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振东

作品数:8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异化
  • 1篇德意志意识形...
  • 1篇异化劳动
  • 1篇异化理论
  • 1篇异化思想
  • 1篇哲学
  • 1篇直面
  • 1篇旨趣
  • 1篇三重维度
  • 1篇生命伦理
  • 1篇生命伦理学
  • 1篇资本逻辑
  • 1篇尊严
  • 1篇瓦解
  • 1篇唯物
  • 1篇唯物主义
  • 1篇唯物主义历史...
  • 1篇维度
  • 1篇现实维度
  • 1篇理论旨趣

机构

  • 5篇吉林大学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王振东
  • 2篇白利鹏

传媒

  • 2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河北青年管理...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走出需要的困境——论马克思“人的需要”思想的三重维度
2015年
哲学与其一直在抽象化地追问"人是什么",不如将这一追问更现实、更具体化为"人需要什么"。以人的需要为历史切入点,更加凸显出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根基,人总是要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去生产、生活并在需要的满足和再生之中创造历史、发现历史,这构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应然前提。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的批判本性观之,现代社会人的需要并非完美,历史唯物主义中人的需要思想批判、反思着现代社会人的现实需要所遭遇的困境,依托现实维度、关系维度、历史维度三重维度,使得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思想更彰显出现实的理论能力和批判的、革命的本性,并为走出人的需要的困境提供了可能。
王振东白利鹏
关键词:现实维度历史维度
直面异化本身:从“异化劳动”到“异化历史”——论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超越本性
2016年
学界中曾有人质疑:马克思哲学后期的异化理论"衰退了",但是,经过研究以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从"异化劳动"到"异化历史"的转变彰显了其超越本性:其一,马克思将异化置于历史中考查并将其视为人类社会实践中特定的历史阶段,超越了先前只将异化置于与人类劳动本性的对立地位,进而实践性地超越了带有某种解释性理论的先定预设;其二,马克思直面异化本身并寻求内在其中社会变革的现实契机,超越了因对异化的过度批判而造成其被泛化、抽象化。正是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反驳上述质疑,而且,自从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立以来直至形成于最终颇具影响的《资本论》,马克思正视了人类社会的"异化阶段"并洞察了其中所蕴含的肯定性历史因素。
王振东
关键词:异化劳动
论异化的“肯定性”解读何以可能
2015年
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学术界力图在批判资本主义异化的过程中达到一种人性自觉的境界,因而这种被批判着的异化是完全被否定了的,这是因为:一方面,异化与自觉的人性背道而驰;另一方面,异化只被认为是人性自觉历程中的否定阶段。但在笔者看来,我们能否从"否定"异化到"肯定"异化,能否从批判其否定性转变为反思其肯定性,即如果我们对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阶段作更加深入地考证,就会发现——异化构成了人性自觉的现实条件,这种条件性具体体现在:其一,我们反思与批判过程中就已经将异化作为不自觉的前提,即只有首先揭示出并批判异化,才能承接到论证人性自觉的理论高度;其二,异化促使了人的自觉意识的觉醒,即异化提供了人性自觉的"应然"之维;其三,异化产生了人性自觉历史厚重感,即将人性自觉寓于历史性向度之中。
王振东
关键词:异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对资本逻辑的超越何以可能——兼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旨趣被引量:2
2016年
资本主义的时空扩张宣告了异化时代的来临,隐匿于背后的则是资本逻辑的强势操控。马克思尽其毕生致力于发现这一恐怖逻辑瓦解自身的现实条件,而这些条件恰恰就蕴含于异化世界之中。与大多数仅仅对现实的异化持否定和批判之态的后现代思想家不同的是,马克思更深刻地意识到异化现实本身即为走出异化提供了现实可能。资本逻辑自身的瓦解就在异化时代的物质条件中,就在身处异化中人们的反思与觉醒中,就在生活于异化世界之中人们的改变世界的实践中。这正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旨趣所在,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构也彰显在异化理论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之中。
王振东
关键词:资本逻辑瓦解异化
从“尊重”到“尊严”——“福柯现象”与生命伦理学基本原则的迁跃
2012年
"福柯现象"指因刻意选择某种超出俗常的生活方式而导致的个体生命的悲剧性结局。此种现象较之伊索之死和苏格拉底之死有着更大的复杂性,是生命伦理学现今公认的"尊重"原则所难以充分容涵并积极对待的。因此,从提升解释能力和彰显"学说性"的角度着眼,有必要实现从对"尊重"原则到"尊严"原则的迁跃。
白利鹏王振东
关键词:生命伦理学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异化思想研究
2015年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异化思想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这一著作中异化思想的研究,应聚焦于以下三个问题:其一,异化的内涵问题;其二,异化的成因问题;其三,异化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中的嬗变问题。只有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阐释,才能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成熟时期的异化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条件。
王振东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异化思想分工唯物主义历史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