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教育与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纳入的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糖尿病教育方式,观察组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教育与管理模式。干预18个月后,评估两组血糖控制情况、体重指数(BMI)、血压水平、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血脂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血糖(FBG)、BMI、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改良的密西根糖尿病知识测试问卷(DKT)、Deborah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观察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教育与管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BMI、血压、血脂水平,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和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8月在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74例)。对照组口服依帕司他片,50 mg/次,3次/d;同时静脉滴注甲钴胺注射液,0.5 mg加入生理盐水200 m L,1次/d,3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2 m L溶于生理盐水250 m L,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43%、90.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和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和对照组(氨氯地平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均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也不显著(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可显著降低TC,TG及LDL-C水平,提高降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