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峻
- 作品数:17 被引量:10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协和青年科研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HPLC法测定维甲酸搽剂中维甲酸的含量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维甲酸搽剂中维甲酸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C18;流动相甲醇60mmol·L1醋酸二乙胺(90∶10∶005);检测波长343nm。结果线性范围为5~40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016%。结论本法简便、快捷、灵敏,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检验。
- 闫玮李玲珺魏峻马鹏程
- 关键词:HPLC维甲酸搽剂
- 采用在体分时取样法研究2种咪喹莫特乳膏的裸鼠皮肤药动学行为
- 目的:利用裸鼠在体皮肤给药,比较两种外用咪喹莫特乳膏皮肤药代动力学行为,同时探讨裸鼠在体皮肤药代动力学方法的应用前景.
方法:选择裸鼠皮肤在体外用咪喹莫特乳膏约0.03g后,于0.25、0.5、1、2、4、6、...
- 李玲珺魏峻马鹏程曹玉萍陶蕾
- 关键词:咪喹莫特乳膏皮肤给药
- 文献传递
- 维A酸衍生物ECPIRM对维A酸核受体的影响及小鼠皮肤刺激反应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维A酸衍生物ECPIRM对维A酸核受体的影响,评估ECPIRM对小鼠皮肤的红斑、脱屑等刺激反应。方法10μmol/LECPIRM和全反式维A酸(ATRA)作用于SCL-1细胞24h,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维A酸受体(RARa、RARD、RAR',/和RXRa)的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维A酸受体RAR激活通路的靶基因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26A1和他扎罗汀诱导基因1(TIG1)的mRNA表达变化。BALB/c小鼠剃毛后外涂ECPIRM凝胶,以等摩尔浓度的全反式维A酸乳膏为对照,观察小鼠皮肤刺激反应。结果ATRA作用后,RARa、RARD、RAR"/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26A1和TIGl的mRNA表达分别增加到25.49倍和3.8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ECPIRM作用后并不增加核受体RAR仪、RAR8、RAR'y及RXRa的蛋白表达;RARa、RARp、RARγ的mRNA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R靶基因CYP26A1和TIGl的mRNA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B/c小鼠外用全反式维A酸乳膏后2d出现明显的红斑、脱屑反应,用药5d达高峰。而连续外用0.075%ECPIRM凝胶21d,小鼠一直未出现红斑、脱屑反应。结论ECPIRM不激活经典的维A酸受体通路,未出现ATRA样皮肤刺激反应。
- 张孟丽魏峻马鹏程李玲珺钱坤陶蕾
- 关键词:维甲酸皮肤刺激试验小鼠
- 不同处方工艺的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的裸鼠皮肤药动学行为比较
- 2015年
- 目的 利用裸鼠在体皮肤给药,比较3种不同处方工艺的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皮肤药动学行为,同时探讨裸鼠在体皮肤药动学方法的应用前景。方法 选择裸鼠背部皮肤在体涂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约0.025 g后,于0、0.25、0.75、1.75、3、5、8、12、24 h后去除残余药物,取皮,称重,甲醇匀浆沉淀蛋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质谱联用法(LC-ESI-MS)测定裸鼠皮肤中的醋酸地塞米松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同时对三种乳膏裸鼠经皮吸收的行为进行评价。结果 该测定方法没有内源性物质干扰,醋酸地塞米松皮肤匀浆液浓度在0.052 4-5.24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3种浓度的回收率分别是95.97%、89.95%、91.72%,精密度的RSD均〈15%,样品的稳定性良好。经测定,处方中含二甲基亚砜(DMSO)能增加醋酸地塞米松的皮肤药动学参数AUC值,而乳膏粒度大、有结晶则减少醋酸地塞米松的皮肤药动学参数AUC值。结论 LC-ESIMS分析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回收率高,重现性好,检测限低,可成功的用于测定醋酸地塞米松在裸鼠皮肤中的浓度,较好地反映醋酸地塞米松在裸鼠皮肤中的经皮吸收行为,裸鼠在体给药分时取样法可用于临床前外用药物的皮肤药动学筛选与评价。
- 李玲珺马鹏程魏峻钱坤陶蕾
- 关键词: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制剂处方皮肤裸鼠
- 比色法测定辣椒总碱凝胶剂中主药含量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采用比色法测定辣椒总碱凝胶剂中辣椒总碱的含量。方法 将样品经NaOH(pH 12 5 )碱化后 ,加 0 9% 4 氨基安替比林溶液和 5 4 %铁氰化钾溶液 ,摇匀 ,在 2 5℃± 2℃的暗处放置 180min ,测定吸收度 ,测定波长为 4 70nm。结果 辣椒素在 70 32~ 2 11 0 μg·ml 1浓度范围内 ,r=0 9996 ,回收率为 98 94 % ,RSD为 1 4 %。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准确 ,可作为测定辣椒总碱制剂中辣椒总碱含量的方法。
- 李玲珺闫玮魏峻
- 关键词:比色法辣椒凝胶剂
- 一种异维甲酸酰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维甲酸酰胺基苯甲酸烷基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衍生物对银屑病、痤疮以及包括但不限于皮肤鳞状上皮细胞癌、胃癌、肺癌、宫颈癌在内的上皮细胞肿瘤比异维甲酸具有更强的抑制和分化调节作用,而且对正常组织细胞的影响...
