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海燕

作品数:8 被引量:85H指数:4
供职机构:广汉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帕金森
  • 3篇帕金森病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血管
  • 2篇神经功能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氨酸
  • 2篇半胱氨酸
  • 1篇胆固醇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平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7篇广汉市人民医...

作者

  • 7篇郑海燕
  • 6篇朱亚兰
  • 5篇吴湘军

传媒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当代临床医刊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丁苯酞对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2022年
目的:研究丁苯酞(Butylphthalide,NBP)对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到2021年8月我院收治172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BP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NBP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NBP静脉滴注(100 mL,Bid),疗程持续14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次日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次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采用凝结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bg)水平并比较其差异;随访患者3 m,对比两组患者急性期及治疗后3 m内病死率,发病后3 m采用脑卒中评估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生活能力,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BNP、Fbg、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NBP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VEGF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NBP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3 m,NBP治疗组患者回访病死率、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BP治疗心源性脑梗死能显著提升患者神经功能及VEGF水平,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并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朱亚兰吴湘军郑海燕
关键词:丁苯酞心源性脑梗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1
2017年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实施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和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巴氏指数(BI)、大脑中动脉(MCV)血流速度、脉动指数(PI)、脑血管阻力(CVR)及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IL-6、TNF-α、CRP、NIHSS评分、P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I、MCV、CVR明显升高,且联合组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及提高脑血管储备能力,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目的,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药物方案。
朱亚兰吴湘军郑海燕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神经节苷脂依达拉奉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探讨被引量:25
2020年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LI患者90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患者分为斑块组29例、IMT增厚组38例和正常组23例,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Hcy、UA、hs-CRP水平及IMT值,分析Hcy、UA、hs-CRP与IMT的关系。结果LI患者血清Hcy、UA、hs-CRP水平及IMT值均高于健康人群(P<0.05);随着LI患者CAS程度增加,血清Hcy、UA、hs-CRP水平升高,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患者血清Hcy、UA、hs-CRP水平与IMT值均具有明显正相关性(P<0.05);Hcy、UA和hs-CRP均是影响LI患者IMT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LI患者血清Hcy、UA、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颈动脉IMT存在明显正相关性,均是导致CAS严重程度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可能增加LI发病风险。
吴湘军郑海燕朱亚兰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同型半胱氨酸尿酸
帕金森病合并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PD)合并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58例原发性PD人通过精神症状问卷形式及汉密顿抑郁量表、统一PD评分量表Yahr分级、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测查,得出本组PD人合并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并通过显著性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各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PD合并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为25.9%(15/58),PDPsy发生的相关因素分别为痴呆、抑郁、睡眠障碍及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4项。结论:PD合并精神障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朱亚兰郑海燕杨乔荣
关键词:帕金森病发生率
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帕金森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与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我院神经内科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了6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招募了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人群进行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针对金森病患者实施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评分。分析帕金森与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此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观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观察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人群。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和帕金森发病具有正性相关(r=0.936,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帕金森的发病呈负性相关(r=-0.995,P<0.05),帕金森与血糖无明显相关性(r=0.323,P<0.05)。结论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作为帕金森的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早期预防帕金森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的患者,在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风险较小。
朱亚兰吴湘军郑海燕
关键词:帕金森病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
一种改进型半规管耳石复位法演示模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型半规管耳石复位法演示模具,涉及演示模具技术领域,包括绑带,所述绑带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相离侧均固定连接有容置囊,所述容置囊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端均与容置囊内腔连通的上半规管,通过上...
郑海燕
文献传递
盐酸多奈哌齐对帕金森病痴呆患者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对帕金森病痴呆患者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广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痴呆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多奈呱齐5 mg,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同等剂量安慰剂复合维生素BC片(每片含维生素C 100 mg、维生素B13 mg、维生素B21.5 mg、维生素B60.2 mg、右旋泛酸钙1 mg、烟酰胺10 mg),每日1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与认知能力差异。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抑郁情绪评定量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14.9±3.8)分比(22.0±2.7)分,(16.8±5.7)分比(26.2±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4%(23/26)比3.8%(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对帕金森病痴呆病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均有所改善。
郑海燕朱亚兰吴湘军
关键词:帕金森病盐酸多奈哌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