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松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2篇脑梗塞
  • 2篇急性
  • 2篇梗塞
  • 1篇地平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夹层动脉...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痴呆
  • 1篇血管性痴呆患...
  • 1篇血浆
  • 1篇血浆D-二聚...
  • 1篇血浆D-二聚...
  • 1篇血清
  • 1篇亚低温

机构

  • 8篇佳木斯市中心...
  • 1篇佳木斯大学附...

作者

  • 8篇韩松
  • 3篇阴育红
  • 3篇陈虹
  • 1篇王国辉
  • 1篇张瑞荣
  • 1篇金鑫
  • 1篇马婷
  • 1篇冯楠楠

传媒

  • 3篇黑龙江医药科...
  • 3篇中外医疗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氧载体透射疗法对脑梗塞患者血清中LPO、SOD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1998年
脑梗塞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自由基对其损害是受到脑缺血损伤后,自由基产生增多,并可造成激烈的自由基连锁反应,使缺血脑细胞的坏死进一步加重,自由基还进一步向周围穿透、延伸,使边缘地带脑细胞进一步损伤、扩展。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1)85例脑梗塞患者为...
顾维娟韩松梁高龙
关键词:脑梗塞LPOSOD
急性脑梗塞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
2004年
韩松梁富龙陈虹
关键词:脑梗塞血浆D-二聚体检测
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及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2009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及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在48h内的PCI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同时行亚低温治疗。对患者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状况,并监测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心电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及亚低温治疗PCI患者疗效较好,安全性好。
韩松阴育红马婷张瑞荣
关键词:奥扎格雷钠依达拉奉局部亚低温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青年脑梗死关系
2009年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8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和78例健康青年人,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两组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同型半胱氨酸呈现显著正相关(r=0.313,P<0.05)。结论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对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和预测有重要价值,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反应,及介导血栓的形成等机制共同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韩松阴育红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青年脑梗死
利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体会
2001年
陈虹韩松梁富龙
关键词:脑脊液置换疗法蛛网膜下腔出血
速碧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研究
2004年
韩松梁富龙陈虹
关键词:脑缺血药物治疗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分析
2010年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误诊原因,提高确诊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8年收治并误诊的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误诊为脑梗死患者后经心脏彩超、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方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掌握其病理基础和病理生理特点,及时行超声心动图、颈部血管彩超、心脏彩超、增强螺旋CT、MRI、主动脉血管造影等检查可协助诊断。
阴育红王国辉金鑫韩松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脑梗死
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1:1简单抽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障碍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认知障碍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认知障碍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25.1±3.3)分和(65.1±3.4)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3±2.1)分和(40.6±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1.77%(4/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尼莫地平治疗疗效。
冯楠楠韩松
关键词: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吡拉西坦尼莫地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