋壳单元岩石成因研究的基础。根据丁青蛇绿岩中方辉橄榄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矿物化学等特征,将其划分为块状、斑杂状、辉石定向状、球粒状和糜棱岩化方辉橄榄岩五种类型,并通过15万地质填图在拉拉卡测区首次发现五种类型的方辉橄榄岩在区域上存在明显的岩相分带特征:块状方辉橄榄岩岩相带呈条带状分布于拉拉卡测区中部,两侧对称出现斑杂状方辉橄榄岩岩相带。少量的辉石定向状方辉橄榄岩岩相带呈透镜状分布在块状方辉橄榄岩岩相带内部或边缘,极少量的球粒状方辉橄榄岩的产出与基性侵入岩相关,而糜棱岩化方辉橄榄岩岩相带呈细长条带出露于橄榄岩岩块南缘。铬铁矿矿点或矿化点的分布、类型和规模与地幔橄榄岩岩相分带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二十余处高铬型铬铁矿矿点分布在斑杂状方辉橄榄岩岩相带中,而块状方辉橄榄岩岩相带中却鲜有铬铁矿矿点或矿化点的产出。拉拉卡测区A-A′地幔橄榄岩岩相实测剖面与其对应的矿物化学剖面进一步印证了岩相分带的存在。斑杂状、块状、辉石定向状及球粒状方辉橄榄岩中铬尖晶石的Cr^(#)分别为49.99~57.86、65.59~69.37、75.19~85.24和57.66~80.04。从斑杂状→块状→辉石定向状方辉橄榄岩中铬尖晶石的Cr^(#)值逐渐升高,指示这几种方辉橄榄岩经历了23%~43%中高度部分熔融。块状和辉石定向状方辉橄榄岩具有弧前地幔橄榄岩特征,而斑杂状方辉橄榄岩具有深海和弧前地幔橄榄岩的双重特点。球粒状方辉橄榄岩中橄榄石的Fo(86.43~87.05)以及斜方辉石的En�
李观龙刘飞杨经绥杨经绥张承杰穆小平章奇志
关键词: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地质填图铬铁矿
物化探综合方法在西藏普则铜多金属矿区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2024年
研究区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的拉抗俄—吹败子铜(钼)矿集区内,成矿条件十分优越。在以往研究中发现,该区铜多金属矿产的形成与喜山期中酸性岩浆的侵入活动关系密切,现有矿床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深部都有隐伏岩体赋存。但是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隐伏花岗斑岩体赋存特征及其深部成矿预测研究成果有限,制约了该区深部找矿工作。为了实现区内找矿突破,开展了11万高精度磁测及11万土壤地化测量相结合的物化探综合勘查工作,圈定了“一带(中部构造蚀变带)三区(Ⅰ、Ⅱ、Ⅲ异常)”为成矿最有利区段,认为中部构造蚀变带有寻找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的金矿的潜力;在Ⅰ区隐伏岩体较深有寻找斑岩型铜矿的潜力;在Ⅱ区具有寻找浅部矽卡岩型铜矿及中深部斑岩型铜钼矿的潜力;在Ⅲ区地质勘查程度相对较高,浅部具有寻找矽卡岩型铜,深部仍有寻找斑岩型钼金铜矿的潜力。通过对磁异常与组合元素异常特征分析,初步建立起该区矽卡岩—斑岩复合型铜多金属矿床的物化探找矿模式。
文武张承杰李汞穆小平吴波杜庆安唐敏
关键词:高精度磁测成矿预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