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比

作品数:25 被引量:27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农业
  • 8篇农村
  • 8篇金融
  • 4篇农村金融
  • 4篇农户
  • 3篇信贷
  • 3篇农业走出去
  • 3篇走出去
  • 3篇金融促进
  • 3篇金融支持
  • 2篇贷款
  • 2篇抵押
  • 2篇调查数据
  • 2篇内生
  • 2篇农村产权
  • 2篇农地
  • 2篇农地抵押
  • 2篇农户调查
  • 2篇农户调查数据
  • 2篇农民

机构

  • 18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江苏省农业科...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农业部农村经...
  • 2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佛罗里达大学

作者

  • 22篇吴比
  • 5篇徐雪高
  • 4篇张振
  • 4篇尹燕飞
  • 3篇刘俊杰
  • 3篇张龙耀
  • 2篇赵锐
  • 1篇许泉
  • 1篇赵海
  • 1篇石宝峰
  • 1篇杨汝岱
  • 1篇张灿强
  • 1篇赵锐
  • 1篇宋洪远
  • 1篇彭超
  • 1篇郑微微
  • 1篇余航
  • 1篇杨进

传媒

  • 5篇农村金融研究
  • 3篇中国农村经济
  • 3篇中国国际财经...
  • 2篇农村经济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经济纵横
  • 1篇经济问题
  • 1篇经济科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经济体制改革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农村经营管理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村信用合作社竞争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陕西107家农信社面板数据被引量:2
2018年
论文基于2008~2014年陕西省107家农村信用社调查数据,结合国内外权威机构高频指标,构建了由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信贷管理制度、外部宏观因素五个方面33个指标组成的农信社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熵权-Spearman一致性检验方法,从省域整体、地市差异、农信社自身特征三个维度,测评了陕西省农信社的竞争力发展状况,并探讨了提升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石宝峰靳鹏吴比
关键词:农村信用合作社影响因素
浅析金融促进农业走出去的形势、导向与建议被引量:3
2017年
近几年,农业走出去面临农业投资并购高速发展、"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步伐加快的大环境,从农业自身发展而言,需要弥补农业对外投资弱质性和培育农业领域跨国公司。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走出去,需要用灵活且持续的资金融通保障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本文提出现阶段应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导力量、以货币信贷为主要方式、以金融创新为方向等发展导向,提出继续巩固现有部际合作机制,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差异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组建以股权投资为主的开放式专项产业基金等相关建议。
尹燕飞吴比
关键词:金融支持
农户组织化对农民技术采用的影响研究——基于11省1022个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0
2016年
农业科技进步是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农业技术扩散的效果决定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高低。本文以全国11省1022个农户微观数据为基础,分别从农户加入合作社和与龙头企业合作的角度,利用Bi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组织化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无论是加入专业合作社还是与龙头企业合作,都对农业技术扩散具有正向推动作用。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等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形式,比加入合作社对农业技术扩散作用更大。但从对农户新技术投入的角度看农民组织化对其影响并不显著。此外,以"科技特派员"为代表的公共技术推广体系对技术扩散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效果明显小于农户组织化的作用。
吴比刘俊杰徐雪高张振
关键词:农户组织化农业技术扩散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金融市场效应分析:武汉案例调查报告被引量:12
2015年
新一轮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确权、登记和颁证,赋予农民承包地流转和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能否产生预期的金融市场效应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武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提供了新的证据: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已对农村金融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农村金融机构供给增加、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获取能力提高,融资成本降低,德索托效应初步显现。然而,案例地区的改革存在以下问题:农村资产确权不够规范和资产价值评估标准缺失,面临土地产权制度和法律层面的障碍,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不完善,规模经营主体与农民利益博弈等。基于此,建议:通过土地确权实现"还权赋能"、重视土地股份化的改革经验、完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防范机制等。
刘俊杰张龙耀吴比
关键词: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市场农地抵押贷款
农民收入增长区域结构与空间效应——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被引量:9
2017年
