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鹏

作品数:15 被引量:127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吞咽
  • 4篇吞咽困难
  • 4篇尼麦角林
  • 4篇麦角
  • 3篇血管
  • 3篇血管性痴呆
  • 3篇血流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梗死后
  • 3篇脑血
  • 3篇脑血流
  • 3篇梗死
  • 3篇痴呆
  • 2篇短暂性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多奈哌齐
  • 2篇针刺
  • 2篇舌三针

机构

  • 15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15篇赵鹏
  • 11篇郜静
  • 8篇肖志娟
  • 6篇沈文
  • 6篇刘敏肖
  • 5篇陈兰英
  • 5篇李芳
  • 5篇唐进松
  • 2篇李鑫
  • 1篇朱红霞
  • 1篇苏心镜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2篇中国疗养医学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康复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7
  • 2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尼麦角林结合舌三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结合舌三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脑梗死伴有吞咽困难患者10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活血化瘀治疗及二级预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尼麦角林结合舌三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困难改善效果、数字广度测验(digit span,DS)评分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吞咽困难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Ⅰ级占比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DS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尼麦角林结合舌三针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吞咽困难及认知障碍。
赵鹏郜静肖志娟
关键词:脑梗死尼麦角林
水突穴体表电刺激联合指趾端刺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随机对照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与观察水突穴体表电刺激联合指趾端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偏头痛患者64例,按就诊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水突穴体表电刺激联合指趾端刺)和对照组(药物治疗),每组32例。观察组水突穴体表电刺激隔日1次,4次为一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5日再开始下1个疗程,共3个疗程。指趾端刺与水突穴体表电刺激同步治疗,隔日1次,4次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50 mg,1次/晚,疗程约2个月。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3、6个月分别观察镇痛效果(VAS评分)、疼痛发作次数、综合症状评分及临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综合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突穴体表电刺激联合指趾端刺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确切,且无长期应用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沈文谷婕李芳赵鹏郜静李鑫朱红霞苏心镜
关键词:偏头痛水突穴阿米替林
阿司匹林联合针刺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针刺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TIA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口服及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治疗2周为1疗程。采集患者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空腹静脉血检测血脂水平变化,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2组患者病变侧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平均峰值流速;并随访3个月TIA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后2组TG、TC、LD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HDL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2组TG、TC、LDL、HDL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前MCA、VA、BA平均峰值流速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MCA、BA平均峰值流速较治疗前明显减缓(P<0.05),VA平均峰值流速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MCA、BA平均峰值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IA每周平均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针刺治疗能有效改善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TIA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郜静赵鹏刘敏肖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阿司匹林针刺脑血流
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癫痫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试验组口服左乙拉西坦,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抽取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质-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化学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行神经电生理P300电位检查,记录治疗后2、4、6个月P300电位潜伏期时长。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潜伏期时长较同组治疗前缩短(P<0.05),而试验组治疗后2、4、6个月P300电位潜伏期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IL-2、IL-6、TNF-α、ICAM-1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而试验组治疗后CRP、IL-2、IL-6、TNF-α、ICAM-1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OD、CAT、MPO低于同组治疗前,MDA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而试验组治疗后SOD、CAT、MPO低于对照组,MDA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可明显改善癫痫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改善机体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减轻神经组织损伤,达到更好治疗癫痫的作用。
沈文陈兰英肖志娟谷婕李芳郜静赵鹏唐进松
关键词:卡马西平癫痫氧化应激炎性因子
阿托伐他汀钙对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脑血流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7
2017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水平及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并经超声检查确诊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TIA常规治疗,并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并检测机体血脂水平及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TC、TG、LDL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HDL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HDL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循环平均血流速、平均血流量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脑血管床特性阻抗及外周阻力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明显降低TIA患者血脂水平,减轻或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疗效显著。
郜静赵鹏刘敏肖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尼麦角林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及血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尼麦角林;C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尼麦角林和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2周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评分、洼田饮水等级、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NIHSS评分、SSA评分及血清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B、C组低于A组(P<0.05),C组低于B组(P<0.05);3组洼田饮水试验等级优于治疗前(P<0.05),B、C组优于A组(P<0.05),C组优于B组(P<0.05);3组患者血清BDNF和NGF表达水平及总有效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B、C组高于A组(P<0.05),C组高于B组(P<0.05)。结论:尼麦角林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升高血清BDNF和NGF水平,降低NSE水平,协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姚玉婷赵鹏李燕姚玉鑫刘敏肖
关键词: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尼麦角林低频电刺激治疗神经功能
活血益智方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活血益智方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4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多奈哌齐联合活血益智方、康复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及认知功能[国际标准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中医症状积分[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双侧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2/50)(P<0.05);治疗后2组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SDSVD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加快(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活血益智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加快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肖志娟陈兰英赵鹏唐进松王振苗沈文
关键词:盐酸多奈哌齐康复治疗血管性痴呆
尼麦角林联合叩刺穴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联合叩刺穴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5例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35例,Ⅰ组采取常规治疗结合吞咽功能训练,Ⅱ组在Ⅰ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麦角林治疗,Ⅲ组在Ⅰ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麦角林联合叩刺穴位治疗,治疗1个疗程。采用中文版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及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价吞咽能力,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组中文版GUSS、VF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Ⅲ组高于Ⅰ组、Ⅱ组(P<0.05),Ⅱ组高于Ⅰ组(P<0.05)。Ⅰ组、Ⅱ组、Ⅲ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4.29%、85.71%、94.29%,Ⅲ组高于Ⅰ组(P<0.05)。结论尼麦角林联合叩刺穴位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病人的吞咽功能。
赵鹏郜静吕建东姚玉婷肖志娟
关键词:吞咽困难尼麦角林吞咽功能
综合训练法用于15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和研究综合训练法在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1-01—2014-0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0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150例患者采用常规训练措施,观察组150例患者则采用综合训练,两组患者在用药治疗方案上均保持一致。分别对两组患者训练前、训练1个月、训练2个月时的认知功能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Fugl-Meyer量表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认知、运动以及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在训练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定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为(18.97±6.4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24±4.1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MMSE、Fugl-Meyer以及Barthel评分分别为(24.97±5.47)分、(57.66±8.67)分、(65.55±8.6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24±7.10)分、(34.64±8.56)分、(43.23±5.7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应用综合训练法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认知、运动及生活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短期训练仅能改善认知功能,需根据患者需要适当调整训练时间。
郜静李芳赵鹏
关键词:脑卒中
电针舌三针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电针舌三针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SGB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电针舌三针疗法,共治疗14 d。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舌骨移动度、吞咽用时、吞咽功能(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及生活质量(Swallowing Quality-of-Life Instrument,SWAL-QOL)评分、营养状态指标[白蛋白(Prealbumin,PA)、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白蛋白(Albumin,ALB)]平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舌骨上、下移动度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喉关闭用时、咽运送用时、口腔运送用时、吞咽反应用时较治疗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ALB、TR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44%(2/45)明显低于对照组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电针舌三针辅助SGB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可增大舌骨移动度,缩短吞咽用时,利于改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提升生活质量,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赵鹏姚玉婷贾贤达肖志娟郜静刘敏肖沈文
关键词:电针舌三针星状神经节阻滞脑梗死吞咽障碍吞咽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