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明明

作品数:1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知青
  • 2篇文化转型
  • 2篇返城
  • 1篇地区社会
  • 1篇学说
  • 1篇异托邦
  • 1篇灾害
  • 1篇灾害社会工作
  • 1篇知青时代
  • 1篇知识
  • 1篇知识化
  • 1篇殖民
  • 1篇殖民地
  • 1篇中俄
  • 1篇中国式现代化
  • 1篇认识论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工作
  • 1篇社会融入
  • 1篇社会学

机构

  • 10篇黑龙江省社会...
  • 4篇南开大学

作者

  • 10篇刘明明
  • 4篇盛昕

传媒

  • 1篇当代世界
  • 1篇新闻传播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当代青年研究
  • 1篇新疆社会科学
  • 1篇理论月刊
  • 1篇黑龙江民族丛...
  • 1篇复旦教育论坛
  • 1篇城市史研究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共同奋斗中推进共同富裕
2023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为我们深刻理解共同富裕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提供了原则遵循,为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提供了价值指引。
刘明明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
本体·认识·方法:社会学本土化的三重反思被引量:2
2020年
社会学恢复重建40余年来,"本土化"或"中国化"的意见或主张持续发声,这些意见或主张在具体内容方面表现出多重差异,牵涉的问题错综复杂,包含的层面更是多元。反思这些围绕本土化论题,在未涉及哲学预设的情况下,所存分歧很难达成一致。复观本土化的维度及意涵,可以发现以本土传统文化与西方外来的现代进程之间交错混合而成的现有文化经验,在与西方主流文化进行对话时,需要谋求在起点上的反思性、认识上的历史感、方法上的契合性和内容上的多面性,本土化的意义才会最终得以彰显。
刘明明刘明明
关键词:社会学本土化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构建“中俄命运共同体”的区域效应被引量:2
2018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为"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物质基础,二者辩证统一,是追逐"世界梦"的理论支撑和伟大实践。"龙江丝路带"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一环,在发挥对俄交流与合作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作为与俄罗斯接壤的重要省份,黑龙江省可在"构建中俄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发挥独特的区域效应。
盛昕刘明明
关键词:一带一路
改革开放早期的婚恋选择及其时代特征——以返城知青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勾连了“过去”与“未来”的改革开放早期,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带来了婚姻家庭领域的诸多变化。返城知青是考察改革开放早期青年婚恋问题的重要群体,其婚姻缔结和维系的方式极其浓缩地体现出一个时代的特征,无论是返城时因应现实困境所做出的策略性选择,还是返城后为了择偶和婚配的自我探寻与社会促合,这些现象都具有时空记忆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特殊时期的青年在经历世事沧桑后对婚姻家庭的态度、认同和异性想象。通过对这一群体在社会转型期的婚恋实践进行研究,能够折射出客观历史进程如何影响一代人的生命轨迹,最终实现对“时代”的再认知。
刘明明
关键词:知青返城大龄青年
“再知识化”:改革开放初期的高教改革与返城知青的文化资本重塑
2023年
教育程度与阶层嵌入的关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理论和社会结构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改革开放初期,当“制度”先行变化,高等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呈现出一种双向驱动。知青返城与高等教育改革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返城知青”是切入这一历史进程的关键性历史客体。教育的“拨乱反正”给了返城知青重塑文化资本的机会,教育考试制度的恢复使得其“再知识化”有了体制化确认的渠道。返城知青“再知识化”的自为建构过程可分为纵向教育系统的“高考”和继续教育系统的“成教”两部分。将改革开放初期的高教改革与返城知青的文化资本重塑联系起来,对于理解当代中国“制度—教育—社会”三者间的张力具有重要意义。
刘明明
关键词:知青返城高等教育文化资本
变革与重构:早期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哈尔滨(1898—1931)被引量:1
2019年
自1898年被确定为“中国东省铁路”(以下简称中东社区系统铁路)的中心枢纽后,哈尔滨便迅速地走上了由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村社区系统向近代城市演化的道路,至1932年被日本占领,沙俄对哈尔滨三十余年的殖民侵略与文化渗入,共同制造了帝国殖民主义的“双重影响”,其中之一即是早期城市社会文化的转型,这段历史是哈尔滨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段历史的变革与重构对今天哈尔滨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盛昕刘明明
文化转型与近代哈尔滨的城市现代化(1898-1931)
1898年沙俄将哈尔滨确定为中东铁路的中心枢纽后,这一地区便迅速的走向了一条由晚清村镇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城市转化之路,至1932年日本占领东北全境,沙俄对哈尔滨这一地区的殖民侵略与俄罗斯文化对这一地区的影响,造就了殖...
刘明明
关键词:文化转型城市现代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文献传递
灾害应急治理中的跨文化认知——以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为例
2023年
社会工作与文化密不可分,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敏感性和差异性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民族地区灾害应急治理时,需要具备跨文化认知能力。建构的民族地区灾害社会工作模式需要从专业主义走向与专业主义与人文主义并重,在跨文化技能方面,需要立足民族地区实际,构建“土生化”的灾害社会工作模式;在跨文化知识方面,需要注重跨学科的交流与互动,特别是要强调与民族研究之间的关联;在跨文化态度方面,需要以服务对象(灾民)为主体,并于服务过程中增加批判性的自我检视。
刘明明
关键词:民族地区灾害社会工作
城市空间的异托邦呈现——以傅家甸为中心的考察
2021年
城市空间文化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傅家甸作为社会族群保留集体记忆实践的重要场域,其“历史城市”的表征不单来自单一的纵向历史,而且是由城市内不同形式的文化空间和环境空间所组成的地方整体意象。检视20世纪初傅家甸所呈现的空间营造过程,在不同权力定位与经济定位的转换中,对应的空间与环境的历史性呈现出文化冲突与交融的共时想象,无形中创造出独特的“空间个性”。以空间-历史-社会的框架视之,傅家甸的空间营造亦诠释出一种特殊历史时期的空间文化框架,对空间及其文化形式的关注,社会学和地理学在此框架中达成了某种妥协。
刘明明刘明明
关键词:列斐伏尔
社会融入与身份认同:后知青时代的集体记忆被引量:3
2019年
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知青大返城已过去半个世纪,学界对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及大返城经过已有较为成熟的研究,但对于知青返城后的生产生活却少有关注。文章运用口述史研究方法,选取类型学意义上的兵团知青,依历史社会学的结构史研究进路,从社会融入与身份认同两个侧面出发建构后知青时代的集体记忆。
刘明明刘明明
关键词:社会融入身份认同集体记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