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丹霄

作品数:11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省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献血
  • 7篇献血者
  • 6篇血液
  • 6篇核酸
  • 6篇核酸检测
  • 4篇无偿
  • 4篇无偿献血
  • 3篇无偿献血者
  • 3篇反应性
  • 3篇肝炎
  • 3篇肝炎病毒
  • 3篇病毒
  • 2篇血液安全
  • 2篇血液筛查
  • 2篇乙肝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献血人群
  • 2篇酶联

机构

  • 11篇浙江省血液中...

作者

  • 11篇吴丹霄
  • 6篇祝宏
  • 5篇董杰
  • 4篇励晓涛
  • 4篇吴亚玲
  • 3篇凌霞
  • 2篇朱发明
  • 2篇俞广舒
  • 2篇丁威
  • 2篇吕蒙恩
  • 2篇丁威
  • 2篇王晓娟
  • 1篇吕杭军
  • 1篇石洁
  • 1篇刘晋辉
  • 1篇王代荣
  • 1篇胡伟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北京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杭州市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传播残余风险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了解杭州市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评估输注其血液传播HBV的残余风险。方法通过献血者信息管理数据库收集2016—2019年杭州市无偿献血者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核酸检测技术测定HBV DNA。采用发病率-窗口期模型评估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播HBV的残余风险。结果2016—2019年杭州市共筛查初次献血者320755人,HBV阳性率为0.56%;重复献血者279816人,HBV阳性率为0.13%。初次献血者HBV阳性率高于重复献血者(P<0.05)。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检测HBsAg后,输血传播HBV的残余风险分别为296.38/100万人次[95%CI:(277.57~315.19)/100万人次]和98.79/100万人次[95%CI:(87.15~110.43)/100万人次];检测HBV DNA后,输血传播HBV的残余风险分别为86.79/100万人次[95%CI:(76.60~96.98)/100万人次]和28.93/100万人次[95%CI:(22.63~35.23)/100万人次]。结论经检验合格的杭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仍然存在输血传播HBV的风险,献血人群中开展核酸检测可明显降低输血传播HBV的残余风险。
祝宏董杰董杰励晓涛凌霞朱发明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
2015—2019年杭州地区献血人群HBsAg流行状况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近年来杭州地区献血人群HBsAg流行及分布状况,以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HBV感染的预防策略。方法遵循献血者知情同意,采用ELISA法分别使用两种不同厂家的试剂检测献血后标本的HBsAg。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杭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阳性率,对年龄、性别、献血次数等不同分布组的HBsAg阳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共检测无偿献血者741441人,HBsAg阳性率为0.231%。2015—2019年HBsAg阳性率分别为0.321%、0.241%、0.251%、0.179%、0.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将无偿献血人群分为18~24、25~34、35~44、45~54、55~60岁年龄组,各年龄组随着年龄增加献血人群比例下降,HBsAg阳性率存在差异,其中45~54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0.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女献血者HBsAg阳性率分别为0.271%和0.168%;初次献血者阳性率为0.336%,两次献血的人群阳性率为0.017%,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杭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阳性率低,不同年龄、性别和献血次数人群的阳性率存在差异,提高重复献血者率有利于提升血液安全。
祝宏吴亚玲董杰石洁励晓涛丁威朱发明吴丹霄
关键词:献血人群HBSAG血液检测重复献血者
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人群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分析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人群特征。方法将ALT初筛(干化学法)合格的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133 851例血液标本进行ALT复检(湿化学法),以ALT≤50IU/L为合格,ALT>50IU/L为不合格。观察ALT复检不合格率,比较不合格人群中不同献血时间、ABO血型、性别、初/再次献血、年龄、体重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分析其特征。结果 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ALT复检不合格率为0.524%(701/133 851)。ALT不合格人群中不同献血时间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11月份的不合格率最高;不同ABO血型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献血者ALT不合格率高于女性(P<0.05);初次献血者ALT不合格率高于再次献血者(P<0.05);不同年龄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30岁以下献血者不合格率较高;不同体重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8.406,P<0.05),呈现体重越大不合格率越高的趋势。结论 ALT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血站系统应加强献血前宣传教育,做好献血征询及ALT初检,利于降低ALT不合格率,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俞广舒凌霞丁威吴丹霄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