- 马鹏程张孟丽魏峻傅友军
- 文献传递
- 一种异维甲酸酰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维甲酸酰胺基苯甲酸烷基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衍生物对银屑病、痤疮以及包括但不限于皮肤鳞状上皮细胞癌、胃癌、肺癌、宫颈癌在内的上皮细胞肿瘤比异维甲酸具有更强的抑制和分化调节作用,而且对正常组织细胞的影响...
- 马鹏程张孟丽魏峻傅友军
- 文献传递
- 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对小型猪经皮给药后的系统吸收及其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通过与已上市单方他扎罗汀凝胶(tazarotene gel)和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betamethasone dipropionate cream)比较,研究新的复方制剂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tazarotene and betamethasone dipropionate cream,简称"复方")对小型猪经皮给药后的药物吸收以及药物组分间吸收的相互影响。方法:将18只小型猪随机分入复方组、他扎罗汀凝胶组和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组,每组6只。小型猪按20%的体表面积2 mg·cm-2给予相应组别的药物,并在给药后24 h清除药物。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法测定血浆中他扎罗汀及其代谢物他扎罗汀酸和/或二丙酸倍他米松及其代谢物倍他米松的浓度。DAS 2.1.1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 PK)参数计算并统计分析。结果:复方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与单方他扎罗汀凝胶中的他扎罗汀均不易透过小型猪皮肤到达血液,系统吸收非常低,而复方组血浆中的他扎罗汀及其活性代谢产物他扎罗汀酸较单方组更低;复方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和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中的二丙酸倍他米松几乎不透过小型猪皮肤到达血液,系统吸收非常低,其中复方组与单方组中二丙酸倍他米松及其代谢产物倍他米松到达血液的量未见明显的差异。结论:复方制剂中他扎罗汀对二丙酸倍他米松的系统吸收未产生相互作用,而二丙酸倍他米松对他扎罗汀的系统吸收产生了有益的相互作用,有利于用药安全。
- 魏峻陶蕾李玲珺钱坤丁黎马鹏程
- 关键词:他扎罗汀凝胶皮肤药代动力学小型猪
- 替硝唑凝胶处方筛选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为筛选具有抗氧、防腐及耐寒的替硝唑凝胶处方,本文采用正交法、选择溶媒、抗氧剂和防腐剂三个可变因素,并设置不同水平进行实验比较。结果表明,以丙二醇和乙醇作替硝唑的混合溶媒,并配以抗氧剂获得质量稳定的替硝唑凝胶。
- 申国庆魏峻单萍萍
- 关键词:凝胶处方筛选正交法替硝唑
- 外用维A酸引起小鼠皮肤反应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观察在动物实验中外用0.1%全反式维A酸霜及其基质引起的皮肤反应。方法小鼠背部每天分别外用0.1%全反式维A酸霜及其基质,连续使用30d,肉眼观察皮肤变化,并用生物学仪器进行红斑和皮屑检测。结果外用0.1%全反式维A酸霜,肉眼观察第3天左右出现红斑、脱屑反应,第6天左右达高峰,第12天左右消失,继续用药至第30天,未见反应再现;仪器测得红斑值在第1天时已明显升高,第6天时达最高峰,并持续高峰状态至第9天,第11天时降至基本正常,至第30天,均维持在正常范围,皮屑指数在用药第3天时明显升高,第9天时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第27天时降至正常。外用基质部位与用药前比无差异。结论在动物实验中,外用0.1%全反式维A酸霜引起的皮肤反应在不停药的情况下,呈现“出现-高峰-消退”的一过性规律。维A酸皮肤反应与基质无关。
- 吴秋菊马鹏程陈志强魏峻
- 关键词:皮肤反应小鼠维A酸霜全反式用药前一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