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华
- 作品数:21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济南出版社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论犯罪分类与刑事政策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被引量:4
- 2006年
- 犯罪分类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颖的问题,通过犯罪分类的研究,可以从不同角度认识犯罪,把握犯罪趋势,制定出合理的刑事政策,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我国学者关于犯罪分类的研究颇丰,但是大多数是为了犯罪分类而分类,没有把犯罪分类的基本理论阐述清楚,因此需要以刑事政策为视野,系统的阐述犯罪分类的概念及其与刑事政策的关系,并对刑事政策视野中犯罪分类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 姬忠彪吴敬华
- 关键词:刑事政策犯罪分类
- 罚金刑的执行机制构建——评王启江著《罚金刑执行研究》
- 2013年
-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王启江庭长多年来从事法院执行工作,具有丰富的案件执行实践经验,并在山东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期间继续从事法院执行方面的理论研究,很好地实现了实务与理论的有机结合。
- 吴敬华孙暖
- 关键词:罚金刑高级人民法院法院执行
- 民间法研究的新机遇——写在《民间法》改版之际
- 2010年
- 吴敬华
- 关键词:民间法改版CSSCI研究论文
- 民间法研究图书的出版
- 2012年
- 民间法研究将视野投向了中国民间社会鲜活的“日常生活世界”,着力挖掘中国法治建设的“本土资源”,力图发现中国社会实际运作的法的真实状态和实际效用。在民间法的语境下,法律结构二元论就表现为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问题,延伸而言还可以囊括本土养成与外来输入的问题。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背景下,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问题变得突出起来,
- 吴敬华
- 关键词:民间法出版图书日常生活世界民间社会本土资源
- 习惯成为法律的第三条路径——评王林敏《民间习惯的司法识别》
- 2013年
- 按照德国学者的总结,民间规范转变为法律规范大体上有三条路径:(1)“立法的选择”,就是通过立法者的立法行为而转变为普遍性的法律规范;(2)“立法的授权”,就是通过立法者指引某些作为“准法律”的习惯,由法律适用者在个案中加以具体阐释而转变为正式的法律规范;(3)“司法的选择”,就是通过法官、法院系统对某一民间习惯的司法识别和适用而转变为法律规范。对第一条路径,国内学界大都比较了解。世界上优秀的立法作品,无一不是通过这种方式将本民族习惯加以整理和编纂的。对第二条路径,学界也并不陌生。立法者往往会以一般条款的方式对某些民间习惯加以框定,授权法官在个案中具体理解、解释和适用,如2004年《意大利民法典》便极具典型意义。据有些学者梳理,该法典中关于民间习惯的授权性规定多达60余条。
- 吴敬华李卫杰
- 关键词:法律规范司法立法者
- 法治研究的实践面向——评史彤彪教授新著《孟德斯鸠错了?》被引量:1
- 2015年
- 法治是法学研究的主题,对其研究和论述的历史源远流长,至晚近法治更是成为法学研究的不二主题,言法则必言法治。法治这种研究主题地位的取得,在理论上由于对实践着墨不多而留下了法治是法学理论研究进化的现代结果的印象,似乎因为法治具有人们所追求的价值因而其实现也是不言而喻的。这是否体现了法学家的一种自大?在概念法学衰微引起人们对于理性的局限性的反省之后这种状况似乎不应该出现。那就只能被理解为法学家的一种理论偏好或者一种无奈了,
- 解永照吴敬华
- 关键词:法治研究孟德斯鸠法学理论研究法学研究主题地位概念法学
- 西方法律文明的思想根脉——《自然法思想对西方法律文明的影响》评析
- 2014年
- 西方法律思想史作为法学的灵魂性学科,其发展就研究而论是立言,就教学而论是立人,就中国法制进步而论是立功,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地位与功用,其兼及中外、贯通古今的知识跨度铸就了该学科融贯性的知识丰度。因而,从事该学科研究与教学是需要长期知识积累和思想积淀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史彤彪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法律思想与法律文化研究,尤工于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出版了《威严与尊严——中西法律文化宏观比较》、《中国法律文化对西方的影响》、《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宪政理论与实践研究(1789—1814)》等诸多力作,其与谷春德等老师合编的《西方法律思想史》更是成为众多高校法学专业的教材,滋养了法科生的理念与价值世界。史教授虽然著述等身、学养深厚,但一直笔耕不辍,《自然法思想对西方法律文明的影响》作为“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之一就是这样一部在西方法律思想领域进一步探索的作品,也是史教授对于自然法思想对西方法律文明影响问题的一个个人研究阶段性总结。
- 吴敬华李铎
- 关键词:自然法思想法律文明中国法律文化知识积累思想史研究
- 庭审证据调查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两大法系的审判模式决定了其各自庭审证据调查制度的特色,而传统中国刑事诉讼一直以大陆法系职权主义为模板,因此在保留大陆法系职权主义庭审证据调查制度的基础上适当借鉴英美法系庭审证据调查制度的合理因素,是中国刑事诉讼庭审证据调查制度改革路径的必然选择。具体的改革思路是(:一)贯彻“以听证为主、调查为辅”的原则(;二)在启动机制方面:规定以当事人申请为原则、以职权为例外(;三)对职权调查的限制措施包括:调查的范围、调查的程度以及调查的方式和结果的认证。
- 孙首娟吴敬华
- 关键词:刑事诉讼庭审审判模式
- 考据精神的张扬——读《〈宋史·职官志·俸禄〉篇数据辨识
- 2009年
- 当代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文化的发展追慕着西方潮流,一直借用着西方的话语模式、研究方式,几千年精美丰厚的文、史、哲积累远离我们的国民教育。学术浮躁,选题重复陈旧、观电不新,缺乏创新价值、内容雷同的平庸之作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不但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而且对学术的发展也极为不利。
- 赵志坚吴敬华
- 关键词:当代中国文化篇数俸禄职官宋史
- 信任法院的重建:评《论信任法院》
- 2011年
- 信任缺失是目前我国法治建设中凸显的问题。人们缺乏对法律的信仰、对法官的信赖和对法院的信任,致使人们“信访而不信法”。尽管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法院体制不断改革,“重民生,排民忧,解民难”的司法理念逐步树立,但法院仍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人们的信任,因而必须深入研究我国的信任制度以推进人们对法院的信任。
- 吴敬华芮秀秀
- 关键词:信任缺失法院体制司法理念信任制度