农民收入增长区域结构与空间特性对于农民增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使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别计算了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省际类型,并通过空间模型考察了各省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空间效应。我们发现,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类型区域结构呈现出一定空间特征,空间"相邻效应"较为显著,以长江为流域主轴的各省农民工资收入增长对相邻省份农民工资收入增长弹性较大,而地理相对"边缘"省份的则较小;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类型区域结构特征不明显,且空间效应不显著。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吴比尹燕飞徐雪高
关键词:农民收入增长
信贷市场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7
2016年
我国农地流转市场逐步呈现出适度规模化、有偿化和契约化的趋势,导致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市场的资本门槛提高。基于3省706户农户调查数据,在控制信贷获得与农地流转决策可能存在的内生性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实证检验农村正规和非正规信贷市场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对农户转入农地行为和转入规模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是由于农村正规信贷市场不完善以及现行法律禁止农地抵押,非正规信贷对农户农地转入规模的影响更大。未来加快推进农地抵押制度改革和完善农村正规信贷市场有利于促进农地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村信贷和农村土地两个要素市场的良性互动和均衡。
许泉张龙耀吴比
关键词:正规信贷农地流转农地抵押内生性
信贷配给下的农业规模经济与土地生产率被引量:21
2018年
本文利用2015年黑、豫两省976个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样本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考察了信贷配给下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经济和土地生产率。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特殊的农地产权制度下,扩大经营规模对单位产量成本和单位土地面积产量的影响受到信贷市场不完善的制约:一方面,对于受到信贷配给的经营主体,其单位产量成本伴随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增加,而未受到信贷配给的经营主体则能够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信贷配给,扩大经营规模会降低经营主体的亩均投入强度,进而降低单位土地面积产量。进一步,本文估计出对于受到信贷配给的经营主体而言,信贷配给使其单位产量成本提高21%,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减少26%。同时,相对于自我信贷配给,数量型信贷配给对单位产量成本和单位土地面积产量的不利影响更大。
张龙耀周南许玉韫吴比
关键词:规模经济土地生产率信贷配给
农村政策执行协商会影响农民的政策满意度吗?被引量:16
2016年
本文基于2013年开展的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三农’政策执行情况"农户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从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等角度考察了农村政策执行协商对农民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并借助双变量有序Probit模型减轻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的问题。研究发现,扩大农户参与政策执行协商,对农户的政策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从检验方法、变量定义等方面均具有很好的稳健性。研究表明,完善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推进村级事务的农户协商,能有效缓解农村社会张力,避免激化基层社会矛盾,提高农村公共治理水平。
吴比Ziming Li杨汝岱彭超
关键词:农村政策执行协商民主政策满意度
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发展历程、政策效应与存在问题被引量:7
2017年
建国以来,我国农机补贴政策大致经历了计划经济下的农机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试点和农机购置补贴全面实施3个阶段。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机供需双方均具有显著的正影响,有力促进了农机工业的发展和调动了农户购买农机的积极性。但农机购置补贴仍存在补贴名额供不应求、补贴力度不够、售后服务意识不强及农民农机培训较少的问题。农机购置补贴对粮食主产地区的影响较为显著,未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应向这些地区倾斜,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大补贴和服务力度。
徐雪高吴比张振郑微微
关键词:农机购置补贴
贫困农户生产投入决策与贫困状态的转变被引量:1
2016年
贫困农户面临脱贫机遇和陷入极端贫困风险时的生产经营投入决策,对改变贫困状态起到关键的作用。基于贫困地区农户的多期追踪调查数据,采用二分变量Logit模型,分析贫困农户的生产投入决策对贫困状态转变的影响,探讨贫困农户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摆脱贫困的方式,为贫困人口退出贫困的动力寻找理论源泉。结果表明,按照官方贫困线,样本农户的贫困发生率由2006年的20.7%下降到2009年的7.3%,每年的脱贫率为63.2%-71.7%。在农户的生产经营投入中,尽管对小商品经营活动的投入较少,但却得到较高的回报。那些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贫困农户,当生产经营投入转向高风险、高回报的小商品经营活动,或提升生产经营投入的多元化水平时,脱贫的概率会显著提高。小商品经营活动中的投入增加1倍,其脱贫的概率大约会提高6%;生产经营投入由专业化转向完全的多元化,其脱贫的概率大约提高50%,但这些生产投入决策对那些处于极端贫困的农户却没有效果。研究表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贫困农户可以通过改变生产经营投入决策退出贫困状态。因此,建议政府应该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和信用支持,鼓励和引导有一定基础的贫困农户进入高收益的生产经营领域,增加农民的收入渠道。同时,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保障极端贫困人口的生活。
赵锐吴比
关键词:贫困农户脱贫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