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秀娟

作品数:10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肾病
  • 3篇白细胞介素
  • 2篇蛋白
  • 2篇炎症
  • 2篇营养
  • 2篇增龄变化
  • 2篇肾小管
  • 2篇肾小管周围毛...
  • 2篇衰老
  • 2篇小管
  • 2篇毛细血管
  • 2篇疾病
  • 2篇反应蛋白
  • 2篇白细胞
  • 2篇白细胞介素6
  • 2篇IGA肾病
  • 1篇蛋白原
  • 1篇多态
  • 1篇多态现象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刘秀娟
  • 8篇陈香美
  • 4篇孙雪峰
  • 3篇蔡广研
  • 3篇汤力
  • 2篇张利
  • 2篇张雪光
  • 2篇魏日胞
  • 2篇师锁柱
  • 2篇申力军
  • 1篇付博
  • 1篇严泉剑
  • 1篇姜宏卫
  • 1篇谢院生
  • 1篇洪权
  • 1篇王顺泽
  • 1篇张宇梅
  • 1篇乔晞
  • 1篇林淑芃
  • 1篇卢英杰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国外医学(移...
  • 1篇中华肾病研究...
  • 1篇“中华医学会...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肌肉、骨骼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2003年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进步,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CRF累及肌肉、皮肤及血管的并发症逐渐增多, 成为影响患者,特别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对继发于CRF的有关肌 肉、骨骼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刘秀娟魏日胞陈香美
关键词:并发症发病机制骨骼CRF慢性肾功能衰竭肌肉
IgA肾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Flk-1)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不同病理改变的IgA肾病肾组织进行序列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VⅢ因子、VEGF和Flk-1的表达。对各指标之间与临床病理改变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肾小管间质中微血管密度在中度病变的病人表达最多,在重度者表达最少(P<0.05)。VEGF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Flk-1主要表达于肾间质中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两者与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呈正相关(P<0.05)。在中、重度组肾小管间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微血管密度与患者尿NAG酶的含量呈负相关(r=-0.57,P<0.05),与间质纤维化呈负相关性(r=-0.82,P<0.01)。结论:IgA肾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变化与肾小管间质的病变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能是导致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蔡广研陈香美汤力师锁柱张雪光刘秀娟
关键词: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IGA肾病毛细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SP法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健康人群肾小球滤过率的增龄变化及其与营养、炎症和性激素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增龄变化及其与营养、炎症和性激素的关联,为深入研究和临床防治增龄性eGFR减退提供线索。方法多中心、横断面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共纳入健康研究对象520名(男224名,女296名),依年龄分为成年组(年龄<65岁)和老年组(年龄≥65岁),回顾性膳食调查计算热量和营养素摄入量,利用CKD-EPI公式计算eGFR;同时检测炎症、性激素及生化指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总体人群、成人组和老年组的各项指标与eGFR的关联性。结果①无论男性还是女性,eGFR均伴随增龄下降(P <0. 05),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别(P> 0. 05);②成人女性eGFR与睾酮、雌二醇、黄体酮均呈正相关(P <0. 05);③eGFR的独立影响因素,总体人群为体质量指数、平均动脉压、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雌二醇、黄体酮、纤维摄入量、硫胺素摄入量及尼克酸摄入量;成人组为平均动脉压、血清白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雌二醇及镁摄入量;老年组仅为IL-6。结论伴随增龄eGFR进行性降低,炎症状态是健康人群、特别是老年人eGFR的重要影响因素,成年女性eGFR与性激素明显相关。
张恒达林洪丽韩璐璐席春生乔晞刘秀娟蔡广研孙雪峰陈香美
关键词:健康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营养炎症性激素
中国北方城市体检健康居民营养状况及微炎症状态的调查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调查中国北方城市体检健康居民膳食摄入、营养和微炎症状况,探讨营养状况随年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14年1至12月在中国北方3座城市(北京、大连、沈阳)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0岁及以上体检基本健康的居民进行膳食营养素摄入调查,空腹抽血测定血清学营养指标和微炎症指标。结果符合入选标准903人,年龄30~95(58±15)岁,其中男420人(46.5%)。膳食调查结果显示,各年龄组居民钠和脂肪的平均摄入量均高于中国居民营养素摄入推荐量(DRIs),而钙和维生素A的每日平均摄入量均未达DRIs,并且随年龄增加,摄入量逐渐减少。其他营养素平均摄入量达标。调查人群的营养血清学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之内,血清转铁蛋白、白蛋白与年龄呈负相关(r=-0.321、-0.236,均P<0.001),空腹血糖、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与年龄呈正相关(r=0.289、0.477、0.396、0.351,均P<0.001)。调查人群的微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正常参考范围之内,与年龄均呈正相关(r=0.386,0.444,均P<0.001)。将各项营养指标分别与营养素摄入、年龄和炎症指标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空腹血糖、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只与年龄独立相关(均P<0.001)。结论中国北方城市抽样健康居民的营养素摄入量基本达到DRIs推荐量,血清学营养指标和微炎症指标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呈随年龄变化趋势,而微炎症状态与血清学营养指标无明显相关性。
