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涛

作品数:27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元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手术
  • 8篇椎间盘
  • 7篇疗效
  • 7篇骨折
  • 6篇手术治疗
  • 6篇后路
  • 5篇腰椎
  • 5篇突出症
  • 5篇椎间盘突出
  • 5篇椎间盘突出症
  • 5篇脊柱
  • 4篇期股
  • 3篇腰椎间盘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入路
  • 3篇椎间孔
  • 3篇椎间融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颈椎

机构

  • 27篇广元市中心医...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27篇贾涛
  • 21篇余利民
  • 15篇邵明
  • 14篇贾德卫
  • 7篇杨本孝
  • 7篇邱伟
  • 7篇任大伟
  • 6篇凌坤
  • 6篇犹怀勇
  • 4篇何胤
  • 1篇施建党

传媒

  • 5篇西部医学
  • 3篇中国医学创新
  • 3篇骨科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智慧健康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四川省医学会...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初步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于广元市中心医院骨科行RFA联合PKP治疗脊柱转移癌的18例(24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术前、术后1 d、1周及1、2、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罗兰-莫里斯生活障碍问卷(Rolando-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评分,同时通过术后随访复查的X线片,测量椎体前缘高度,记录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全部病人术后24 h内疼痛明显缓解,技术成功率为100%,均得到3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5.2个月。术后3个月,9例(50.0%)疼痛完全缓解,7例(38.9%)止痛药用量减少或止痛药级别降低,2例(11.1%)止痛药维持原量。治疗后(术后1 d、1周及1、2、3、6个月)的VAS、JOA、RMDQ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FA联合PKP可明显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手术方式安全,对脊柱转移癌病人微创、有效。
任大伟何胤贾涛余利民施建党
关键词:脊柱肿瘤转移射频消融椎体后凸成形术
前后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结核通过前后手术入路行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前后路手术入路行病灶清除一期椎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32例。术前正规抗结核治疗3~5周,其中术中彻底清除病灶组织,对骨质破坏缺损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同时行前路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21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后路椎弓内固定系统内固定11例。术后卧床6~8周,继续正规抗结核治疗9~18个月。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1例患者出现切口不愈合,其他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摄X线片提示植骨及内固定位置良好,Cobb′s角平均14.30°。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4~7个月。无内固定松动、脱落、断裂,愈合后Cobb′s角平均15.2°,无明显矫正角度丢失。术前、术后后凸角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功能恢复良好。其中合并神经损害20例,按Frankel分级,C级3例中有1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1例分级无明显变化,D级17例中有12例恢复至E级,5例分级无明显变化。无复发病例。结论前后手术入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椎体前方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彻底,植骨量大,结合有效内固定避免植骨块松动、脱出,植骨融合率高并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邵明余利民贾德卫贾涛席天平凌坤
关键词:胸腰椎结核手术治疗内固定
Dynesys动态固定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后路经椎弓根动态固定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退变性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82例退变性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所有病例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38例采用Dynesys动态内固定术(Dynesys组),44例采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组)。比较两组术后1、3、6、12、24个月评估临床和影像学结果。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ynesys组和TLIF组L_5/S_1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分别从7.5°±2.6°降至5.2°±2.4°和7.2°±2.3°降至0°(P<0.05)。L_(4/5)的ROM分别从8.6°±2.8°增至10.1°±2.6°和8.4°±2.5°增至12.5°±2.9°(P<0.05)。Dynesys组和TLIF组发生L4/5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lation, ASD)的例数分别为2例(5.25%)和11例(25.00%)。末次随访时,两组ROM和AS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ynesys与TLIF治疗退变性L_5/S_1椎间盘突出症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TLIF比较,Dynesys有利于保持ROM和减少ASD的发生,可作为退变性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优选术式。
任大伟李清贾涛何胤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变脊柱融合术
钻孔减压股动脉介入联合高压氧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观察股骨头钻孔减压联合股动脉介入、高压氧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全部采用钻孔减压与股动脉介入、高压氧治疗(研究组);另选同期同样病变患者28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研究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股骨头钻孔减压与股动脉介入、高压氧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疼痛减轻或部分消失,功能改善或逐渐恢复,未发现毒副作用及并发症。本文研究组病例还在进一步随访和观察中,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贾涛余利民邵明席天平邱伟
关键词:钻孔减压股动脉介入高压氧治疗
记忆合金环保器联合锁定钢板半皮质固定治疗假体周围骨折
目的:观察记忆合金环保器联合锁定钢板半皮质固定治疗假体周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6例患者,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内固定器械选择记忆合金环保器联合锁定钢板。术中先行骨折断端切开复位,行锁定...
邓若毅余利民邵明贾涛贾德卫凌坤
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骨联合分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受伤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6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骨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采用内外踝标准切口,分别对外踝-后踝-外踝-下胫腓联合或者后踝-外踝-内踝-下胫腓联合进行整复。术后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36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7~26个月,平均15.7个月。36例骨折均愈合。按Leeds等评定标准:优19例,良14例,差3例,优良率91.7%。结论三踝骨折合并下胫骨联合分离的患者通过手术治疗达到解剖复位,稳定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
贾德卫余利民邵明贾涛
关键词:三踝骨折下胫腓联合分离骨折固定术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ELD治疗3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评价临床疗效(改良Mac Nab标准),分析PELD失败原因。结果手术时间45~120 min,住院时间3~7 d。38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4~65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89.5%(348/389);失败率4.6%(18/389)。18例失败病例中,椎间盘摘除不完全者10例,复发者4例,术后顽固性疼痛者3例,神经根损伤者1例。10例椎间盘摘除不完全者中,工作通道位置不适宜者3例,游离型者2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者2例,腋下型者2例,肩型者1例。3例顽固性疼痛者经MRI及CT检查显示腰椎间盘摘除完全,但是有侧隐窝狭窄。结论采用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需根据椎间盘突出类型个体化对待。
贾涛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内窥镜
两联疗法治疗中青年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钻孔减压植骨、高压氧联合治疗中青年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关节的患者,全部采用钻孔减压植骨、高压氧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3个月,根据Harris临床评分及术后CT和MRI检查效果满意,优8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80.0%。结论:股骨头钻孔减压植骨、高压氧两联法治疗中轻年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贾德卫凌坤余利民邵明贾涛席天平邓若毅邱伟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钻孔减压高压氧
三联疗法治疗中青年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钻孔减压植骨、介入以及高压氧联合治疗中青年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16例患者共18个关节,男12例,女4例;年龄在21~57岁,平均34岁。均为早期(~期Ficats分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部采用钻孔减压植骨、股动脉介入、高压氧联合治疗。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3个月。根据Harris临床评分及术后CT、MRI检查效果满意,优8个,良7个,可2个,差1个,优良率达83.3%。结论股骨头钻孔减压植骨、股动脉介入、高压氧三联法治疗中青年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8例,其疗效显著。早期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预防病情加重,延缓股骨头坏死的进展,延长股骨头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余利民凌坤邵明贾涛贾德卫席天平邓若毅邱伟
关键词:三联法中青年股骨头缺血坏死
经椎间孔入路治疗颈胸段外伤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分析探讨经椎间孔入路治疗颈胸段外伤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颈胸段外伤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经椎间孔入路治疗和侧方入路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JO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实验组的改善幅度更为显著(P<0.05),实验组术后的JOA评分为(88.07±10.34)分,对照组术后的JOA评分为(73.46±10.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间孔入路治疗颈胸段外伤性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预后效果好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邓若毅任大伟席天平邱伟余利民贾涛
关键词: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突出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