杭州地区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2025年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浙江省血液中心2023年9—11月献血者血液标本5075份,其中ALT正常的献血者标本5037份,ALT升高(>50 U/L)的标本38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HEV IgM、抗-HEV IgG和HEV Ag;采用Fisher检验和χ^(2)检验评估ALT不同水平组的抗-HEV IgM和抗-HEV Ig反应性率的差异;分析献血者人群HEV筛查基本情况分布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抗-HEV IgM和抗-HEV IgG血清反应性的易感因素;电话随访抗-HEV IgM反应性献血者。结果5075份血液标本的抗-HEV IgM、抗-HEV IgG和HEV Ag反应性率分别为0.45%、22.98%和0%;ALT不同水平组的抗-HEV IgM和抗-HEV IgG反应性率无差异(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献血者抗-HEV IgM和抗-HEV IgG反应性的风险因素(P<0.05),不同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的献血者抗-HEV IgM和抗-HEV IgG反应性率无差异(P>0.05)。结论杭州地区存在输血传播HEV(TT-HEV)的潜在风险,需要建立1套经济有效的HEV筛查策略继续对杭州地区献血者定期监测HEV以评估感染风险。
杜紫芸邓文俊吴丹霄刘晋辉董杰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献血者血液筛查
核酸检测技术在脐带血保存产妇血液标本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与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筛查保存脐带血的产妇血液标本检测结果,评估NAT在产妇血液筛查中应用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送检的47579例保存脐带血的产妇血液标本,对产妇外周血液标本进行HBsAg、HCV抗体、HIV-1/2抗体的ELISA检测,以及HBV DNA、HCV RNA和HIV RNA的NAT检测。结果47579例产妇血液标本共检出ELISA无反应性但NAT阳性血液标本43例(0.09%),经鉴别检测17例(0.04%)为HBV DNA阳性,无HCV RNA阳性和HIV RNA阳性结果;另26例标本NAT联检筛查阳性,鉴别试验均为阴性。2018—2020年NAT单阳性率分别为0.14%、0.05%和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9,P=0.015);2018—2020年HBV鉴别单阳性率分别为0.05%、0.02%和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45,P=0.126)。结论ELISA检测合格的产妇血液仍有传播病原体的风险,NAT可以进一步提高血液病毒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于降低因母婴垂直传播导致脐带血输注传播病原体风险有重要意义。
励晓涛董杰俞广舒祝宏吴丹霄
关键词:脐带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核酸检测
乙肝酶免无反应而核酸未鉴别反应性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无反应性的献血者中,初始检测反应性而后续的鉴别试验或重复试验无反应性的未鉴别反应性献血者(non-discriminated reactive,NDR)的感染状态,探讨不同核酸检测系统对HBsAg^(-)/NDR是否存在检测差异性。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献血者样本的检测结果以及反应性率进行比较,并对部分样本进行两种核酸检测系统的重复检测,分析HBsAg^(-)/HBV DNA+献血人群特征。结果通过对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的核酸结果分析,重复核酸检测可提高HBsAg^(-)/NDR献血者的检出,且检出率在不同的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 valve,Ct值)区间或不同的样本吸光度与临界值吸光度的比值(sample OD/Cutoff,S/CO值)区间存在偏移。同时将Ct值或S/CO值分组发现,在两种核酸检测系统中不同区间的检出率存在差异性(PCR:X^(2)=108.23,P<0.001,TMA:X^(2)=40.95,P<0.001),主要集中于Ct值小于38.5或S/CO值10至15之间。并对部分HBsAg^(-)/HBV DNA+献血人群分析发现,重复核酸检测对于不同年龄(X^(2)=9.38,P=0.025)、献血次数(X^(2)=22.52,P<0.001)、职业(X^(2)=24.92,P=0.002)及文化程度(X^(2)=10.37,P=0.016)的献血者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于不同性别的献血者并无统计学差异(X^(2)=9.38,P>0.05),男性(67.50%)远多于女性。结论不同核酸检测系统对HBsAg^(-)/NDR献血者存在检测差异性,对于Ct值小于38.5、或S/CO值为10至15之间、或献血年龄在41至50岁的献血者,可结合另一检测技术提高检出率,降低HBsAg^(-)/NDR献血者的潜在病毒传播风险,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胡一钦黄纪红王敏吴丹霄王晓娟
关键词:核酸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液安全