林淑芃孟金铃孙晓伟刘秀娟孙雪峰
关键词:膳食调查营养状况炎症衰老
贫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贫血与心脏结构及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 47例 MDH伴贫血患者的年龄、血压、血常规、超声心动图资料 ,治疗后 ,按照 Hb水平是否达到 90 g/L分为两组 ,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及两组之间比较 ,观察贫血的改善与否对血透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贫血和高血压是引起心肌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 (LVMI)、左房内径 (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均与血红蛋白浓度 (Hb)和红细胞压积 (Hct)呈明显负相关 (P<0 .0 5)。治疗后 ,36例患者 Hb>90 g/L,1 1例 Hb<90 g/L。两组之间比较 ,>90 g/L组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明显改善 ,>90 g/L组自身前后比较 ,心脏结构及功能也明显改善 ;<90 g/L组心脏结构及功能有进一步恶化趋势。结论 贫血可以导致 MHD患者心脏肥大 ,心腔扩大 ,静息状态下心脏舒张功能受损而收缩功能代偿尚好。贫血改善有助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恢复。
汤力刘秀娟陈香美王顺泽申力军张利张冬
关键词:贫血维持性血液透析心脏结构心脏功能肾病
辅助肾小管装置免疫调节机理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研究辅助肾小管装置参与全身免疫调节的机理。方法 分别用感染患者持续血液滤过(continuousvenovenoushemofiltration ,CVVH)超滤液和脂多糖 (LPS)干预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细胞 ,用RT -PCR、ELISA检测IL - 10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 ,用”transwell”方法检测IL - 10在HKC细胞内的转位特点。结果 RT -PCR、ELISA结果显示 ,HKC细胞暴露于感染患者CVVH超滤液或含LPS培养液后 ,IL - 10转录水平升高 ,上清中IL - 10蛋白水平升高。”transwell”方法检测发现IL - 10向两侧分泌。结论 辅助肾小管装置中的HKC可以通过表达IL - 10 ,参与全身免疫调节。
严泉剑陈香美吴镝谢院生付博张利李志辉张宇梅马志芳卢英杰申力军刘秀娟孙雪峰
IgA肾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决定慢性肾病是否进展至肾功能不全的最好预测指标。近来国外学者发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损伤可能是影响肾小管间质进行损伤的重要决定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过内皮细胞上特异性受体,主...
蔡广研陈香美师锁柱张雪光刘秀娟汤力
文献传递
白细胞介素6与凝血及血栓性疾病被引量:3
2005年
白细胞介素6(IL-6)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功能最为广泛的细胞因子之一.它可以促进多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诱导肝脏中急性相反应蛋白(CRP)的合成,并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中发挥一定的生物学作用.最近发现IL-6也可以从多个途径影响凝血及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包括影响纤维蛋白原的合成,促进血小板生长,影响其它细胞因子的表达等.
刘秀娟魏日胞陈香美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血栓性疾病IL-6凝血因子
中国北京市区健康人群白细胞介素6基因启动子区基因的多态性及与亚裔和高加索人群的比较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均有循环中炎症介质持续升高的表现。观察北京市区健康人循环中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循环中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关系,并评价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的种族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3-03/2004-03筛选中国北京地区30岁以上自我评价健康的汉族居民662人,男365人,女297人。通过身体检查及血液学及血生化学检测,了解调查对象健康状况;测定入选人群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检测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174(G/C),597(G/A),572(G/C)基因多态性,观察其与循环中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662人。①入选健康成人662人,174位均为GG型,未发现GC和CC型;597位GG型占99.24%,仅有5人为GA型,未发现CC型;572位存在GG,CC,GC3种基因型,G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2和0.78,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性别差异。②G等位基因(GG+GC型)携带者循环中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CC基因型犤(2.91±2.21)ng/L,(2.43±2.31)mg/L,(3.05±0.71)g/L;(2.44±1.47)ng/L,(1.41±1.57)mg/L,(2.70±0.64)g/L,P=0.03,0.01,0.01犦。③中国北京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174(G/C),597(G/A)、572(G/C)的基因型分布与日本、韩国亚裔人群相似(174位和597位几乎均为GG型,572位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8,0.23,0.25,P>0.05),而明显不同于德国、瑞典高加索人群(174位存在GG,GC,CC,597位存在GG,GA,AA3种基因型,572位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5,0.93,P<0.01)。结论: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174(G/C),597(G/A),572(G/C)基因多态性存在种族差异,亚裔人群不存在174(G/C),597(G/A)基因多态性,572位基因型频率也明显不同于高加索人群。572(G/C)位存在基因多态性并影响循环中白细�
刘秀娟陈香美孙雪峰丁瑞洪权吕杨姜宏卫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质纤维蛋白原
健康及营养良好人群血清中炎症指标随增龄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背景和目的目前,关于血清中炎症因子如TNFα、IL-6、IL-1,粘附分子ICAM-1,hs-CRP等在衰老过程中变化的研究非常多,但结果却不尽一致。有研究认为炎症因子增加不仅是衰老的标志,而且可以进一步加重机体的损害,...
刘秀娟
关键词:增龄变化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衰老过程老年疾病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