浙江省乙肝酶免阳性核酸阴性献血者结果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浙江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乙肝酶免阳性核酸阴性感染情况[以下简称HBsAg-ELISA(+)/HBV-DNA(-)],探讨造成酶免与核酸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方法对常规血液筛查结果为HBsAg-ELISA(+)/HBV-DNA(-)献血者进行单人份核酸再次检测,分析该类献血者的检测结果。结果2022年5月至11月共114017例献血者中筛选出205例HBsAg-ELISA(+)/HBV-DNA(-)标本,男性献血者(0.14%)显著低于女性献血者(0.24%)(χ^(2)=14.761,P<0.005);初次献血者(0.32%)显著高于再次献血者(0.09%)(χ^(2)=78.781,P<0.005);不同文化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53,P<0.005)。经单人份核酸再次检测后,ELISA双试剂阳性标本再次检测核酸阳性率高于单试剂阳性标本(χ^(2)=94.378,P<0.005);ELISA试剂1与试剂2再次检测核酸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163,P>0.005);2种核酸检测系统的再次核酸检测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626,P>0.005)。血清学补充实验显示11例HBV-DNA(+)标本经化学发光检测后共出现2种血清学组合模式,分别是HBsAg(+)/HBeAb(+)和HBeAb(+),大部分为HBsAg(+)/HBeAb(+),共10例,占90.91%,只有一例为HBeAb(+),占9.09%;HBsAg定量结果显示大多数处于低HBsAg水平。结论通过单人份核酸检测方法再次检测后,献血者HBsAg-ELISA(+)/HBV-DNA(-)标本中有一定比例为HBV-DNA(+)。但大部分标本仍为HBV-DNA(-),还需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的补充实验来确定其真实感染状态,明确造成酶免与核酸结果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另外,在献血者筛查中,尽可能选择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的核酸和HBsAg检测试剂,确保结果准确性。
王敏丰芳君胡一钦黄纪红吴丹霄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HBSAG
2016至2020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为本地区降低HIV经输血传播风险,制定有效献血者招募及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病原体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ing,NAT)对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地区902847例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抗HIV-Ⅰ/Ⅱ抗体/抗原和HIVRNA检测。抗-HIV抗体/抗原或HIVRNA反应性标本送杭州市疾病控制中心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法和NAT进行确认。结果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地区共检测HIV确证阳性103例,阳性检出率为0.01%,其中101例ELISA和NAT筛查均为阳性反应,2例ELISA筛查为阴性反应,NAT为阳性反应。103例感染者中,以男性(91.26%,94/103)、18~35岁(69.90%,72/103)、初次献血者(68.93%,71/103)为主。2016至2020年献血者HIV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7.181,P=0.007)。男女献血者HIV阳性率各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36,P=0.350;χ^(2)=0.653,P=0.957)。各年龄组献血者HIV阳性率各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378,P=0.173;χ^(2)=2.318,P=0.678;χ^(2)=5.284,P=0.259;χ^(2)=9.183,P=0.057)。结论近5年HIV感染在杭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呈低流行水平,但仍存在感染风险,应加强在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并且应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选择合适的检测策略,保证血液安全。
励晓涛董杰董杰祝宏凌霞
关键词:献血者HIV感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系统检测无效原因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回顾自2016年以来,本实验室使用3种核酸检测系统检测献血者血液标本时出现的检测无效情况,分析其原因以采取措施提高核酸检测效能。方法统计Roche Cobas s201系统自2016年1-12月,Procleix Tigris系统自2016年1-9月,Procleix Panther系统2016年9月-2017年3月的检测无效测试数和类型并分析。结果 Cobas s201,Tigris和Panther系统的无效率分别为0.90%(402/44 838),4.01%(2 960/73 835)和1.34%(1 093/81741),3种检测系统的检测无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仪器的无效率之间,除Roche Cobas s201和Panther 1404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仪器相互之间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故障、试剂自带校准品检测失败、操作失误、样本质量等都是造成检测无效的原因。结论仪器故障和试剂校准品检测失败等是造成无效的主要原因,检测无效结果的产生与不同的检测系统有一定相关性。
丁威吕蒙恩吴丹霄吴亚玲王代荣王晓娟祝宏
关键词:核酸检测COBASPANTHER
核酸检测在献血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分析单人份核酸检测方法 (NAT)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采用Procleix TIGRIS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结合血站常规的血清学检测,平行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对部分仅核酸检测阳性的献血者,特别是仅HIV核酸单阳性献血者和非重复反应性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并进行人群特性的描述性分析。结果在304 103份标本中,ELISA阴性NAT初始反应性标本608份(0.20%)。经鉴别实验检出HBV-DNA阳性标本232份,鉴别阴性复试阳性标本74份,非重复反应性阳性标本301份。追踪分析17名非重复反应性献血者,发现4人有HBV-DNA可鉴别的阳性。结论核酸检测技术用于献血者的常规血液筛查能进一步保障输血安全。非重复反应性的标本存在着真阳性的可能,应重视核酸检测非重复性的标本。
吴丹霄吴亚玲吕杭军
关键词:核酸检测血液筛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